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拜山节
发表日期:2014年3月28日
作者:黄华司
【编辑录入:程丹萍】
古老的从前,德保壮乡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胶似漆,男耕女织的生活过得美满甜蜜。日月如梭,时光如流水,一晃一年过去,妻子身怀六甲,夫妻甜在心头,乐在脸上,丈夫对妻子更是关爱有加。然而,正如壮话所说“妇女怀身孕,棺材在身边——时时有危险。”有一天,妻子突然暴病而死。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劈头轰顶,丈夫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妻子死了之后,丈夫日不甘味,夜不能眠,仿佛美丽善良,温文尔雅的妻子犹如时时刻刻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似的。为了不堪忍受睹物思人的痛苦,便离家出走,当挑夫,走天涯。有一天,当挑夫的遇到在镇上做生意的老庚。老庚劝挑夫说:“你的老婆既当爸又当妈,既照顾孩子,又要料理家务,实在太辛苦了,回家吧!”挑夫说:“我的老婆半年前就死了,何谓辛苦呢?”老庚说:“她不死。她每个街天都到我家来借粮养孩子呢。”挑夫不信。老庚又说:“如果你不信,下个街天的某日你到我家来等,她会准时到来的。”第二个街天,挑夫提前来到镇上老庚的家里,躲在隐蔽的地方等待着。果然不出所料,时辰一到,妻子便飘然而至,借了钱粮后又悄然离开。挑夫来到自己的家里,却见大门紧锁,中堂布满蜘蛛网,天井长遍青苔,家里寂静清冷。挑夫转头直奔南山,来到妻子的坟地,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男婴在妻子的坟头上“爸爸”“爸爸”地呀呀学语并朝着自己慢慢地爬蠕过来。如此情景,使他快步向前,一把将孩子抱在怀里,痛哭流涕。
却说,妻子身怀六甲病死后不久,便在棺材里生下了这个孩子。这时山中老虎闻声而来,抛开一个洞口,将婴孩救出坟外,并天天给孩子喂奶;山上凤凰知情,夜夜飞来给这个孤儿张羽遮风避雨,用绒毛裹孵取暖;死去的母亲变成鬼,四处借钱乞粮供养孤儿,直到他们父子相遇,荣归故里,认祖归宗。
丈夫从妻子坟头抱回自己的孩子之后,一把屎一把尿,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到十八岁时,便将孩子的身世一五一十地讲出来。孩子听了父亲诉说之后,泣不成声,哭得像个泪人。从此以后,他忙完家里农活之后,还要到山上砍柴火,挑到镇上出卖,把得来的钱买酒肉和糯米,然后到母亲的坟前烧香供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长眠地下的母亲为自己生出如此孝顺的孩子而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想到儿子如此这般太过辛苦。这天,儿子卖柴火回来后,又拿着酒肉和糯米饭到坟头上香祀奉了,这时山风忽来,春雨纷纷,孝子在冥冥之中听到母亲在对自己说:“孩子,你的孝心妈领受,但妈死在九泉之下吃一餐饱一年,从今以后你一年来看妈一次就够了。”听了妈妈的话语之后,孤儿更感动不已,禁不住地放声痛哭。他哭呀哭,哭得眼泪流出了血滴,点点滴滴地掉在糯米饭上,加上风雨夹杂着各种树叶掉到糯米饭上,顿时,糯米饭变成了五颜六色。这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此以后,德保壮族便以三月初三为拜山节,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带上酒菜,出门拜山。纪念自己的祖宗先人,从而寄托后人对祖宗前辈的哀思。
拜山准备工作从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算起,这天姑娘们从山上折来染糯米枫枝枫叶,并特意将两枝枫树叶插在家门左右两边。这样做不仅满屋清香扑鼻,给人提神醒脑,而且还有驱逐孤魂野鬼,不能随便进入别人的家门的含意。三月初一,妇女们将采集得来的枫叶,珍姐草(壮话)、黄姜等野生药物植物分别剁碎捣烂成泥,然后分别泡水染成五色糯米,待到三月三日清早便将五色糯米装入木甑里隔水蒸煮。如果在蒸煮过程中碰上蒸气不畅通,糯米不熟的情况时也不要紧,家庭主妇会平心静气地默念咒语:“泡桐甑,竹篾箍,马上熟。”然后将嘴里含着的冷水喷洒到杀猪尖刀上,将刀背轻轻地敲打三下木甑,不一会儿五色糯米饭便熟了。三月初一到初二这两天,妇女们在家染五色糯米,洗甑刷锅。男人们则拿着铁铲和镰刀上山修理祖坟,为三月三拜山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果谁家的亲人仙逝未足周岁的,儿女兄弟则在三月初一这天蒸煮五色糯米,烹制菜肴,给新坟提前拜山。这样做是活着的人们对仙逝的亲人寄托深切怀念的哀思,希望长眠地下的仙人有吃有穿、有亲人牵挂,不为孤魂野鬼。三月三日那天早上,人们忙着煮制五色糯米饭和烹炒拜山菜肴。拜山的糯米饭也可拌鸡冠网油,也可拌茶油红糖,有的则喜欢吃素。如做猪油拌五色糯米饭的话,则在五色糯米饭将要出笼前,事先将土话叫“鸡冠油”的猪网油入锅煎油,待五色糯米蒸好后,即将热腾腾、香喷喷的糯米饭倒入煎好还热的油锅,加上葱花和适量的精盐一起拌透均匀,即可食用,这样加工后的五色糯米饭更加香喷喷、鲜美爽口、余味无穷。拜山的菜肴可根据家人的喜好,可鸡鸭鱼肉,可蔬菜水果,各种各样。但葱花炒鸡蛋和煎煮小鱼虾公则是少不了的传统菜谱。因为壮族祖先认为葱花寓意聪明开花,葱花炒鸡蛋拜山祭祖儿孙聪明识字;鱼虾寓意子孙发达,人丁兴旺,如河海里的鱼虾一样成群结队,数也数不清。壮乡三月,万木吐新,山花烂漫,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饭菜做好后,人们便携子带孙,陆陆续续地出门拜山了,路上行人不断,漫山遍野。山上拜山的鞭炮声声,人们笑语欢天。来到墓地之后,人们首先清理墓地,在坟头挂长钱,摆铺金银纸钱,上香敬酒,子孙们一边选食自己喜爱的饭菜,一边听取老人介绍墓主的名字、生平概况等等,讲得生动的,还使子孙后代哽咽流泪,肃然起敬,油然而生怀念之情。人们一边食东西,一边欣赏春光秀色,有说有笑,沐浴在春天的海洋之中。扫墓的人们扫了这山又去那山,一边走,一边采摘鲜花,一直到扫完墓才余兴未尽地踏上回家之途。
三月三日扫近新仙逝之墓,三月四日或五日则组织宗族一起扫老祖宗之墓。扫始祖之墓还必须通知村里村外的族人并在扫墓前派人平均收取钱币,统一买来生猪、鸡鸭、酒菜,在老祖坟前一起吃饭喝酒,认祖归宗,直到酒足饭饱之后才话别回家。
《鉴水明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