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步模仿法:
教师一步步示范,幼儿跟着折,也就是小朋友刚开始时比较喜欢的“你做一步,我跟一步”的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小班刚开始的折纸教学。如在刚开始学折纸时,可以侧重于模仿,编简易儿歌,帮助幼儿学习技能并记住折法,比如:折衣服,我们让幼儿学习看图示,并编些儿歌“四角亲亲中心妈妈,兄弟姐妹对对齐”,就是指四角向中心折,边线与边线对整齐。这样有利于幼儿把握难点,进行自主学习。建议:在学习折纸之前,为幼儿提供纸,让幼儿用折的方法把纸变小或者在纸中间贴上小粘贴让幼儿把小粘贴藏起来。在幼儿对折纸有了兴趣后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老师给幼儿的方法一定要是正确的,虽然幼儿可能做不到,但是幼儿要有意识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比如说,老师把语言的指导物化到折纸或者教具上,让幼儿直观的能够看到。角和角对齐,可以在一个角贴上小标志,提示用另一个把小标志盖住,帮助幼儿理解角和角对齐。降低理解的难度。
2、整体示范法:
教师将折纸的过程一次性演示完毕,选择这种方法的时候适宜归类法综合选择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四角向中心折——东南西北——小衣服等在这一过程中,前面的部分幼儿已经掌握,我们只要整体示范就可以,到了有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语言配合演示有变化的部分。这种方法即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还可以有简单的步骤进行整体示范,
3.局部演示法:
对孩子不易掌握的难点,教师对这一步进行局部演示,帮助幼儿解决这一难点,大多数孩子集体的演示,还有是个别幼儿在遇到具体问题,教师进行的个别演示。
4、折装重组法:
是由教师先折好成品,引导幼儿把它拆开,再根据折痕重新折叠。让幼儿研究、探索。启发幼儿独立观察,自主学习折纸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复杂的整体内容进行分割,同时与已学过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
5、折纸步骤图谱:
幼儿按图谱折纸。(这个可以有照片,做个图谱)有独立研究,提供图谱,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大班的“看图示折纸”的过程中,要多采用发现法,再将这些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来完成整体的制作。最初引导幼儿认识折纸符号看折纸图的时候,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让幼儿将自己已经会折的物品拆开对照图示进行观察。老师提供幼儿已经会折的物品图示,让幼儿对照图示进行折纸,在幼儿对照图示的过程中,符号与折纸动作反复对应,即加深幼儿对图示符号的认识,又加强幼儿对图示符号的理解。
6、激发兴趣法:
将激发兴趣法最后向大家进行介绍,是因为每次折纸活动都需要激发幼儿兴趣,对于激发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也要保持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结合绘画、粘贴等多种美术活动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创造性
折纸活动与画画、环境相结合,赋予折纸活动丰富的内涵,提高幼儿的兴趣。如:把折纸和粘贴相结合,折纸粘贴画深受幼儿的喜欢,且容易为幼儿所掌握。准备好彩色纸作为背景底衬,幼儿经过自己的构思,把折好的作品粘贴上,再添画一些合适的背景即可。小班的幼儿可以粘贴情节简单的画面,以绘画为主,比如,折一条小鱼,再添画上气泡、水纹和水草等,就是一幅很漂亮的作品了。中大班幼儿的折纸粘贴画就应该以折纸作品为主,而以添画为辅。比如,折好美丽的小鸟、各种漂亮的花等进行粘贴,然后添画上太阳、白云,就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幼儿对这样的粘贴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增强了自我创造美的能力。
2、在变化中提高折纸的兴趣。
一样东西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变成另一样东西。如“气球”加以改动就变成了“兔子”、“电话”;衣服可以变成裤子、照相机、船等。它们的折法接近,幼儿在学习基本折法后稍作变动就可以学会一种新的东西,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折纸兴趣。
3、将折纸与讲故事结合,在一定情节中进行折纸,在创造中提高兴趣性
在故事情节中折纸,激发幼儿兴趣;在不断变化中展示折纸创造的魅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折纸的方法、掌握折纸技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