【黄山行】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建筑篇)

标签:
安徽黄山宏村古村落徽州建筑 |
分类: 华东游 |
宏村又名弘村,取宏广发达之意。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气度恢宏、西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雷岗上参天古木和探过民居庭院墙头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93岁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南湖书院在南湖的北畔,精致的私塾体现了这里对教育的重视。清朝时把原来湖边的六所私塾合并为一个书院,所以书院显得非常宽敞。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及祗园六部分组成。
一湖碧水位于书院前,连栋楼舍接着书院,书院黛瓦粉墙,与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远涉的志道堂是讲学的地方;文昌阁供奉孔子牌位,学生在这里对孔子瞻仰膜拜;会文阁位学生读四书五经的场所;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望湖楼市闲时观景休息之地;祗园是内苑。
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敬德堂门楼上雕刻的图案就有很多象征意义。
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它位于宏村牛肠水圳下游转弯处,建于清初顺治年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
月沼北岸正中有祠堂乐叙堂,宏村的居民多姓汪,所以又叫汪氏宗祠。陈凯歌的电影《风月》曾在此取景。村中其他的屋子都是清代的,唯有乐叙堂是明代的,你可以细辨一下明代和清代的建筑有何不同,一般来说,明代的简约,清代的繁复。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
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