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五省区之旅】青岛八大关信号山

标签:
青岛八大关花石楼信号山圣弥爱尔大教堂 |
分类: 华东游 |
中山公园是青岛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它东傍太平山,南邻八大关。园内植被茂盛、花卉品种繁多,是颇为出名的赏花佳处。中山公园三面环山,从公园正门进入便是著名的樱花路,路两侧是从日本移植的2万株樱花,每到5月上旬淡粉色的单瓣樱花和浅红色的重瓣樱花堆满树枝,争芳斗艳。
八大关风景区位于汇泉角以东,太平角以西,湛流干路以南,总面积约62.5万平方米。区内有10条道路, 纵向3条, 横向7条,路名均以中国著名关隘命名,因开始时主要有8条路,俗称“八大关”。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黄海之滨主要疗养胜地。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外籍商人、官僚、政客和豪门富商就云集青岛,在八大关修建别墅。30~40年代,八大关成了国民政府要员们经常会聚之处。
八大关内有200余幢别墅式建筑,设计和造型各具特点,无重复式样,建筑之间互不相连,各自都有花园式庭院。楼房层数一般在2~3层, 在每一幢楼房里都可以看到海景。这些建筑分别代表了世界上24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因而,八大关风景区被誉为“建筑博览馆”。
这里环境清幽,春季有碧桃盛开、夏季有紫薇盛放,秋季可见银杏红枫夹道,还坐落着许多各国风格的别墅,是摄影胜地。“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十条马路的行道旁树品种各异。
在这里,你可以进入欧洲古堡风格的“花石楼”参观、登上楼顶遥望大海,或者外观彭德怀等开国元帅住过的日式洋楼“元帅楼”、流传着唯美爱情故事的丹麦建筑“公主楼”等经典别墅,让你仿佛身处欧洲的某个角落。
在这里,你可以进入欧洲古堡风格的“花石楼”参观、登上楼顶遥望大海,或者外观彭德怀等开国元帅住过的日式洋楼“元帅楼”、流传着唯美爱情故事的丹麦建筑“公主楼”等经典别墅,让你仿佛身处欧洲的某个角落。
位于第二海水浴场东端一处伸入海中的岬角上,黄害路18号。 是八大关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一栋欧洲古堡式别墅,如果按近代欧式建筑传统模式去套它,好像并不十分贴切。
此楼建筑面积753.7平方米,院内面积4.5亩。楼的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顶尖。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楼”。
花石楼据说是1932年由一位俄罗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它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哥特式的建筑特色。
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的建筑物正面造型,别致有序。而既可用于栽花,亦可用作晚间燃火照明的楼门台阶下花岗岩石尊,足见设计者之匠心。楼下石阶分为两层,上层六级,下层九级,有石径通往铁栏大门,庭院内广植花木。
相传解放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在此住过,也有老百姓说蒋介石也在此避过难等等,总之关于花石楼的传说是太多太多。
信号山原名大石头山、挂旗山,海拔高长98米,占地63936平方米,是青岛市内较高的临海山峰,因山上建有指挥船舶进出口岸的信号台而得名。
登山远望,全市美景尽收眼底,岛城的“红瓦绿树,碧海兰天”的山光水色可以一览无余,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远眺胶州湾游船如梭,波涛浪涌,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
山顶三个红色蘑菇楼是主体建筑,以信号特征演变发展的历史,取意于古代用以通讯的三个火炬造型。
原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德国风格建筑,现是青岛市人大办公楼。
青岛天主教堂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也称圣弥爱尔大教堂,它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国最美的十个教堂之一。
该教堂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以黄色花岗岩和钢筋混凝土砌成,表面雕以简洁优美的纹案。窗户为半圆拱形,线条流畅,显得庄重而朴素。
大门上方设一巨大玫瑰窗,两侧各耸立一座钟塔,塔身高56米,红瓦覆盖的锥形塔尖上各竖立一个4.5米高的巨大十字架,塔内悬有四口大钟,一但钟乐鸣奏,声传数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