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五千年故国 九万里尭郷 尧帝故里千年古村(选介)
(2013-09-17 15:53:27)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尭郷山水 |
女英见激走了丹朱,心里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把城建好了,自己又多了一个玩的地方;担心地是哥哥真的在五天里把城建上,自己赔上一双鞋不算,还真丢了面子。女英坐卧不安,到了第五天夜间,她偷偷地跑到工地去看。一看建城的进度还真快,大部分城墙砌好了,只有几段没有到顶,天明也就差不多了。女英看到这里,不由地急出一身汗。她急中生智,捏着鼻子学起了鸡叫,这一叫惹得周围的鸡乱叫了起来。
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夜里根据鸡叫来判断时间。丹朱一听鸡叫感到天快亮了,看看城墙还没有砌好,不由地泄了气,心想这下输给妹妹了,输一对镯子是小事,当哥哥的脸面往哪儿搁呢?不由地一阵懊恼,找了块石头坐下打起了瞌睡。
大王子城的地理位置好,人们不断到城里来住,城墙一修再修,城的规模不断扩大。秦朝以后成为曲逆县(今顺平县)的县治所在地。汉朝时汉高祖刘邦征讨代地的韩王信,南过曲逆,登上大王子城。他望着那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平直的街道,繁华整齐的市廛,感叹道:“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①于是下诏内史,把此次征代立有大功的陈平封为曲逆侯,食邑五千户。陈平对城继续扩建。大王子城成为中国北方的大都市。
①刘邦一段话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尧环顾了一下四周,都山在西南,伊祁山在西北,此地处于两山的隆起带上,地势高阜,四周开阔,附近有曲逆河金钱河可供取水,是筑城的好地方。就说:“既然上天批示在这里筑城,那就劳累这里的百姓了,让我们干起来吧!”
消息传进皇宫,刘秀心里非常难过,觉得对不起五兄弟,便降诏追封五兄弟为侯爵,并为他们修建了坟和塔,还把五兄弟住的村子赐名为伍侯村作为纪念。
夏朝从大禹的儿子启创立,传至太康,太康昏庸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东夷部落首领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所杀,寒浞担心相复兴,因为相是位深得民心的贤德之人,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儿子杀相后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正在怀孕,身怀六甲的后缗氏本想和丈夫同死,为了夏王朝最后的血脉,连夜逃到娘家有仍国,生下了儿子,母亲希望他能像爷爷仲康一样有所作为,所以,取名少康。
少康从小就很机灵,后来少康长大成人,德才兼备,有仍国君任他为牧正,管理畜牧事业。寒浞听说相的儿子少康在有仍国,心中大惊,为斩草除根,忙派大臣去索要。有仍国君谎称并无少康其人,暗放少康逃住虞国。虞国君听说少康是相的儿子,见他聪慧过人,便派他任庖王,掌管庖厨钦食。
又有人走漏了风声,寒浞派人去追杀他。后缗氏发愁了,到处是寒浞的亲信势力,躲藏到哪里去呢?忽然她想起丈夫临死前告诉她,将来带着孩子实在无处可逃,就去祖先发迹的地方冀州曲逆(今顺平县),那里四面环山,大河环绕,地势险要,又有很多祖先的后代,一定会保佑你们平安无事,度过险境难关。后缗氏就带着儿子少康,逃啊,逃,一路上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渡过了黄河,到了当时的冀州曲逆,来到了今天的康关村。后缗氏看到这个地方太好了!中间一块盆地,康关村地处巍巍的太行山东部边缘,四面群山环绕,南面有巍峨险峻的火焰山,是太行山脉向东延伸的组成部分,往东10公里,往南6公里就是华北平原,形成一个秀丽的山川,常年清水潺潺,环绕在村子周围,植被茂盛,特产丰富。险峻的火焰山好像是村子南边的一道屏风,挡住了通往华北平原的道路。
北面是绵延美丽的凤凰山,村子四周有河水环绕,村后是连绵不尽的太行山,后缗氏和少康看到这个地方真是太好了!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在这里太安全了!四周都是少康祖先生活的地方,西南面不远处是尧帝出生的伊祁山,东南是尧帝的儿子丹朱后代居住的大王子城,北面是昔日黄帝打败蚩尤、合符诸侯的徐水釜山,西北是黄帝妻子螺祖居住的易州后山。后缗氏暗暗地祈祷:真是皇天有眼啊,夏氏的血脉有救了!后缗氏为了掩人耳目,缩小目标,让少康改名杜康,从此当地人们都称他杜康,谁也不知道他就是夏朝的太子,将来中兴夏朝的少康。
杜康天资聪明,智力过人,听说附近都是祖先出生发迹的地方,他四处游历,先后去徐水釜山观看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战场,与诸侯合符的地方,去伊祁山拜望尧帝出生的尧母洞,到大王子城拜访丹朱的后裔。他还仗义疏财,喜欢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在村里以放牧为生,在放牧中走遍了康关村的山山水水,各处险要地方。他指指点点何处适合屯兵,何处可以设伏,何处便于打仗。显示了他未来军事家、政治家的本色。
在山上放牧,经常带着秫米饭团游牧奔走,有时他所带的干粮食之不尽,就将吃剩下的饭团放在桑树的树洞中,等到来天再吃。可由于放牧去无定所,竟将藏好的饭团忘之脑后,日久天长,饭团因造雨水的浸泡而自然发酵,就产生了醇甘美味,四处飘香,饮之欲醉的甘浆玉液。当杜康再次到此地放牧时,不仅为这醇香的玉汁所迷醉,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就反复不断地研究思索,终于发现了自然发酵的原理,并对工艺不断改进,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从而奠定了杜康中国酿酒业开山鼻祖的地位,为了纪念他造酒的功绩,其所造之酒也被命名为“杜康酒”。所住的村庄被命名为“杜康仙庄”。
寒浞四处打听少康的下落,为了斩草除根,派了一支军队跟踪到了康关附近。虽说康关地势险要,但是毕竟孤儿寡母,赤手空拳,人单力薄啊,怎么办?后缗氏拜告上苍和祖先,祈祷保佑少康。
少康却没有事人似的,纠集了康关村平时结交的铁哥们,在康关最险要的地方两角山、火焰山中间摩天岭设下埋伏,摩天岭是火焰山主峰,直插云霄,峰下只有一条路可进康关村,叫九弯十八盘,特别险峻,在山峰前蜿蜒曲折,像一条长蛇,最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寒浞军队进康关村的必经之路。火焰山主峰名‘两角山’好像古代儿童头上扎的两个发犄,山势陡峭。两角山东侧是口子沟,最狭窄的地方仅3米,两侧是悬崖和陡峭的绝壁,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两角山西侧是‘摸天岭’,地势险峻,九曲十八弯。也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如果从康关要去平原,口子沟与摸天岭是必经之路。口子沟、摸天岭都是历代争夺的关口,要想从太行山南下进入华北平原,那里是必经之地。要想从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那里更是必经之地。上述地形由此形成“关”。
少康带着一帮小弟兄,没有兵器,只得找了一些棍棒、尖石之类做武器,在最险要的地方堆满了圆圆的大石块。那些前来捉拿少康的军队,在康关村火焰山前附近安营扎寨,派了一支部队登上火焰山,爬到九盘十八弯的地方,忽然一顿檑木滚石,把那些士兵砸的屁滚尿流,呼爹叫娘,死伤严重。
后来虽然仗着人多势众,进了康关村外,可是康关村城堡坚固,少康带着村民在里面坚守。康关村在1956前还有完整的东、南、西、北、西南共5个关门。门与门之间有完整的防御高墙,打更的(就是现在的保安员)从高墙上可以行走,隔不远还有一个2米见方的小平台、还有和长城一样的城垛口。
这时村外各处河流小溪突然断流,寒浞的军队没有了水吃,渴得他们没有办法,只得掘井。说也奇怪,康关村水似甘泉,能造出那么好喝的杜康酒,可是他们掘了多少眼井,几十丈深,掘出的井水都是黑色的,而且又苦又涩,难以下咽,渴得他们没有办法忍受,喝了嗓子奇痛无比,又死了许多士兵,带兵的将军心想这个鬼地方,如此荒凉,连吃的水都是有毒的,肯定是有老天爷保佑,怎能捉住少康?拔寨起营走了。
人们为了纪念打败前来征剿的军队,杜康村又这样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兵家必争之地,后来把村名改为康关,据说“康关”之名由此而始。后来在这里打了很多大仗,比如战国时期秦赵的伊祁山之战,花木兰保家卫国之战,宋契丹、宋辽很多恶战都在这里发生,这当然是后话,直至到了明清时代,全国统一,这里成为中心地带,才失去了关口的作用,雍正县志还记载“康关曾为废关”,即源于此。
直到现在康关村,一边是甘甜凛冽的甜水井,一边还有很多眼黑水苦水井,水苦的连牲口都不喝,据说就是当年来抓少康的军队掘挖的,保留至今。
有关史料证实,后来少康组织在康关一带武装起来的八千子弟兵,又得到了虞国君的鼎力帮助,反寒复国,与夏朝遗臣齐心协力,发动有鬲氏、斟灌氏和有虞氏共同讨伐寒浞,杀了寒浞父子,恢复夏朝,统一国土。使中断40年的夏朝又得到复兴,这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少康中兴”。少康彻底肃清了寒浞的势力,重振朝纲。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持续发展。
考证西白司城“官门”,是南北朝隋唐时期属官“白直”治所的官门。据《中国历代职官辞典》载,“白直”为隋唐时官职。白直除为官员充当侍卫,从事耕作、杂役,还要从事司城事宜。因此,也被称之为白直司城。后官职演变,原北平县府治所的迁移,年长日久,白直司城也就演化成现在的村名白司城了。今西白司城为原官吏白直的治所,在治所周围修有六座官门。因历史原因年久失修,仅剩村东一座民门,尚保留完好。
西白司城村原为隋唐北平(今顺平)县下属官吏治所的所在地。西白司城村西南三里为今西安阳村,原为隋唐时期北平县的治所,史称安阳故关。《魏书·地形志》:“蒲阴(北齐前顺平县称蒲阴,后改北平)有安阳。”《新唐书·地理志》:“北平西北有安阳故关。”至宋时为北平寨,是抵御北方辽、契丹的军事重地。
从今安阳村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村庄的名称、布局,仍能看出当年安阳城区规划的历史痕迹。安阳村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一马平川,蒲阳河三条支流从三个不同方向流向西安阳,环绕全村后到村东汇集成一条河向东流去。东西南北各方群山之间都有交通要道通向四方重镇,东到保定府,南通常山郡,北至易州城,西达长城关隘。只派一支轻兵把住要道,就可固若金汤。的确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安阳北六华里为司仓村,“司仓”为隋唐时主管度量,征收、市肆、田园等职事的官吏。南三华里为李思庄,由司李庄演经而来,“司李”又作司理,为执掌刑狱的官吏。东十华里为康关村,是抵御东来之敌的关口,南六华里为三下邑(南、中、北下邑)村,安阳即为邑,其南附属村镇自然成了下邑。南二十华里为南吕村,闾字是指门,南闾村为北平县的南门,故称南闾,后简化成南吕,西北三十里里隘门口是阻挡北兵南下的门户。从多方面考证,今安阳村为北齐天保年间至唐开元之年间北平县的治所,因时代变迁,只保留下今西白司城“白直官门”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