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啪啦啪啦砰》课堂观察报告
(2016-11-08 15:50:25)
观察教师:XX老师
课题:绘本《啪啦啪啦砰》
观察点: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以及幼儿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观察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图片,直接提问:“它是谁?”让小朋友们认识该绘本故事的主人公小鼹鼠,然后带领小朋友边看绘本边讲述故事。在理解绘本故事内容中教师将认识地底下的植物与动物作为重点。因此,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鼹鼠啪啦啪啦砰,碰到了谁?”小朋友能够根据教师出示的部分植物、动物图片猜测出植物的名称。在整个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最后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观察结果: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语言完整简练、语速缓慢,适合小班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提问的有效性达到百分之九十,孩子们基本可以根据教师的启发式提问进行回答,从而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回答缺乏完整性,孩子们的回答还停留在“字、词”这一阶段,没有完整的表述性或描述性语句,例如,教师提问:“小鼹鼠啪啦啪啦砰,碰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红薯”。
观察反思:小班幼儿入学时间不长,对于普通话还不够熟练,教师简单、缓慢的语言有利于孩子们的理解,增强提问的有效性。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需要在拥有讲述条件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得到锻炼。教师应该给与小朋友多一些的讲述机会,所提问题可以增加一些广度,尽量避免单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