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没有感恩的心
(2014-07-29 18:35:58)分类: CCYCC会员风采 |
当今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面,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物质极大满足,是家里的公主、王子。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孩子是幸福、快乐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经常抱怨、苦毒,长期下去,这些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心理问题就会演变成精神疾病。我们西安圣奥古斯丁教牧辅导中心长期辅导各种心理病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在辅导中,我们发现很多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不仅没有感恩的心,反而内心充满了苦毒和抱怨。下面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这个情况。
【案例】
我们中心曾经有一位学员,需要买衣服,但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买。就找了一位姊妹帮她买。到了商店,姊妹帮助挑了好几件,让学员选。学员拿不准,就说,你帮我选吧,我不会选。这位姊妹出于爱心,帮她选了。回来后这位学员非但没有感谢这位姊妹,反而对这个姊妹进行抱怨,说她没有眼光,帮忙选的衣服一点都不好看。
姊妹出于爱心帮助人,不仅没有得到学员的感激,反而只得到学员充满苦毒的抱怨。到底问题出在哪?其实这个问题出在于这位学员的应分感很重,在她的观念里面,她觉得所有人都欠她,而且别人就应该也必须得给她特殊的待遇。我们发现有这种性格倾向的人都认为自己应该享特权、受到特殊待遇、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受人尊重、被人爱,或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事物。当这种性格倾向的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觉得那个没有给她所要东西的人是“错的”。然后她就会对那个人进行反抗,好像她自己就是牺牲品,遭受别人、机构、上天,或任何她所索求对象之恶待。她带着“你应该......”的感觉,总是要求别人给她东西。
为什么这位学员不感恩这位姊妹抽出时间、精力帮她呢?因为她认为这位姊妹为她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这位姊妹没把她服侍好,这位姊妹就在上帝面前犯了大罪,因为“圣经上不是说让基督徒彼此相爱吗?这位姊妹为什么不爱我呢?”
【什么导致了如此重的应分感】
其实孩子会有如此重的应分感,是因为父母以孩子为偶像,不加约束、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所以孩子可以很轻易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因为受到限制而有的挫折感。然后在孩子心中就会产生:我是上帝,是世界的中心,周围的一切都为我而存在,别人理所当然要像我父母一样满足我的愿望。所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就会对别人有要求,就会觉得别人为他所作的都是应该的,反之,别人如果没有满足自己的心愿,他就会怨恨别人。因为在孩子看来,别人关心、照顾他,是别人对他的偿还,所以,他怎么会有感恩对方的心呢?
【怎么帮助走出极度的应分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样教育孩子:当孩子有能力时,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做事情的结果,并且对孩子不必要的需求加以限制,另外还可以实行奖励机制,比如说孩子平时多做家务、改掉坏毛病等就可以给孩子奖励零花钱,如果做错事就减零花钱,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赚取零花钱,以此满足自己额外的需求。同时通过限制让孩子知道“他不是特殊的,周围人不是为照顾他而存在的”。
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应分感重的人,人际关系一般都不太好。所以,这样的人需要先面对自己的问题,需要学习怎样给自己和别人立界限,也需要学习如何尊重别人,然后努力改变自己。
箴言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言29:21人将仆人从小娇养,这仆人终久必成了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