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承宗挽袁崇焕两联

(2015-02-06 03:41:14)
标签:

孙承宗

袁崇焕

《闻袁自如被逮》

甘泉烽火彻重帏,信手提戈护九扉。

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凤惊鹤表丁威去,雪满鹅池中令归。

闻说长杨枝上鹘,羞同胡马向尘飞。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

不同的解读, 与大家商讨:

东江  ---- 毛文龙
千古  --- 死在
英雄手--- 英雄(袁崇焕)手上

泪洒黄龙 ---- 无力 北伐
半不平   ---- 一半哭文龙,一半哭崇焕 。  “半不平”很是:为何如此啊?

孙承宗的评价很重要!


============

网友评
------------
??孙承宗,明末军事家,天启皇帝的老师,以大学士、兵部尚书的身份于天启、崇祯二朝两度经略辽东,是明末辽东战略的主要策划人之一,袁崇焕、祖大寿、赵 率教、吴三桂父子都出自他的麾下。崇祯五年告老还乡,十一年在家乡高阳以古稀之龄率子弟数十人抗击后金,城破被俘,不屈就义。
  
  
  孙承宗是无可争议的民族英雄,也是明末难得的军事人才,但以前好象除了精读明史的人之外,没几个说得出他老人家的什么事迹来。近几年,拜袁崇焕公案之 赐,他老人家声名大噪,被反袁和拥袁两派炒得火热,皆因孙评袁的诗文。的确,作为天启崇祯两朝的大学士、辽东经略、帝师,和袁崇焕的上司、前任、接任者 (是不是有点复杂?),他对袁案的看法绝对是最权威的。
  
  
  网上流传有孙承宗写袁的诗文如下:
  
  挽联一
  
  古哭岳,今哭子,呼天抢地,沉冤缘由三个字;
  
  先挽君,后挽己,捶胸顿足,昭雪可望一百年。
  
  挽联二
  
  未死冰霜,未死胡虏,而屈死谗言,不辨忠奸贤愚,悲愤一腔,百战英雄归西去;
  有功宁锦,有功蓟辽,却亏功宵小,无分是非曲直,惋叹几句,千里锦绣付东流。
  
  
  
  闻袁自如被逮[二首]
  
  甘泉烽火彻重帏,信手提戈护九扉。
  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凤惊鹤表丁威去,雪满鹅池中令归。
  闻说长杨枝上雀,羞同胡马向尘飞。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两副挽联把袁比作岳飞,赞誉极高,如果不是伪作,那袁案可以说不必再有争论了。但我GOOGLE了一下,这两副对联出处成疑,好象是这两年突然出现在网络上的。而且,孙是袁的老上司,有些用语感觉与他的身份不符。所以这里就不谈挽联了。
  
  
  
  而两首诗的出处就绝无可疑,均载于《高阳集》。但是,关于这两首诗的意思网上争议极大,我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题目:闻袁自如被逮
  
  袁黑说“逮”字是贬义词,足见孙承宗的态度。但“自如”是袁的字,古人一般只有对子侄和好友才以字相称,区区一个逮字只怕说明不了什么。
  
  
  
  甘泉烽火彻重帏,信手提戈护九扉。
  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这是描写袁间关百战的戎马生涯,赞誉之意很明显。至于袁黑解释为孙承宗夫子自道,甚至说“护九扉”是指满桂,那未免荒诞,也与标题不符。
  
  
  
  凤惊鹤表丁威去,雪满鹅池中令归。
  
  第一句用丁令威典故,应该不是指千年化鹤归来,而是用他任职辽阳期间违命开仓赈灾而被问罪的典故,这里可借指袁的事很多,如违命救蒙古饥荒、擅杀毛文龙、违反禁令率边军勤王。
  
  第二句应该是用王羲之典故,但不知何解。
  
  
  
  闻说长杨枝上雀,羞同胡马向尘飞。
  
  针对朝野关于袁投敌的说法,孙反驳说就算是汉家的鸟雀,也不会与胡虏同流合污,何况是堂堂二品大员,挂兵部尚书衔的蓟辽督师,所图者何?
  
  
  
  诗二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
  
  如果说第一首意思很明显的话,那第二首就实在有些难解了。
  
  第一句,袁黑说“尔”是贬称,但孙承宗在第一次经略辽东时写给袁的诗就用了“尔”字,诗中对袁期望甚高。可见尔字并不是贬称。
  
  但“练未成”“空闻”二字却好象带有相当明显的贬意,(曾铣是嘉靖朝的抗虏英雄,议复河套,为权臣所忌,被冤杀)。实在想不通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这一联也似有责备之意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但到了这一句,意思忽然又一转,用魏绛和郭子仪的例子来为袁的和谈政策辩护。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结尾这两句最有争议,第一句似乎是指袁崇焕亲赴东江,入其军而斩其帅是“千古英雄手”,辽东军事整合完成,正待有为,不料变生肘腋,以致关宁将帅未能 直捣黄龙。但疑点是,对于这种擅专的做法,孙承宗向来是不支持的,天启年间袁崇焕就干过同样的事,被当时的上司孙承宗大骂了一顿。
  
  而袁黑的说法是,千古英雄手指毛文龙建立东江镇,成为后金心腹大患,却被袁崇焕冤杀,使辽东恢复大业被废,东江战士泪洒黄龙。更有甚者,说“千古英雄手”实是笔误,应为“千古英雄首”,那指代毛文龙的意思就确切无疑了。
  
  我是不相信堂堂帝师大学士,竟然会手和首分不清?这个说法纯属瞎猜,连一点证据都没有。
  
  如果说千古英雄是指毛文龙,那就有三个疑点:
  
  1、孙承宗会给毛“千古英雄”这么高的评价吗?
  
  2、本诗的主题是闻袁自如被逮,前面句句以袁为主角,末句的主角却突兀地变成了毛文龙,有这样写诗词文章的吗?
  3、如果是因为袁杀了毛这个千古英雄,导致辽东战局黄龙难捣兵败垂成,那袁岂不成了千古罪人了?同题同期的前一首诗刚赞他“信手提戈护九扉”“几行血泪洒征衣”,后一首就把他骂个狗血淋头?
  
  
  
  综上所述,我认为孙承宗这两首诗对袁崇焕有赞有责,总体上还是肯定袁的一生功业,并为他的蒙冤而痛惜。不知大伙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