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性知识: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二)
(2019-03-27 10:50:05)| 分类: 青年教师成长 |
本体性知识: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二)
杨有平
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三个部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知识中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通过特定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了专业化知识,是师之为师的起点;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知识中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经验积累;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教育理论,是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所必备的条件。在目前青年教师成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种不良的倾向,对于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过于注重青年教师条件下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性知识,缺乏对本体性知识的关注,过于的关注技和艺,缺乏对道的关注,使本体性知识成为教师成长中被遗忘的角落。但本体性知识是影响青年教师未来是否能长远发展的关键性知识和决定性因素,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体性知识是青年教师成长中首要知识。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这么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会教书,也就是练好嘴上的功夫,开展学科教学;二是会写作,也就是手上的功夫,开展教育研究;三是会管理,也就是班级、教学和团队管理的能力;四是会读书,也就是练好眼上的功夫,进行大量的阅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五是会思考,也就是练好头上的功夫,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而这五种能力都需要以本体性知识为支撑,教学开展不好,很多源于对本体性知识的缺乏,专业提升不足,瓶颈在于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可以说,本体性知识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首要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课堂教学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教育专家首先得是一个教学专家,至少也得是一位教学能手,没有从课堂从来起来的教育专家是没有说服力的,而教学专家之所以能成为专业,其根本在于对学科知识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并能够以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切都关系到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唯有对本体性知识有着深入研究的教师才能将学科教学上的生动而又不失深刻,一个队本体性知识缺乏的教师只能说形式多样,但这永远期待不了本体性知识缺乏所带来的损失,因为本体性知识是一位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是师之为师的前提。因此,缺乏本体性知识的教师是走不长远的,是不完整的。
青年教师要提升本体性知识,一是要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提升本体性知识,青年教师要大量阅读学科专业著作、专业期刊和教材,并勤于思考,乐于写作,将自身对学科知识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笔财富;二是要学习,基于群体的学习,向同学科专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关注学科前沿问题,基于教材的学习,带着研读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三是实践,知识源于实践,本体性知识也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本体性知识,深化对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弥补知识结构性缺失的局限。
本体性知识是青年教师成长中不可忽然的知识,是青年教师发展的必备知识,唯有抓住本体性知识,青年教师才能发展的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