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善晋美中原游】千年商埠平遥古城(下)

标签:
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协同庆钱庄日升昌票号 |
分类: 华北游 |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
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从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孔庙以来,唐宋尊孔之风日趋繁盛。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南隅,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形制最典型的一座,是我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庙。
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选址、建筑风格、殿堂配置是儒家礼制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文庙的殿宇规模宏敞而布局庄严,内涵丰富而层次井然。庙区红墙灰瓦,宛如帝王宫殿,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中崇儒重教的思想文化。
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大堂又叫“亲民堂”,内宅又叫“勤慎堂”;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
镖局是以押运一些现银或贵重货物收取一定费用的旧式保险业,到清朝中叶平遥票号兴起后,平遥商业也开始步入黄金时代,票号业、商业的繁荣,必然带来了另一业的繁荣,这就是保镖业的繁荣。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用武力来保障钱的安全。
钱庄、银号、票号、账局、印局当铺等都是旧时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金融性组织。其中当铺历史最为悠久。其次为钱庄。钱庄产生于我国明代。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国内流通两种货币,即白银和制钱。白银是官府征收田赋和各种商税以及发放官兵俸饷、工商业大宗交易使用的主要货币。
铜钱则是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和农民、市民、官兵购买生活必需品使用的主要货币。两种货币不同用途,出现了必须互相兑换的社会需求。正是这种需求,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承担货币兑换职能的组织,这就是钱庄。
协同庆作为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相互独立又联系的七进院落。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庞大,讲究之豪华,功能之齐全,在平遥商铺院落中实属典范。
协同庆钱庄鼎盛期,银钱日进斗进,日出斗出,白银和制钱流量极大。因此,金库建立在当时是颇费了一番脑筋。安全、隐蔽,运输便利,面面俱到,只好选此地下做为金库。通往前柜,有曲径窑道,通往后街,有两处大门出入,库有专人看管,上有铁丝网罩顶,不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有如固若金汤。这金库也别具特色。
日升昌票号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1604平米,院落分为三进。前院为营业大厅,中院为内部的办公机构,后院属生活区。您可别小瞧了这座院落,它可是当年平遥控制全国各家分号的中心枢纽,这里做为总号要起发布指令的作用,而分号在它的指挥下把源源不断的钱财赚取回来汇集于此。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日升昌票号在一百多年的经营中,始终坚持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严格为客户保密的经营理念,当时有“一纸汇票汇通天下”的说法。这既是对日升昌票号生意兴隆,营业范围宽广的见证,也充分显示了日升昌票号在汇票防伪制度上的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