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出生地再探讨
(2018-05-22 22:31:29)
关于朱自清的出生地,所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都无一例外地肯定他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而且具体到东海县平明镇。此说源于苗蔚林先生的文章:http://www.sohu.com/a/48091883_123833但我读了该文后,没有看到朱自清出生于该地的确凿证据。
从秦代始,海州所在地称东海郡,辖12个县,(北朝东魏称琅琊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东海郡为海州(以海为名,州是政权),唐朝时海州隶属于河南道,先称海州总管府,后称海州,又称东海郡,辖朐山、东海、沭阳、怀仁(赣榆)4个县。
直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和赣榆、沭阳二县。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州存县,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治所仍在海州城内,因东濒大海,沿用古东海县名。民国18年(1929年)海州又划为东海县第一区,区公所设在海州城内。民国22年(1933年)后,江苏省试行行政督察区制,东海县先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和东海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都设于海州城内。民国28年(1939年)3月,日寇侵占海州后成立伪政权,治所也在海州;民国35年(1946年),第八行政区属徐州绥靖公署,辖区和行政专员公署驻地还是在海州。1948年11月7日,海州解放了,11月15日,成立以海州城为中心的新海市锦屏区,区公所设于海州城内。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境域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以陇海铁路为界,中共先后建立了两个抗日民主政府。铁路南于1940年11月建立的东海县民主政府属华中局淮海区,大部分地域属沭阳县,包括今东海县安峰镇、曲阳乡、房山镇、平明镇和张湾乡南部。铁路北于1941年8月建立海陵县民主政府,1945年11月,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1949年5月,路南东海县撤销,辖区并入沭阳县和灌云县,此后,只有一个东海县,属山东临沂专区。
1948年11月,东海县全境解放,海州、新浦与连云三地建立新海连特区,旋改新海连市,1950年5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同年12月又分置。东海县治东石榴树村。1953年1月,东海县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同时,沭阳县将原属东海县的房山、安峰、平明等地划归东海县,郯城县也将桃林、山左口一带划归东海县,10月,东海县又将治所从石榴树村移治新海连市海州城。1957年11月,东海县才将治所由海州迁治今牛山镇。
朱自清写于1946年9月的散文《我是扬州人》有这样一段话:“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四岁的时候先父又到邵伯镇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海州的情形我全不记得了,只对海州话还有亲热感,因为父亲的扬州话里夹着不少海州口音。”读了朱自清的这段话,再联系上文有关海州(或东海县)的历史区域变革,就不难理解朱自清说的“东海就是海州”了。
朱自清的祖父任清朝海州府的承审官。朱的父母随侍在他祖父身边。朱自清生于东海说,盖源于此。在清朝,海州为江苏的十二个州府之一,州衙就设在海州。其所辖地区,除海州外,还有赣榆县和沭阳县。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 清初,海州为直隶州。现在的东海县境域,明清两朝未设县,为海州地。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朱自清出生于苏北海州(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 那么朱自清自己说是出生于东海县,他的家属写的回忆录也说是出生于东海县,这又作何解释呢?东海县是辛亥革命后设立的县。单树模等编著的《江苏地理》载“海州是我国的古城之一。……一九一二年改为东海县。一九二一年分出灌云县。解放初期,连云港地区以新浦、海州、连云等地设新海连市,一九六一年改名连云港市,现为省辖市。”海州是东海县的驻地,从1912年直到1948年朱自清在谈及自己的出生地时,就直接说“东海就是海州,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我就生在海州。”非常直白明了。
再参阅:
http://www.ruiwen.com/wenxue/zhuziqing/3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