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尭郷顺平地质地貌与连绵群山
(2013-12-27 10:48:03)
标签:
文化旅游 |
太古界(At)、前震旦系(Arg),为一套沉积变质岩系,岩性为片麻岩和大理岩。片麻岩中夹有磁铁石英岩透镜体,仅见于齐各庄乡南部及寨坡庄附近,呈零星状分布。
元古界(Pt)、震旦系(Z),为一套浅海灰岩建造,主要有燧石条带灰岩、砂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燧石条带白云岩等,震旦纪地层在顺平县分布较广,面积较大,是顺平县山区主要地层。主要分布在杨家台东南,清醒北部及富有、团结、齐各庄、贾各庄、安阳、火焰山、马各庄到柏山一带,岩性主要为灰色、白色燧石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古生界(Pz)有寒武系(∈)和奥陶系(O),为一套浅海灰岩建造。与震旦系间有沉积间断。寒武系(∈1):主要分布在神北、北清醒、峰泉、导务、台鱼一带。地层出露较齐全。奥陶系(O)主要分布在北神南、王家庄、司仓、导务、柴各庄、龙堂一带。
新生界(K2)顺平县出露有第四系。
(1)中更新统(Q2):地表未出露,主要分布在县东南部平原底部,底界为基岩,在县城埋深约80公尺,到东南高于铺埋深高达200公尺。
(2)上更新统(Q3)广泛分布在顺平县平原及山丘区沟谷地带。多为冲积、洪积成因碎硝堆积
(3)全新统(Q4):主要分布在山丘区的河谷中。由冲积、洪积物组成。岩性为砂砾石,亚砂土、亚黏土。
(二)火成岩
境内出露主要有侵入盐和脉岩。
1、侵入岩
(1)加里东期花岗岩
在县境北部官银堂附近,呈小岩枝状侵入到下震旦纪地层中,面积几百平方公尺。
(2)燕山期石英闪长岩(S)
侵入时代为侏罗纪,1.4~1.95亿万年在县西北部深山区石家庄和东洋洼附近出露。呈小岩株状出露,面积分别为0.42平方公里,0.2平方公里。
2、脉岩
境内出露的脉岩主要有闪长岩和花岗细晶岩,都呈脉状出露。
(1)闪长岩脉(S)
境内出露有三条,一条在官银堂——张家庄一带出露,呈北西40°方向分布,长12公里,宽10公尺左右;另两条分布在团结西部,也呈北西方向,长3~4公里,宽5~6公尺。
(2)花岗细晶岩脉(ur)
见于马耳山附近,走向北西30°,长5公里,宽5~6公尺。
(三)构造
由于顺平县处于地史长期隆起与凹陷差异运动最强烈地区,所以褶皱构造较弱而断裂构造较发育。本区断裂构造主要呈北东和北西向展布。
1、北东向断裂:
(1)太行山山前大断裂(F1):在顺平县南部高于铺火车站附近呈北东向通过顺平县。它是分割太行山块隆与冀中块陷的构造边界。据天然地震转换波的资料,断层宽5~6公里,倾向东南,倾角较缓,延伸五六十公里。断距约三千至四千公尺。该断层形成于燕山运动,新生代以来垂直升降差异运动强烈。
(2)马家庄——东沟逆断层(F2):为两条平行断裂。相距一公里左右。走向北东45°,分别倾向西北和东南,倾角60°~70°,长5~6公里(指顺平县境内长度,下同)。
(3)东安阳——东峪正断层(F3):走向北东60°,至西柏山附近转向北东15°,倾向北西,长11.5公里。
(4)司仓——东峪逆断层(F4):走向北东60°~70°,倾向东南,倾角50°~60°,长16公里。
(5)大悲——先锋逆断层(F5):走向北东,东近东西向,倾向东南。倾角50°~60°,长16公里。
(6)松树台——长角台正断层(F6):走向北东70°,倾向北西,倾角70°左右。
(7)杨家台正断层(F7):走向北东30°,倾向东南。倾角70°左右,长7公里。
(8)张家庄——王庄子正断层(F8):走向北东75°,倾向北西,倾角60°~73°。
(9)东洋洼正断层(F9):走向北东45°,倾向北西,倾角60°~73°。
(10)刘家营——葡萄沟——石家庄正断层(F10):刘家营到石家庄段走向北西45°,经石家庄转向北东45°,倾向北西,倾角80°,长12.3公里。
2、北西向断裂:
(1)河口——黄岩正断层(F11):
走向北西45°,倾向北东,倾角80°,出露长7.5公里,向东南延伸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可能经过下叔,穿过太行山山前大断裂,是条经卫星图象判解的隐伏断裂。据河北省地震局1980年《河北省地震构造图》,该断层具左旋扭动性质。
(2)河口——寨南正断层(F12):
走向北西20°~45°。该断层南段倾向西南,倾角78°,北段倾向东北,倾角80°,长6公里。
(3)西安阳——贾各庄正断层(F13):
走向北西50°~60°,倾向北东,倾角75°,南延至淋涧被第四系覆盖。长7~8公里。
(4)贾西庄——北大悲逆断层(F14):
走向北西80°左右,倾向南,倾角30°~40°,长4公里。
(5)
走向北西15º~30°,大黄峪段倾向西南,孟子岭以北转为东北倾向,长5公里。
第二节
长4公里左右。北部走向偏西。中段走向北东。南段走向南偏东,平面上呈反“S”形。西盘北移,东盘南移。
顺平县北部处于易县附近多字型构造的南段。易县多字型构造是由数个北东展布的背斜向斜与北东、北西向断裂组合而成。上述构造形迹。几乎都是多字型构造成份,它几乎包容了顺平县北部山区的主要构造形迹。
(四)地史
太古代时,县及以北地区是强烈下降的活动地带。五台运动使太古代地层产生强烈的褶皱变质作用,并伴有岩浆侵入活动。大约经历了十九亿年地质历史的演变,才形成了顺平县的基底岩层。元古代时,本区跟随蓟县海槽稳定沉降,海水自东北方向侵入。由于山西古陆的隆升阻隔,本区为较平静的浅海环境,沉积了一套含燧石条带的灰岩、白云岩建造。古生代本区地壳运动仍以升降振荡运动为主,蓟县海槽继续扩大。寒武纪本区为较闭塞的浅海海湾,接受一套带色的泥岩页岩,鲕状、竹叶状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奥陶纪时本区继承性稳定沉降,沉积了一套泥质、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含燧石纯灰岩和厚层灰岩。中奥陶纪以后,由地壳的振荡运动,本区上升为陆地。在中上古生代和中生代慢长地质历史演变中,本区以隆升(降)断裂为主。所以本区盖层中褶皱不发育而以断裂活动为主。在燕山运动时期,本区北部有中酸性火成岩侵入,并发生北东向的诸多断裂和小褶皱。
第三纪喜山运动早期在一些断陷小盆地中,堆积了一些钙质胶结的砾岩,区内以隆断剥蚀为主,东部固安——保定断凹不断沉降,使区内垂直差异运动突出。喜山运动形成顺平县西北高东南低的现代地形。西北山丘区大量风化剥蚀物通过山谷河道以洪积冲积形式搬运到东部平原和山间沟谷中堆积,塑造了顺平县的现代地形。
二、地貌
顺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县境西北部深入太行山区,东南部为洪积冲积平原,是太行山地到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斜坡状。地貌类型从西北到东南可分为中低山地貌,丘陵地貌和平原地貌。
(一)地貌类型
1、山地
中低山地貌总面积263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7.1%。它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包括今神南、大悲2个乡和原贾各庄、司仓2个乡。一般海拔300~500米。
杨家台和清醒的北部,为元古界震旦系一套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岩石脆硬,节理发育。山势陡峻,群山迭嶂、连绵起伏,多高山深谷。一般海拔500~6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白洋坨、玉皇坨、青榆坨,分布在杨家台北部和东北部,最高峰白银坨海拔1006.7米。
司仓、贾各庄、清醒南部,神南东部及团结、大悲北部,主要为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泥质片岩、泥质白云岩、灰岩和厚层灰岩,褶皱断裂比较发育,岩石破碎,风化剥蚀强烈,山势较缓。谷地比较开阔,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300~400米。峰泉西南边的跑马岭是这一带的高峰,海拔543米。
神南西部及大悲、团结南部和河口西部,为元古界震旦系泥质灰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岩石裸露风化剥蚀严重。唐河流经神南和大悲西部,由于河水冲蚀沉积作用,河床宽阔,发育有较宽的河谷阶地。团结东北、西南,山岭起伏,山势较陡,一般海拔300~400米。寨山、龙王展、马耳山,都在海拔六、七百米以上。东南部有大岭沟,群山对峙,沟深山陡,绵延四公里,高神公路沿沟谷盘旋而上,是平原通往西北山区的必经之路。
2、丘陵
丘陵地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9.6%,主要分面在县之中部、唐河灌渠以北沿山地带。包括齐各庄、河口、安阳、导务、台鱼、阳各庄、吴村,还有腰山、蒲上、白云、朝阳的一部分,海拔一般200米左右。这一带岩性主要为太古界片麻岩、下元古界震旦系灰岩、白云岩和下古生界寒武及奥陶系泥岩、页岩、灰岩和厚层灰岩。
泥岩、页岩丘陵主要分布在台鱼红岭儿和小掌一带,多为平台、斜坡、鼓包形山丘。节理片理发育。岩石破碎,剥蚀流失情况严重。地势较低,一般海拔在200米左右。
灰岩丘陵主要分布在台鱼、导务、安阳一带,由于褶皱断裂和流水剥蚀的影响,山丘一般比较低缓,呈波状、梁状丘陵,沟谷比较开阔。
白云岩丘陵主要分面在火焰山、白云山、狼山一带和东部沿山地带。多呈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和波状、梁状、孤山状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火焰山段为低山丘陵,主峰海拔477.8米。梁状丘陵如青峪山,主峰雾山海拔381米。孤山丘陵如峨山和峰山,峨山海拔286米,峰山海拔147.2米。安阳附近部分河谷地段保留有洪积阶地地貌。
泥质白云质灰岩丘陵主要见于太子庵一带。呈孤山丘陵。太子庵海拔416米。
3、平原
平原地貌总面积23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3.3%,分布在唐河灌渠以南。主要为第四系冲积洪积亚砂土,亚黏土和黏土,夹有砂层和砂砾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一般在35~65米。
(二)主要山段
顺平县的山脉都是太行山支脉。据分段命名的习惯,将境内山脉,以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划分如下山段:
1、玉皇坨
指县境西北部深山区杨家台东北部山峦,这一带山高谷长,形势险要。主要山峰有:
(1)玉皇坨:在张家庄东南,七里沟村东北,海拔1004米。
(2)青榆坨:在刘家庄村西,青榆沟西,葡萄沟东,海拔1006米。
(3)白银坨:在官银堂村正北,道士观村西南处,海拔1006.7米。
2、跑马岭
指界河以南、县北部的中低山脉。主要山峰有:
(1)马蹄山:在杨家台西部与唐县交界处,百福台村西,海拔975米。
(2)捉马岭:主峰在北清醒村北,娘娘宫村南偏东,清醒与杨家台乡交界处,海拔751米。
(3)跑马岭:在贾各庄村北,北湖村南,海拔543米。
(4)石匣岭:在贾各庄村西北,王家庄村东南,贾各庄与大悲乡交界处,海拔751米。
(5)诸佛山:在台鱼乡小水村东,先峰村西,海拔240米。
3、火焰山
指安阳、导务南部与阳各庄、吴村北部交界处一带山峦。主要山峰有:
(1)火焰山:在淋涧东北麦旺村南偏东。海拔477.8米。
(2)摩天岭:在东阳各庄北偏东,蒲王庄村西北,海拔536.5米。
(3)峨山:在峨山村北,海拔287米。
(4)玉皇顶:在马家庄村西南,辛庄村西北,海拔538米。
(5)丰山:在山东头村西,大恩村北,海拔147米。
4、青峪山
指台鱼、腰山和满城县交界处山脉。主峰有:
(1)雾山:在马家台村东北与满城县交界处,海拔381米。
(2)腰子山:在西腰山村西,海拔85米。
5、寨基山——白云山
指蒲阳河与曲逆河中间的山脉。包括:
(1)寨基山:在寨南村西北,郭家庄村东,海拔585米。
(2)绸子岭(愁死岭):在绸子岭村北面,贾西庄村南,海拔415米。
(3)白云山:在下邑村东北,白云村北偏西,海拔395.3米。
(4)狼山(卧牛山):在常北庄村西,狼山村北,海拔292.8米。
(5)塔山:在塔山坡村西,海拔120米。
6、马耳山
指曲逆河与唐河间,团结、齐各庄与唐县交界处的山脉:包括:
(1)龙王展:在安子村北偏东,大悲乡南偏东。海拔632.8米。
(2)马耳山:在张各庄村西,柏山村西南,海拔747米。
(3)大嵬山:在大岭后村东南,柏山村东北,海拔654米。
(4)大岭:在大岭后村北,龙王展村之南,海拔731米。
(5)伊祁山(太子庵):在大李各庄东偏北,寨城庄村西偏北。海拔416米。
(6)柏山:在齐各庄西北,柏山村东。海拔252米。
(7)寨坡山:在寨坡庄村西,海拔211米。
旧志载,全县共计山峰43座,主要的还有:河口至大悲公路两侧的山脉称安头岭,蒲阳河发源处山脉称蒲阳山,司仓村北有半壁山,张各庄村北有凤栖山,康关村北有一箭岭,龙堂村东有红毛山,龙潭湖东北部山脉称为云梯山,龙潭湖西部与唐县交界处山脉称为大石碣山(唐县称为花塔北山)。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绘印的地形图,辛庄正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