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

标签:
圣彼得堡沙皇尼古拉一世铜像伊萨基辅大教堂海军总部大厦青铜骑士雕像 |
分类: 欧洲游 |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的前面广场,坐落着一座沙皇尼古拉一世铜像,沙皇尼古拉一世1825年—1855年在位。该雕像的设计亦非常巧妙,马匹双腿着地,支撑着整座雕像的重量,这比一般的三脚或双脚加尾巴着地要更具有设计难度。
1825年,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俄国贵族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沙皇尼古拉对其采取严厉镇压措施。此后他加强对自由思想和革命运动的镇压,设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厅。
镇压波兰1830年起义。1849年镇压匈牙利民族运动。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
在他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的亲自要求下,尼古拉斯被描绘成一个腾跃的骑士,“身着已故沙皇最威严的军装”。基地四周是模仿尼古拉一世的女儿和美德的寓言雕像,雕像面对圣艾萨克大教堂,马的后部转向尼古拉斯的女儿,俄罗斯大公爵夫人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的马里因斯基宫,据说这给大公爵夫人造成了相当大的不舒服。
这座纪念碑将坚决专制的俄罗斯统治者尼古拉斯一世描绘成一个强大的军事人物。然而,作为一名初级军官,尼古拉斯一世尤其专心于他的部队,并且参与到军事的细节中,从命令改变军服到专门设计军事堡垒。同时,他的专制政权目睹了波兰自由党的十二月起义和11月起义的粉碎。
铜像的底座四面为四位女子,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及三个女儿,铜像后边的建筑原为其最小的女儿玛利亚的宫殿。现在这幢大楼是圣彼得堡杜马所在地。
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的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堡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
大教堂高约102米,圆顶直径为22.15米。用橡木制成的3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平方米,重达20吨。整座建筑物重30万吨,里面可容纳1.4万人。
作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四角竖有不大的钟楼,各带一个相对较小的圆顶,它们与中央圆顶共同组成东正教教堂传统的五圆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伊萨基辅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20年后才修复完毕,但留下教堂大门外的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在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如今仍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
海军部大厦由著名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的海军部大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游客,使其成为圣彼得堡的象征之一。
海军总部奠基于1704年。1806—1819年间,由建筑师扎哈洛夫设计修筑。塔楼正面宽度为400多米。塔楼的基座部分为一个设计成类似凯旋门的拱形六门。
门上装饰有以海洋及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各种雕像及半浮雕。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采用切列宾涅夫及谢德林设计方案所雕塑而成。
在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涅瓦河之间,有“十二月党人”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彼得大帝的纪念碑,这就是著名的“青铜骑士”雕像。它高5米,重20吨。彼得大帝骑在腾越的骏马上,神情坚定。马后蹄踩着一条毒蛇,象征打败了敌人。
普希金在自己的一篇叙事诗中将这座纪念碑称为“青铜骑士”,从此以后,“青铜骑士”就成了彼得大帝纪念碑的代名词。
彼得大帝青铜骑士雕塑是圣彼得堡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按照另一位俄国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吩咐制作的。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内辛勤工作了12年完成了这一艺术杰作。
铜像被安置在一块重达1600吨的天然巨石上,头戴桂冠的彼得大帝稳骑在前蹄腾起的骏马上,显示出了所向无敌的风采。彼得大帝炯炯有神的眼光,目视前方。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进行改革的旧势力。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
格里博耶多夫运河开挖于1739年,其后几年予以挖深并修筑了花岗岩河堤。运河东北端在战神广场附近连接莫伊卡河,然后自东北向西南在老城区蜿蜒流淌,最后与丰坦卡河相汇合,全长5公里,最宽处32米。原名叶卡捷琳娜运河,1923年,苏联政府以俄国剧作家、外交家亚历山大·格里博耶多夫重新命名。运河上有21座桥。
狮子桥也是一座悬索人行桥,因桥头的石狮而得名,始建于1825-1826年。同银行桥一样,这些石狮也是雕塑家巴维尔·索科洛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