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蠹》补注
(2017-01-22 09:30:50)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课本上的注释有的比较详尽,有的地方显得粗略,有些学生尚难弄清部分词句。因此,本文试对《五蠹》作点补充注释,以利于对该文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其中“以为民先”课本注为“带头干”,这是意译,落实到具体字词,有些学生就搞不清了。其实这句中的“以”即连词“而”;“为”通“于”当“在”讲。为、于二字上古声母同属匣母,双声为训,故相通。高中语文第五册《崤之战》中“为吾子之将行也”一句,课本注为“在你们将要走的时候。为,在,介词。”即是其证。那么,“以为民先”即是“而在民先”也就是而先于民,直译为:而干在老百姓的前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课本注为“雇人掘水道排水。窦,蓄水的孔穴。”将“买庸”释为“雇人”是对的,但中间少了一个环节,即此“庸”通“佣”,买庸即雇佣。“窦”注为孔穴,就有望文生义之嫌了。其实,这个“窦”通“渎”,前文不是有“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吗?决渎就是挖掘水道。马天祥等编著的《古汉语通假字字典》就释“决窦”为“决渎”,而且就举了该文这个例子作证。从音理上讲,上古窦、渎皆为定母屋部,二字声符又相同,这就叫同音通假。
“重争土橐,非下也,权重也。”课本将“土橐”释为“一种官职,具体不详,从上下文看当很有实权。”历代官制中都没有“土橐”这种官职,课本这样似是而非地下注,很难有说服力,且有一种注释马虎的感觉。其实,历代文选都采纳前贤的研究成果,指出此“土橐”即“士橐”之误。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土当作士,形近而误,士与仕同;橐与托通。士橐即仕托。”朱东润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也采用王先慎说:“土,当作士,士同仕;橐通托,指依赖于诸侯。”
“故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查《二十二子》及《诸子集成》,前句为“故罚薄不为慈”,“罚薄”与下文“诛严”形成对文。教材应以此为准。
(此文原载《语文知识》199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