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西行】芒市树包塔、菩提寺、勐焕大金塔

标签:
云南芒市树包塔菩提寺勐焕大金塔 |
分类: 西南游 |
芒市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色秀丽,被国内外誉为“孔雀之乡”、“黎明之城”,是历代皇宫贡米“遮放米”的故乡。规划有序的大街两旁,高楼鳞次栉比,木棉、芒果、扶桑等花木绿树成荫,一派漂亮迷人的热带风光。
树包塔,傣语称“广母姐列”,译为铁城塔,位于芒市第一小学内。塔高10余米,树高数十米,塔顶着树,树包着塔,顶上枝叶葱笼,脚下佛塔生辉,参天的菩提树那粗壮的须根,把塔紧紧箍在中间,一眼看去,树包塔、塔包树,形成塔树浑然一体的天下塔中绝景。
树包塔已有200多年历史,因建在昔日的姐列寨,故傣语称“广母姐列”,汉译即“铁城塔”。是芒市第十五世土司放作藩就职期间为了纪念一场打胜的战争而建。
此塔系砖石结构,塔座呈八角状,塔身为串珠形圆锥体,高约十余米。百余年前,塔缝中长出一株菩提树,盘根错结的树根将塔缠绕包裹,形成今日树包塔奇观。如今塔顶上的树已高达30余米,树冠覆盖近1000平方米。
1985年重修,在塔座上塑异兽“嘎朵”4尊,小塔4座,塔内神龛中敬供着佛像,如今大树参天,粗壮的须根把塔紧紧箍在中间,一眼看去,树包塔,塔包树,树塔合一,浑然天成,形成了罕见的自然景观。
菩提寺是小乘佛教的寺庙。傣语称“奘相”,意为宝石寺。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尽3600平方米,但它确实享誉东南亚的著名南传上座部佛寺。
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相传当时茫施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三百余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修,毁了又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
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寺内珍藏着琳琅满目的壁画、剪纸、万卷经书等三四百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傣族艺术珍品。大殿前的一对石雕动物,是缅甸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叫“嘎朵”,专门守护佛殿的。
菩提寺位于芒市西南路中段西侧,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三百余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重修,菩提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除了屋顶采用了汉族的歇山式建筑外,整体结构是傣族干栏式风格。
菩提寺不仅是僧人念经、教徒朝拜的地方,而且是傣族民间艺术的一座宝库。菩提寺经过修缮彩画,殿宇更加轩昂,每逢农历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附近村寨的教徒,手捧鲜花和供品云集于此,虔诚拜佛。这座寺庙在缅甸享有一定的盛誉,也是享誉东南亚的著名佛寺。
勐焕大金塔坐落在芒市城区东南方孔雀湖畔的雷崖让山之巅,四周山清水秀,郁郁葱葱,环境幽雅,视野辽阔。塔高73米,底宽50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是芒市的地标建筑。
传说“释加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时曾生活于此地,佛涅槃后数百年,佛教弟子“召罕大”为传播佛祖教义亲临此山修炼,为“召罕大”有个修练的好环境,野草和荆棘全部让开,故称为雷牙让山,意为野草让开的地方,尔后在此山建一佛塔,自古以来是人们公认的佛教圣地之一。
整座塔造型为八角四门空心佛塔,下3层为空心大厅。第一层大殿面积2000平方米,中心方柱东西南北塑有4座佛像。第二第三层外平台建有16座造型别致的群塔,塔亭内有16尊汉白玉佛像。
塔身主体为钟型大塔,第二、三层各建有小塔8座,第四层外平台建有8个精美的花瓶塔。基座之上的主心柱以大钟和13个钵上垒砌而成,最高点戴有重达2.3吨的大金顶,堪称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高耸挺拔,雄伟壮观,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