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去郑大新校区露营了一天,提前通知家长给孩子准备了午餐,目的是让孩子出门负责自己的物品,同时学会跟其他人分享。具体情况如何呢?请看。
另外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尽量为孩子准备一个双肩包,我们经常外出,而且家庭旅游的时候也可以培养孩子保管个人物品。
垚垚又从家里带来了玩具,在跟昨天刚入园的戚正分享。他俩年龄差不多,也很有共同语言,玩得还不错。我们发现垚垚特别会利用物质分享来交友,这其实是成人社交模式的一种反射。
“我也想玩,我也想玩!”琪琪也想玩垚垚的玩具,但是他没有去征求垚垚的同意。垚垚一直在重复:“这是我的,这是我从家里拿来的!”
“你要想玩的话你可以跟他说,你想玩玩他的玩具,可以吗?他如果允许的话你才能玩。”戚正对琪琪一直重复这句话,这是老师对琪琪说的话,戚正学着说给了琪琪。戚正的语言表达方面挺到位的,他能清楚的说明自己的想法。
戚正拿着二楼音乐教室的三角铁到一楼来玩,老师请他去二楼音乐教室玩,因为这是那个教室里的东西。汇爱幼稚园的规定就是,教室内的教具不能被带出,用过之后要归位,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敲打着乐器,戚正还配着舞步。
两个孩子看我正拍照,争着往镜头前跑。
“老师,你给我拍一张,我拿着剑转一圈,拍到我转圈的啊!”垚垚要求我给他拍照片。
“我也要拍。我也转圈拍。”说着戚正也转了一圈。
今天小雨穿得很潮,手拿扇子,身穿花裙子,脚蹬雪地靴就来上学了。夏天不能穿靴子是成人的意识,孩子还是自由的。
妮妮今天的风格是田园风,很适合去露营。
早餐:炒鸡蛋、蒜蓉青菜、莲子百合大米粥、花卷馒头



贺贺发烧今天不来学校,没有弟弟的陪伴,悦悦自己怎么也不愿意来,小姨把她抱来的时候就一直哭,最后也没有跟我们一起去郑大。姐弟俩关系特别铁!
今天虎虎就哭了一小会儿,没有温馨老师的陪伴,自己也能很快地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宝贝每天都在进步!
刚买的小帽子,吃饭的时候也不舍得摘下来。
妮妮自己上厕所,冲马桶。
在汇爱幼稚园里,马桶、水槽、洗手池……都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力所能及的事都需要他们自己做。相信孩子,也能增加孩子的自信。
戚正发现:把洗手液挤在水池里,开了水龙头使劲搅拌,就会起很多泡泡,水一冲又没了……反复玩儿。温馨老师看到了,告诉戚正如果洗干净手了,请他不要再玩了,因为这样很浪费水。一些原则性的事情,我们会及时给予制止的。
“我来给你接水,我来给你接水……”乐于助人的妮妮主动要求要给赵娜老师接水。有些品质是天生的,孩子们有很多这样神奇的正能量!
“我们一起喝吧!”
第一次坐“大鼻子校车”的戚正。
系上安全带已经成为他们上了校车的第一件事情了,孩子们自觉的意识就是慢慢的培养起来的。
孩子们都或背或提着自己的午餐,开始一天的露营探险啦!
到郑大新校区南门了。面对这么大的校园,孩子们只觉得这是个玩耍的好地方。我们没有“教导”他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上这么大的学校,因为这还不到他们考虑的范围。
坐上观光车,到我们的目的地后山。孩子们都说这敞篷车真凉快!
喝完水后,娇娇老师听到旁边的树上有蝉鸣,就引导孩子们听声音,孩子们立即安静下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在叫吗?”娇娇老师问孩子们,大家都说不知道。
于是娇娇老师就给大家讲解了一下蝉,还带他们找蝉,孩子们今天知道了夏天有蝉,并且在白天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
生活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里,孩子们所了解的蝉都是书本上听来,看来的,他们无法看到真正的蝉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是童年的遗憾。有机会一定要给孩子们捉几只蝉让他们观察一下。
亲近自然,是孩子们最向往和渴望的事情。人与自然本身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如今由于社会的压力,现代家庭中的父母亲都只片面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方面的早期教育,除了周一至周五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外,还利用双休日将孩子送到少年宫、艺术学校等参加各类兴趣班、培训班,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甚少,即使有机会带着孩子外出,也只是完成任务似的和孩子到某个公园,将每个游乐设施让孩子玩一遍就算结束了。孩子们失去了真正和大自然接近的机会,也失去了真正的童年。
小雨拎着饭盒爬坡。她一开始就说自己的饭盒重,不想拿,老师告诉她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拿,不然中午就会没有饭吃了,她就这样拎了一路。小雨也在慢慢进步,她之前说“不”很频繁,现在少了很多,有时候只要稍加引导她就很乐意去做了。
“老师,快看,小乌龟!”孩子们都指着湖中石头上的小乌龟让老师看。
天太热,小乌龟也出来透透气。
孩子们是天生的科学家,观察周围的一切并最终形成个人内在的知识。但是很多人在长大之后就失去了观察的双眼。环境的局限,过多的功利性的说教,成人的强制和限制,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观察的兴趣。跟着孩子的双眼吧,才能真正了解和走进孩子的世界。
孩子们在自发的观察水中的水虫,还有叶子上的小虫子。自然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孩子们观察的好对象,时间久了,他们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戚正和垚垚帮老师提东西,今天带水很多,垚垚的力气真不小。
温馨老师提议让大家一起搭建帐篷,孩子们都积极的上来帮忙。
虎虎一个人拿起了帐篷模仿温馨老师撑开。
帐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中搭好了,孩子们都慌忙钻进去,这感觉跟在园里大不一样呢!
孩子们趴在娇娇老师身上叠罗汉。
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们都是请其中两个孩子为大家发消毒液和湿巾,今天主动请缨的是虎虎和恩惠。让孩子们体验助人的快乐。
加餐:腰果、红枣
围个圈圈,我们坐在一起吃加餐。
垚垚把两个腰果放到嘴里,然后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都争相模仿。任何东西都能成为孩子的玩具。只是家长常常强调“别玩了!赶紧吃!”孩子们以为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然后就乖乖地去吃东西了。孩子是听话了,可他的天性也被压制了。
獠牙!
大红枣也可以做牙。
小雨经过妮妮的同意后戴上了妮妮的帽子,高兴地那转圈。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
光脚站在满是空格的木椅上,不一样的触觉体验。
虎虎抓着一根隔离带做跳跃运动。
吃完加餐,先去爬山吧。经常进行爬山等有氧运动很能锻炼身体,行动也会更敏捷,也能增强他们的意志力。
在小山顶上别人落下一串钥匙,戚正把他拿起来。老师告诉他们先放那里,主人可能会自己回来取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多社会公德的养成就不会是问题了。
康乃尔大学环境心理学教授威尔斯的研究显示,孩子与大自然有更多接触,压力程度就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
且行且观察。
垚垚从台阶上面跳下去,然后大家都开始跳跃。
2—4岁是儿童跳跃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年自然增长率男女分别为42.58%和32.03%,大大超过随后各个年龄段。
跳跃是大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的性格会变得更活泼,喜欢表现自己,不怕生;并且在学习舞蹈等身体语言时会更快更协调。但是当您的宝宝跳跃时,一定要让他有一个正确的姿势。首先,两脚稍稍分开,呈半蹲状,小屁股微翘,攥紧小拳头,然后开始起跳(注意:宝宝的小脚一定要分开,并且要半蹲,小屁股一定要做标准,否则,孩子如果以上这些部位做不到位,那他跳跃时,容易扭伤腿)。
恩惠、妮妮也勇敢地从上面跳下来了。
小雨的感统训练还需慢慢加强。
到了午饭时间,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午餐坐在一起分享。这次分享活动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很多,是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孩子们带的午餐很丰盛,家长很用心的准备,满满的都是爱的味道!谢谢你们!
戚正的午餐:旺仔牛奶、两个鸡蛋、面包、毛豆、黄瓜
恩惠的蛋炒饭
妮妮的饭很丰盛。
这几份是虎虎的:西红柿鸡蛋炒土豆、木耳豆角牛肉、鸡蛋饼,米饭。
萝卜炒牛腩,很好吃。
垚垚还带了葡萄。
有机豆角,油焖虾。孩子们都喜欢小雨的这份大虾。
小雨和琪琪在分享她们各自的饭。
这不是水杯,这是琪琪的饭:鲫鱼面条。
开饭喽!
“小雨,我可以尝尝你的饭吗?”恩惠在跟小雨商量着吃她的饭。
小雨点点头代表同意了,分享成功。
垚垚:“我可以用我的四个葡萄换你的一只虾吗?小雨、可以吗?”
小雨:“可以!”
垚垚:“戚正,我想喝一口你的旺仔牛奶,你可以让我喝一口吗?”
戚正:“行,我给你拿着,你来喝!”
琪琪:“小雨,我吃你的虾了。”
琪琪吃着小雨的虾然后跟小雨商量
小雨在给大家发圣女果,她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自己的食物。
两个圣女果在垚垚的嘴里,看我像什么?金鱼?
端着圣女果到帐篷里休息一会儿。
戚正吃了一些自己的毛豆,然后又吃了两杯老师的卤面,把小雨吃剩下的米饭也给解决了。戚正妈妈,如果亲自给戚正做顿正餐,他会吃得更香吧!?
“给,拿去吃吧!”戚正把自己的黄瓜分给大家吃。
琪琪:“我也想喝一口你的旺仔牛奶。”
戚正:“给,喝吧!”多有爱的画面。
琪琪在给妮妮分享自己的鲫鱼面条汤。
孩子们吃着大家的午餐,基本上尝了个遍。老师们也倍感欣慰。
孩子进入两岁之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始越来越在乎“自己的”东西。虽然爸爸妈妈反复灌输“分享”的意义,但显然收效甚微。他爱吃的食物、喜欢的玩具,甚至是他坐的椅子,别人都绝不能染指。
很多家长都十分焦虑孩子的这种趋势,怕影响他与其他人的交往和相处,也常常强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或会使得孩子哭闹、憎恨他人。
下面给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教孩子分享的一些做法:
1、试着站在他的立场体会他的感受,放弃不必要的焦虑。
两岁多的孩子,本身就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反叛期,独立意识的觉醒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标志,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喜悦地接纳这一事实。对“占有”的意识增强的同时,他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发展到他可以很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这个时候强迫他去和别人“分享”多半会遭到大哭和抵抗。
这时家长不要把目光盯在诸如“他怎么变成这样?”“这么自私长大之后怎么和人相处?”之类的问题上,那样除了带给自己焦虑之外于事无补。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情况也许没有你设想的那么糟糕。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在试图理解他,这样才会给以后的疏导创造良好的氛围。
2、允许差异,不要和别的孩子比较,即使是同龄的。
在许多公众场合里,见过有的家长呵斥自己的孩子“看人家多大方,你怎么这么小气呢?快把吃的给小朋友一点。”甚至强行做主去分配,而孩子呢,要么一脸茫然的表情,要么大哭大闹,弄得家长也非常尴尬。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超市里有售——漂亮、乖巧、懂事、从不哭闹、热爱学习等等集优点于一身的“孩子”,你真的会买吗?因为不同,才能凸显个性的魅力,不是吗?别人的孩子懂得谦让,很好啊,但用不着拿别人的优点来比照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比,为什么不先比比那谦让孩子背后的家长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呢?何况这里还有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问题呢。
3、给他时间,先“自私”后“分享”。
只有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私人拥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个人,如果对他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去和别人分享的。
先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独立自主权,要不要和别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决定。培养他“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后再疏导,讲道理,向他灌输“分享是快乐的”,效果会好许多。
比如让他多做“轮流”和“暂时交换”的游戏,如交换玩具,轮流拍球,(比起把他的好吃的给别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还是属于他的,让孩子从中既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他安全感的建立。
4、多表扬多鼓励,夸张些也无妨。
平时多鼓励,然后发现一点苗头,一次小小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让他喜悦地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妈妈如此快乐。这样他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会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应,也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但后期就不要太多鼓励了,孩子需要从内在来学会分享,而不是为博得成人的赞许。

“你坐在上面,我拉着你吧!”孩子们自发地玩起了滑板爬,身和心都得到了锻炼。
助人行为也是可以传递的
我们吃饭的时候掉在地上的食物,引来了一批蚂蚁,他们在齐心协力地搬食物。
孩子们赶紧凑过来看,小蚂蚁在搬食物。我们告诉孩子一百遍蚂蚁怎么搬食物,不如让孩子亲自观察一次。
“小蚂蚁很小,所以他们在搬大的食物的时候会齐心协力一起完成,团结力量大。”眼前的情景和老师的话,或许会引起孩子们的思索吧。
恩惠用放大镜看,还趴在滑板上。锻炼着身体,观察着昆虫。
中午准备的是让孩子们在帐篷里休息会,但是孩子们好像更喜欢在里面玩耍,所以中午的时候他们都没有睡觉。既然出来了就让他们尽情地玩吧!结果在回去的校车上孩子们都睡着了。
这是后山的一个凉亭,用木头做成的,每个柱子之间有缝隙,孩子们正好可以从里面钻出来,他们高兴地做鬼脸让老师给他们拍照。个个都是天生的模特。
小小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很好地感知控制身体的喜悦,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对空间的好奇心很强,所以这个时候就让他们尽情钻吧!
老师看着虎虎的时候他会不好意思跳,在没人的时候反而会重复一下别的小朋友做过的事情。我们相信虎虎终会很勇敢地和大家一起活动的。
恩惠又跑到草坪上摘了一朵花送给乔乔老师。乔乔老师很高兴。但是也不忘告诉她,花是用来观赏的,我们不可以随便摘花!
琪琪也小心地爬到柱子上面,跟木桩来一次亲密接触。大自然就是华德福教育的最好教具,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的释放。
垚垚:“老师,你看我的手。”爬来爬去不要紧,之后老师就带他清洗了。
垚垚又对着镜头做鬼脸,还让老师给他拍照。或是对关注的需要,或是对美和自我形象的敏感。
虎虎:“爬呀爬呀,爬出个琪琪来!”
琪琪:“哈哈,爬呀爬呀,爬出个琪琪来……”
开心的孩子们,都忘记了困意!
琪琪,你是在干什么?
“哈哈,哈哈……”琪琪走在凳子上,高兴地大笑起来!原来凳子不仅可以爬也可以当平衡木。
“我给你端水了,你喝点吧!”妮妮把水给琪琪端了过来,热心肠的孩子!
琪琪:“谢谢你!”
恩惠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老师拿着相机对准了她,看到镜头她摆起了pose!
“老师,我爬不上去!我爬不上去!”妮妮每次做这种事情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不行,不过当老师说“妮妮,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的时候,她就会努力地做好这件事情。最后还不忘告诉老师:“老师你看,我爬上来了”。孩子需要多鼓励而不是无节制的帮助和爱!
琪琪:“我也想玩滑板,你让我玩一个可以吗?”
戚正:“不可以,我还没有玩好!”
琪琪:“你一个,我一个,咱们一起玩好不好!”
戚正:“不可以,不行……等我不玩的时候你们再玩。”
戚正一人拉了两个滑板,琪琪也想玩跟他商量了半天,也没有让琪琪玩。虎虎看琪琪在拉滑板,戚正没有给他,就上来帮琪琪拉。
温馨老师看他们没有商量成功,就上前问戚正能不能分给琪琪一个,结果还是没有成功。因为是戚正先拿到的,所以就只能告诉琪琪他们等在戚正之后玩。如果老师强硬要求,戚正就会感觉不公平了,所以还是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也能让琪琪和虎虎学会等待。
虎虎:“戚正,我帮你推吧!”
戚正:“不用了!"
虎虎变换了一种方式想跟戚正一起玩,戚正也没有答应,那就让虎虎等待一下吧!
音乐感知——铃鼓
活动目的:认识铃鼓、让孩子们跟着节奏敲打铃鼓,锻炼孩子手部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
活动流程:孩子们每人轮流拍打铃鼓,然后别的孩子倾听,每个孩子拍打铃鼓的节奏都不一样。
壮壮老师在给大家认识铃鼓。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一个原则。
跟着音乐玩起手中的乐器!
小小的打击乐器如碰铃、铃鼓,利用孩子刚学会的基石节奏,就开展一些简单的乐器合奏,两个声部,要求孩子要互相听,准确配合好。孩子在这个练习中开始注意到有其他小朋友的存在,知道要与他人配合,就能演奏出好听的音乐来,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
垚垚把铃鼓放在了头上,很像是新疆人的帽子,好有创意!
孩子们在跟着壮壮老师做手指谣,练习一下听觉和手部协调能力吧。
索性再跳跳舞!
下午又去爬山的时候,小雨不愿意穿鞋子,那就让她光着脚去吧!
妮妮:“小雨姐姐,我来扶着你走吧!”
孩子们发现了松树上有很多的松塔。
地上落的也有,孩子们都赶紧去收集!
孩子们捡到的干松塔,很漂亮的花型,可以捡回去放到华德福教室里了!
猜猜这是谁的小手!
发现了一个瀑布,可惜不流水了!
袁老师给小女生们编的花环!
三个小公主
拍张大合影
一说拍照了,孩子们都举起小手做V字型手势。
“抱抱,抱抱”,好有爱的画面。
垚垚一口把他的药喝完了,大家为他的勇敢鼓掌。
要走了,小雨还在摆造型
最近她总喜欢把手放到嘴里
垚垚捡到了妮妮的花环,他给妮妮戴在了脖子上面,围成了一个小围巾的样子,很有创意!
还没回过神的妮妮,突然间发现自己的脖子上多了一个东西,有点迷茫!
戴着就戴着吧,她现在的注意力不在花环上面。
准备返程了。郑大新校区的校园真的很大,可惜我们的校车没办法开进去,所以我们只好坐他们的敞篷小车了。不过孩子们也很喜欢。
我是超人!
0~7岁的儿童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发展身体与意志力的时期。孩子经由对大人言行举止的优美模仿,并父母所提供的温暖、安全、自然美好的环境和规律生活中,让孩子的身体得以健康的长,建立起探索世界的基础能力。
小公主
妮妮,你在哪儿?
下午加餐:桃子、酸奶
琪琪在跟妈妈分享他的桃子。
戚正说他没有吃加餐的习惯,不愿意吃,但说自己喝奶特别快。果然,从打开袋子到喝完只用了一分钟的时间。
欢快的一天终于结束了,孩子们今天玩的很开心,也是大家出去玩最放得开的一天。
同时也希望家长如果有时间就多带着孩子亲近生命、亲近自然吧,不要给孩子的学习施加过多的压力,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原野,让他们美好的心灵在广阔的大自然里自由飞翔,不能让孩子的生命历程与自然界的生命隔绝起来,我们要与“芸芸众生”同步,趁着孩子还没有完全长大,带着他们走向大自然,认识大地,多爱大地,有一天,他们的心胸就会宽广如大地。
亲近自然,净化心灵,感悟自然,放飞性灵。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