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的辅导》读后感

(2013-12-17 13:53:55)
标签:

杂谈

分类: CCYCC会员风采

    时至深秋,曾经绿意盎然的树木在不经意间已换上了黄色的外衣,在明媚的阳光下摇曳着,婆娑着,散发着浓浓的秋意。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终于有几日清净悠闲的时光,可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由美国威斯敏斯特神学院教授亚当斯博士所著的《成功的辅导》(又名“圣灵的劝诫”)这本书。

此书是教会牧者推荐大家阅读,用于进行自我辅导及辅导他人的。按照要求买来这本书后,我仅是飞速地浏览了一遍,就将其高高置于书架上不予理睬了。对于书中内容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更无运用。直至参加了基督教辅导课程的学习,明白了辅导对基督徒生命成长的实际意义,才逐渐萌发出对这本书迫切阅读的欲望,于是又重新找出它,开始仔细阅读。

书中作者很多观点都给我带来很大震撼。一般的心理辅导书籍或是其他主内相关书籍,仅是针对现象来修正行为,不能直至人心和罪行,常给人一种隔靴挠痒、治标不治本的感觉。然而,这本书却从人的本性出发,严格地依照圣经原则剖析人的生活并穿透繁杂的心理问题表象,揭露出人性中隐藏的根源问题,让被辅导的人可以认识真理,建造品格,更新心灵,诚实负责地与上帝、与自己、与他人相处。

通过阅读,书中作者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希望分享出来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一、作者认为不存在精神病,只存在人的不负责任。

作者在书中前三章内容中,开宗明义地谈到“精神病根本就不存在”,有所谓患“精神病”的人,实际上是有个人问题没有解决的人。作者谈到依据圣经,人的病有两大类:一是因生理原因而起的毛病;二是出自犯罪心态或行为而起的毛病(同时作者认为因心理原因导致的心身疾病乃正式的身体疾病,而非精神病)。

因此,所谓的“精神病”不过是人用来逃避责任、掩人耳目的障眼法而已,不能被继续纵容和放任,而是要采取方法使这种人承认自己有不正当或怪异的行为,进而担负起自己做人应尽的责任。

结合这几年来,我接触的很多被认定为有精神病的人及我内心深处想逃避责任时的实际感受,我觉得作者这个观点比较客观、准确。大部分进精神病院或心理辅导中心的人,与他们生活相处时你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有品行障碍的人,就是相对来讲比普通人更加自私、懒惰、苦毒、贪婪、爱嫉妒等。

当然,人的本性倾向是核心问题,但塑造人品格最重要的环境如原生家庭、学校、教会或精神病院若对人的本性倾向采取忽略、放任或纵容的方式,变相剥夺人在各个阶段应当承担的责任,无疑就会成为这些品行障碍的制造者、纵容者和促进者。

人受造时,上帝就赋予了人管理世界、管理自我的权柄。因此,人的一生中,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直接逃避或变相逃避只会让逃避的这个人陷入“极度自我、极度膨胀”的灭亡通道里,最终只能灰飞烟灭,对人对己毫无益处。

二、人的疾病是由人的罪恶导致的。

显然,圣经并未明确说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罪或犯罪的生活直接引起,但作者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从广义上来讲皆因伊甸园里亚当的犯罪所致。从这个层面来讲人之所以会生病就是因为“罪”的问题没有解决。

我是非常认同作者这个观点的,这和我们教会一直以来的教导也一致。人的疾病基本上可以分为生理病和心理病。在生理病层面,人违反上帝创造的各种自然规律,如不按时按季吃饭穿衣睡觉,又不懂节制等,这样只会导致身体器官的生理功能运转不规律,久而久之难免出故障;在心理层面,人们将自己的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全部建立在今世短暂、有限、变化多端且至终要毁灭的事物上,难免会患得患失,担心忧虑,失望害怕,抑郁焦躁等,整天生活在这种心理氛围中,精神错乱或神经紧张将是必然的结果。

三、解决人问题的方法就是认罪,罗杰斯的“接纳”及弗洛伊德的“转移”皆是错误的理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今不符合圣经原则的心理辅导书籍铺天盖地,甚至教会牧者都在运用这些书籍所倡导的荒谬理论牧养信徒,这是真是一种很悲哀的现象。

现代许多心理辅导理论中,影响力最大是罗杰斯的“顾客至上”理论。此理论认为,人本身有足够的资源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资源可以藉非直导式辅导法被发挥出来,所谓非直导式辅导法(或称反射式)辅导法,意思是辅导员将受辅导者的问题反弹出来,好像皮球被一道墙反弹出来一样,当受辅导者向辅导员讲话时,后者随即用更清楚的话重复前者的话,这样渐渐地受辅导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洞察力,然后慢慢找着解决办法。

显然,罗杰斯的理论及辅导技巧与圣经原则相冲突,他的理论在鼓励罪人相信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不需要上帝作他的主。这个以人为本的理论,完全忽略人的有限性、败坏性和无能性,只是人本主义空洞的幻想而已,无法有效解决人的问题。

书中作者认为“认罪”是上帝通过圣经告知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面对面的劝诫可以引导人承认自己的罪恶,减轻心灵的痛苦,灵魂的不安,进而按照圣经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悔改),恢复正常、平静、圣洁的生活。

四、努直达辅导法可以引导人认罪,制伏罪恶,打破恶习,悔改归正,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书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来介绍努直达辅导法的定义、参与辅导人员的资格、使用原则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辅导法:

(一)努直达辅导的定义

努直达是当面劝诫的意思,它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教导。即提出被辅导者生命中确实有问题或困难存在,辅导者要让受辅导者意识到他确实做错了事、犯了罪、有了拦阻、问题、困难、需要等,而这些是他需要面对的。

第二,言语的规劝。即辅导者与被辅导者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将辅导者连续不断的责备规劝打到被辅导者的心里,从而使被辅导者的个性及行为发生改变。

第三,辅导的目的或动机。言语的劝诫辅导是为要让被辅导者得益处,使他改变或除掉一些伤害他生命的东西,最终目的不是要惩罚他,而是要帮助他。

从这三个要素中,可以看出努直达辅导法的核心是通过言语的运用,引导被辅导者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再通过言语的劝勉、警戒、教导使被辅导者突破原有个性和行为,按照新的标准调整心思意念和行为,从而建造新的自我。

看到这个辅导方法时,突然意识到上帝才是这个方法使用的创始人。不论是圣经旧约还是新约,上帝一直在运用他奇妙的话语创造、护理、掌管着这个世界,也通过他的话语启示、引导、教导他的子民认识他、信靠他。

因此,书中作者谈到圣灵才是有效辅导的工作者。同时,有圣灵内驻的信徒都应该是辅导者。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人的罪恶问题,使人离弃罪恶的生活方式,与上帝和好。所以,我们每个已经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可以积极装备自己,帮助那些在罪中挣扎的人。

(二)努直达辅导员的资格

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好的辅导员应该具备三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知识。努直达辅导员的首要条件是熟悉圣经。熟悉不单指记忆,而是明白这些话对生活的意义。辅导员必须懂得如何运用圣经解决自己的问题,才能帮助他人。

第二,良善。良善包括对被辅导者真正的关心和爱心,也包括对生命的热诚和盼望,可以将从基督来的盼望点燃被辅导者对人生再度的希望。

第三,与人交往的智慧。智慧包括三类:一是学问和知识;二是在实际生活中懂得运用真理原则;三是行为正直信实且敬畏上帝。

(三)努直达辅导法的原则

作者在书中第九章系统的介绍了带领被辅导者自律、用文字记录整个辅导过程、避免笼统化辅导、将问题各个击破、使用集体辅导等原则。

通过作者对努直达辅导法系统的介绍,现在逐渐明白教会中各种学习其实就是在做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面对面劝诫工作。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圣灵及牧者悉心地劝勉、警戒和教导等,使得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罪(即自己违背神话语的地方),然后在神和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罪并愿意在教会牧者和弟兄姊妹的帮助下认真改正。这样通过圣灵的做工、牧者和弟兄姊妹的帮助及自己愿意改变的配合下,使自己改正错误的价值观、错误的行为,从而建立新的自律负责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疾病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这样看来,我本人就是在教会中一点一点被这样辅导医治的。现在终于明白自己一直以来不断地读经、查经、听道、祷告、悔改、默想、服侍的意义,其实这些都是用来医治我的方法和良药。真的很感谢神如此奇妙的作为,让我满目疮痍的灵魂逐渐被缝补、被滋养,恢复了灵动和生气。

当然,书中作者也谈到因着神拣选的主权及被辅导者的配合度等因素会导致一些案例的失败。在教会中我也确实看到很多人带着非常严重的问题离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更不愿意谦卑下来改变自己,正如作者所说这其实不是辅导者的失败而是被辅导者的失败。

总之,看完这本书后,比较理性地认识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之所以会生病、会痛苦,常常与他本人有着直接关系,他(她)不再是可以理所当然得到同情的无辜受害者。他(她)需要来到神面前,承认自己的心灵深处隐藏的种种罪恶毒瘤,靠着教会的帮助努力挖出这些毒瘤,担负起自己应当负的责任,并不断地清洗内心,过一个圣洁、健康、自律、负责任的生活。

 

                                                                       ——沙萍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