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莲瓣兰是中国兰花当中一枝独秀的春兰,其鉴赏标准和我国传统兰意鉴赏标准一脉相承,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现代的审美意识形成了新的更多的鉴别准则和欣赏内容。观赏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名品兰之后产生的思维活动,鉴别则是根据莲瓣兰的花朵和花色,叶和叶的姿势所展现的自然美,分出各种等次的好花,确定它的美丽感人之处以及花所含有的意境美。兰花品种品位的鉴赏说到底是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相协调统一的活动。美,应是公认好的东西,通过观察、欣赏,达到悦目愉情,心旷神怡的效果。鉴赏莲瓣
兰的名品就按照这一规律,欣赏和识别植株的叶型,花朵的花瓣型、色彩和香味等,从中体验到各个部分或者一个部分所具有的形式美和包含着的美的意境,使欣赏者按一定的标准和感受真正进入艺术的殿堂。结合当今对莲瓣兰鉴赏的普遍要求,具体地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的标准:
一:形质和意境的和谐美的鉴赏标准
鉴赏兰花历来要求一棵花不仅仅具有自然美,而且还要具备最高层次的美,即是在实物之外还要包含某种境界美。由自然美延伸到含蓄的意境美,赋有诗情画意。因此,既重视形质的美又强调意境美,两者要和谐统一,成为鉴赏莲瓣兰的审美原则,成为鉴赏的标准。
形质和意境的和谐美
形质指的是一棵莲瓣兰开出的花朵之花穿花貌花瓣的质地和构成的几何图形,花朵的香味与浓淡馨香,以及兰株的叶型和叶与花的空间位置等等。意境则是一朵花或是叶花的某一部分给人一种启迪联想,从实物达到某一种境界,比如花朵的花瓣为大荷瓣,它包含着稳重,一朵花的两个副瓣成飞肩,它包含有精神等等。形质和意境统一才是美,两者和谐,引人入胜,联想翩翩,从形质流浸于另一种美的境界之中。鉴赏审美活动从形质开始,归宿到精神思想之中,这是我国对兰花审美艺术的核心。爱兰和养兰就是一种爱美之心的表现,养兰之人通过兰花自身的美来表达自己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向往着真善美的思想情操。种植兰花可以从中寄托某种情思,寓于某种情操,宣扬某种精神等,放素有养兰观叶思美,看花思情,闻香思幽之说。
综上所述:形质和意境的和谐美是衡量何为名花的根本尺度,是一个鉴赏的标准。
中国远古时代看重兰花最早是从它寓意的品格和精神开始的,往往以此来借喻自己的身世和处境,如孔子最早在《猗兰操》中感叹:“孔子历聘诸候,莫能任;隐谷之中,见芬(同香)兰独茂,唱然叹日:‘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为伍。”’那时,对兰花的认识以从宜人的幽香进入到生幽谷无人而自芳的精神,崇尚立洁身自好的品德,提倡“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的鉴赏观念,突出了寓意为重的鉴赏要求。十九世纪初叶,可以说是我国鉴赏兰花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形成时期。中国艺兰家们首先将形质的美具体化,用花朵的花瓣形状和结构作为美的表现,并将包含着某种神志或者说具有某种意境结合起来,作为花艺的全部内容。以此将兰意分为不同的品位,列出名品的次弟,如在传统春兰名品中以四大天王为最高花艺档次的名品,使形质和包含的意境相统一作为鉴赏原则,成为完善的鉴赏标准。这种中国兰花的鉴赏原则广为推广和应用,以至日本、台湾等地今天仍以此为选择和鉴别好的兰花品种标准。当然,这一鉴赏原则主要是针对花艺总结出来的,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深,特别后来发现叶艺品,提出现叶胜观花的观点。莲瓣兰属于中国兰花中的优秀春兰品种,起初的鉴赏原则也是离不开中国兰蕙的鉴赏要求,从花艺上推崇形质和意境的和谐美。
莲瓣兰的鉴赏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兰花具有的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含蓄美,同时还根据启身的特点,将形质美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从花艺延伸到植株叶型,从花朵的香色包括到花色”的艳丽鲜明,从花朵的瓣型伸展到花容所具有的精神境界等等,形成更为完善的审美标准。莲瓣兰的鉴赏标准的形成也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前进,其鉴赏的内容不断吸收新的东西,逐步形成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原则。开初,莲瓣兰以白花素心为最好的花最美的花,成为大理地区的名兰。因为,除了素心白花品种所具有的自然美之外,在能够充分展现植物本身的宜人幽香和高洁淡雅,具有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雪霜而变色的精神。这种审美观念反映到蓬瓣兰的鉴赏上,素心兰恰好从形质上表达了传统文化思想提倡的境界,由此而博得文人雅士的喜欢,正如过去流传的说法,“百姓栽花,宰相植兰”。大理地区过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惟独选择白花素心品种将以驯化栽培,精心保护,经历几百年的发展,留下大小雪素。由于大小雪素的花朵素净淡雅,不仅具有自然之美,而且花朵所含的寓意深刻,体现了提倡的精神崇尚的美,因此才被推选为珍贵名兰花,冠以“仙品”。后来,随着对莲瓣兰的逐步认识,审美观念也发生变化,情趣更为广泛一些。莲瓣兰经过多年的栽培,植株长得高大,叶多而造型优美,不单从观赏花朵思情,同时也注意欣赏叶姿和叶色的美。莲瓣兰是一个大家族,名品花种繁多,表现在叶的结构上,有细叶宽叶的品种,细叶与宽叶相比,别具一种美,小巧秀气,细叶婆娑;不仅如此,莲瓣兰的叶姿各异,有委曲叶,有弓型叶和直立叶品种,寓意当然各有干秋,美的表现也就各不相同。杯曲型的叶姿,象许多碧玉之环滚在盆边,赋有曲线美的艺术;弯弓型的叶姿,犹如残日在天;直立型的叶姿,如剑指苍天,刚强有力,美在阳刚之气。在鉴赏传统春兰名品的形质和意境美当中,将叶的形质美纳入花艺之中,作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年来,莲瓣兰名品的审美增添了时代的气息,吸收与鉴赏国外以及海外关于欣赏兰花的观念,对形质差的要求以花朵色彩明快,艳丽多彩,尽美尽善,奇异居上的美。比如说,日本的春兰花朵的色彩鲜艳美丽,因无香而强调花色的艺术美;台湾是兰花帝国,审视兰花的美,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要求,在欣赏兰蕙时既重花朵的艺术性又重视色彩,既重视素心花又重奇花异草,等等。莲瓣兰在审美上也吸取好的东西,从传统以白花素心为最美转复到既承认这种美,同时也重视各种色彩的素心花美;又重视彩心花以颜色单一鲜明、艳丽风采、质感透明为美。莲瓣兰名品的鉴赏不仅从形质上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而且在意境方面也增添了不同的要求,红色系列的彩心花和素心花,表现热烈,象征生活和心情炽热;绿色象征生命之希望等等。故现在红花或红素,黄色花或黄素一经发现,就一样被视着珍稀名花,这不能不说是审美观念变化的结果。概括地说,莲瓣兰形质多姿多彩,新奇独占,具有大自然创造的美,是客观存在的美。形质的美所表达的思想境界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千世界的千差万别所孕育的美也当然千差万别,随着欣赏者不同,联想翩翩,思绪翻腾,突出了形质和意境和谐的美。
莲瓣兰名品的鉴赏,通过近几年的总结,愈来愈重视花朵的自然美,同时也非常看重花朵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将花朵之外所表现的精神以致包含的美境作为欣赏的根本要求,并以此作为划分名品次第的根本尺度。一棵莲瓣兰开出的花朵不管大小如何,只要花瓣造形美且整朵花的花容美,具有某种神韵,赋有某种含意,那就会引起艺兰者的共鸣,其价格因之而倍增。莲瓣兰中开大朵花的,甚至巨型花,但花的形质差,是长矩圆形的花瓣,有的质薄如纸,花瓣不是扭就是卷,花并无神无意,呆滞难看,根本没有哪个艺兰家过问一下。因此,莲瓣兰花朵的品级完全取决于花的形质与意境是否和谐统一,有此才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名品花。
以上各方面归纳起来,莲瓣兰名品的鉴赏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花和叶的自然形质美的欣赏之中领略到某种美的精神境界,从中得到高层次的享受。这就是东方文化的含蓄审美观,也是莲瓣兰鉴赏的基本原则。作为意境美本是主观思维的产物,是一种花艺之外的鉴赏功夫,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造型和组合的和谐美的鉴赏标准
这一标准将前面的鉴赏莲瓣兰名品最基本原则具体化,即是对名品的花朵整体结合以及花朵的各个部分作出鉴赏规定,达到艺术性的最低要求。鉴赏名品就是将一般的花和最好的花筛选出来,同时逐一地对其美的特征作出赏评。那么,莲瓣兰名品的评定,是要求一棵花的花朵与花的各个细部造型,或者说构成的几何图形,不管是花朵的整体花穿花貌或是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符合一定的美感。具体地说,莲瓣兰名品的花朵之花瓣、棒瓣、花舌和鼻头,它们相互构成的整朵花的组合都必须具有和谐美,只要缺乏某一部分的美就破坏这一和谐美。不仅如比,莲瓣花名品的整枝花从花杯到每一朵花,花朵的花瓣占据的空间位置,捧瓣的组合和花舌的大小十分和谐。因此说,莲瓣兰花朵的造型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构图具有的和谐美,是鉴赏名品的准则。按这一标准的要求,莲瓣兰从花的花瓣型、花舌和棒瓣的结构、几何图形,以致整个花被的质感各个方面划分出次第,分出档次,确定名花的品级。
我国传统鉴赏兰意名品的花瓣造型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品位:第一品位是以宋梅为代表的梅瓣型花朵,第二品位是以环球荷鼎为代表的大荷瓣型花朵,第三品位是以龙字为代表的水仙瓣型花朵。除了以上的三种瓣型花和素花之外,通通归入一般瓣型花档次,入不了品位的。素花本身是名贵花,不好从花瓣型上来归类,与瓣型花只能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当独立地划为一个品位。素心花大多数花瓣造型差,不是柳叶型就是竹叶型,其中既是素花又是瓣型好之品种,档次远远超过彩心瓣型花,自然极为珍贵。
莲瓣兰花朵按照造型和组合的和谐美,根据传统的瓣型鉴赏要求,突出该品种名花的自身特点,形成一套鉴赏花瓣型的标准,并以此划分出品次。
第一品位的莲瓣兰瓣型名花,是梅瓣型和梅型花瓣两种。莲瓣兰花朵的外花瓣的造型相似于梅花的花瓣,由此称之为梅瓣或梅型花瓣,单按花瓣的造型来确定内涵,与传统春兰的梅瓣型花完全一致。但是,传统春兰的梅瓣型花不仅仅从外花瓣的造型来界定,而且必须结合捧瓣的结构来确定,就是捧瓣必须是具有肉冠状的硬捧,也称为蚕蛾兜。莲瓣兰由于外花瓣与梅花瓣一样,而捧瓣则有差别,存在硬捧的极少,球捧的多一些,形成捧瓣和花舌的构造与传统的春兰名品不完全一样,审美鉴赏也不能按照传统春兰名品的要求,故将莲瓣兰的梅花瓣型特点突出出来,把莲瓣兰梅花瓣型花划分为两个不同花品。瓣型花历来数梅瓣型花为花艺的第一品,而成为兰花中最珍贵的名花。什么是梅瓣型莲瓣兰花和梅型莲瓣兰花呢?所谓梅瓣型莲瓣兰花与传统春兰名花的界定一致,花瓣的形状酷似梅花花瓣,花瓣的先端圆钝而有兜,还有一小尖,花瓣的根部收得细;捧瓣顶端有肥厚的兜,成肉质化象蚕蛾的机体一样;花舌从捧瓣下平伸出来,为如意舌,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花就叫做梅瓣型莲瓣花。梅型莲瓣花,是莲瓣兰特有的花瓣型,与传统的梅瓣型有差别,成为独立的名品花。这种花瓣型与梅花花瓣一样,但捧瓣和花舌与梅瓣型花不相同,捧瓣成球捧或短圆捧,花舌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刘海舌,如梅型莲瓣素。
莲瓣兰梅瓣型和梅型瓣花朵的三个花瓣之间空隙少,密度大,显得非常紧凑。这一品级的花朵虽说是小小的兰花朵,但观赏起来不觉得小,反而感到天地宽阔,天然成美。不但有此美感,它们花朵的花瓣造型除了紧边成兜之外,花瓣的先端有一个小小的尖,根本不是纯粹的圆形,呆头呆脑。这种花朵将莲瓣兰的特点更加展现出来,一枝花杆上绽放几朵大花,比起传统春兰名花宋梅更具有欣赏价值。宋梅一杆仅有一朵花不说,花朵的直径也不过4cm。除了标准的梅瓣型花之外,梅型瓣花朵也是相当优秀的,它的捧瓣虽不是硬捧,但大多数造型成半球状,花舌是大圆舌,整个花容显出十分和谐美丽。半个球体的捧瓣,抱住舌头、鼻头不外露,整体形象突出,瓣型感鲜明,突出了花容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梅型瓣莲瓣之花朵造型和组合和谐美完全不亚于梅瓣型莲瓣的花朵,将它列入名品花的第一品也是名副其实的。
莲瓣兰已开发栽培,有既是梅瓣型的或是梅型瓣的花朵,又是色彩花或是素心花。而在莲瓣素中开发出这两种瓣型花的素花,集中了兰花多方面的优点,不但丰富了中国春兰宝库而且填补了中国传统春兰梅瓣型素花失传的缺憾,将中国春兰的观赏价值推到高峰。
第二品位的名品花是大荷瓣瓣型花。莲瓣兰本身的花瓣近似于荷花瓣型,短圆宽大,其中最好的花,应达到花瓣为大荷瓣型的品种。大荷瓣型花朵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大荷瓣型的花朵之花瓣自然造形不圆也不窄,花瓣的宽度是长度的二分之一稍强一些,宽的地方在花瓣的前节,花瓣的边缘结构紧密略成兜状,使瓣尖露出来,整个花瓣形成收根放角的几何图形,显得非常雍容大方精神;大荷瓣花朵的花瓣一般肉质厚,在整个花期能够保持花朵的花容花貌,延长观赏的时间;大荷瓣型花朵的捧瓣圆实,先端往内收,两个捧瓣紧紧靠拢严丝台缝地盖住鼻头,不开“天窗”;大荷瓣型花朵绝大多数花舌大而短圆,呈鲜艳明快的点或图案的大刘海舌倒挂在中心。当然,大荷瓣型花朵中也有一些花舌成反卷舌的品种,藏而不露,另有一番情趣。大荷瓣型之花朵从造型和组合的和谐审美要求讲,是十分理想的花,莲瓣兰大荷瓣型花几朵开放,花朵的各个部分组合相当合谐,成外围紧凑,内转宽松,加上大圆舌的直率表现,将大自然的天工之巧奉献无遗。
大荷瓣型花在莲瓣兰中比起梅瓣型花的造型和组合在花容上要精神,完全不次于梅瓣型的花朵之美。我国在鉴赏传统春兰名品中对大荷瓣型的品种特别重视,评价也很高,认为“万梅易得一荷难求”。
大荷瓣型花品种在莲瓣兰中也不易发现,如是色彩花,特别是素花,那必定是极为珍贵的名兰花。传统春兰大荷瓣型素花数张荷素为榜首,而莲瓣素中的大荷瓣花要远远地超过于它。大荷瓣莲瓣素一杆多花,花瓣长约3cm,宽达1.8cm左右。不仅如此,大荷瓣莲瓣素的叶姿多数是垂叶型,花朵开放于玉环飘洒的兰叶之上,相互衬托,美不胜收。近几年,大荷瓣莲瓣素发现栽培有几种,绿叶的花又是大花的,使许多艺兰者为之赞叹。大荷瓣莲瓣素花单独列为高档次的名品之中。
第三品位的莲瓣兰名花,就是花瓣造型为水仙瓣型的花朵。莲瓣兰中有花朵之花瓣呈几何图形,与水仙花的花瓣相似,瓣型的界定与传统春兰是一致的,仅在捧瓣的造型上不一致。莲瓣兰水仙瓣型花,指的是花朵之花瓣略微细长,花瓣的先端圆,与水仙花花瓣相似而称之为水仙瓣型花。传统的春兰对水仙瓣花朵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光指花瓣,且捧瓣必须要起兜,捧瓣起兜的水仙瓣型花才称得上“仙”,无兜的就算不上真正的水仙瓣型花。从这里不难看出,捧瓣先端有无兜是关系到鉴别和欣赏水仙瓣型花的基本要求。莲瓣兰是一种多花春兰,花朵大一些,其中不乏开出一些花朵的花瓣自然造型相似于水仙瓣型,但捧瓣先端却不一定都起兜,可以说大部分的捧瓣成圆形捧瓣或是长矩圆形捧。莲瓣兰中开出花朵的外三个花瓣形状象水仙瓣,就根据这一点还是将它称之为水仙瓣型花。莲瓣兰水仙瓣型花虽说捧瓣不起兜,成不了“仙”,但花瓣必竟与一般的荷瓣型花不相同,一枝花杆绽放几朵大花,加上花色鲜艳醒目,自然弥补了没有起兜的观赏不足之处。莲瓣兰中开出的花朵之花瓣是水仙瓣型状,又是素心花者,比一般水仙花瓣的品位更高一筹。
莲瓣兰名品花的鉴赏不仅仅识别和欣赏花朵的花瓣造型的和谐美!还要重视花瓣之间的组合结构的和谐美,特别是两个副瓣所占据的空间形成的角度而组成的图形的意境美。这也是莲瓣兰名品的造型和组合和谐美鉴赏不可缺少的具体内容。莲瓣兰花朵的花瓣即主瓣和副瓣的组合往往体现出一朵花的面貌,而两个副捧的组合确是决定一朵花所具有的精神。按照这一标准要求,两个副瓣组合成的结构图形美的品次依次为:飞肩、平肩、美人肩、三角肩、落肩和大落肩几个品次。其中,飞肩最为古今推崇的结合美,其次是平肩,落眉和大落肩不可取,算不上档次的名品。
捧瓣的造型和相互组合的和谐美在中国兰鉴赏中也是十分考究的,并且划分出许多品次。捧瓣的审美内容包括肉质丰厚,先端起兜而合抱,质地要象蚕蛾的身体白色肉质化,两瓣的接合部要天衣无缝等等。莲瓣兰花朵的捧瓣由于品种的关系,造型和质地不同于传统的春兰,审美鉴赏也是既继承对中国兰的传统要求,又具有自身的不同之点,对其鉴赏只要符合造型和组合的和谐美,就算名品之花捧瓣。根据这种鉴赏原则,它们的品第为:第一位是硬捧。第二位的是球捧。球捧在莲瓣兰名品中数第一位的是造型,它肉质丰厚,两个捧瓣结合成一个半球体形成大兜,接合部不分开,不仅包住鼻头且含住大舌头,在花朵的中心位置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协调花朵的各个部分搭配。球捧除了增添花容花貌的美而外,含有深远的精神意境,如大花莲瓣的花捧,曲线的脉纹使球体更加立体感,韵味无穷。第三位的是圆形捧或者叫做长矩圆形捧。其外观先端圆,瓣身略长,中间部分往两边凸出而合抱鼻头,质地稍厚而端正。此外一般的捧瓣,统称为猫耳捧,它的造形差,有的肉质薄往外张,谈不上名品品级。
莲瓣兰的花朵之花舌造型和结构是否具有和谐美,也是鉴赏花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审美准则。花朵的花舌居于中心位置的下方,其自然造型和上面的点或图案着色深浅,是否鲜明醒目,与捧瓣的组合是否和谐,都影响到一朵花的容貌美,关系到一朵花的艺术性,是确定名品花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条件。花舌的自然造型不管哪一个种类都关系到花朵的自然美。根据莲瓣兰的花舌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以及所含有的不同美,按照名品花的审美要求,花舌也分为这么几个品次:第一档次的花舌是如意舌。如意舌不卷也不倒,平伸于捧瓣之下,舌的肉质厚而尖都有兜。如意舌把花舌面上的点或图案隐藏起来,藏而不露,意在突出花瓣,形成整体形态美。为此,如意舌被列为第一位的花舌。第二档次的花舌是大圆舌。大圆舌的舌面倒挂于捧瓣之下,又短又圆,大圆舌在莲瓣兰名品花中出现的机会较多,与球捧的组合十分和谐,不亚于如意舌,与如意舌各有千秋。第三档次属于端正的大卷舌。反卷舌是莲瓣兰花舌最普遍的自然结构,其中有的花舌大,有的是窄长。算得上名品花的花舌,即便是反卷,也要大舌头,卷得端正,留下的半截舌根必然端端正正地挂在花朵下方,不影响花容的和谐美。
莲瓣兰名品鉴赏的和谐美还要求花朵的鼻头要小,以小为最好。莲瓣兰名品花的鼻头大部分被捧瓣盖住,影响花容花貌美的成份少一些,故在当地鉴赏之中强调得不多。另外,花杆和花朵之间的组合和谐美也是名品鉴赏不能忽视的方面,这一点也继承了传统春兰的审美要求,不作详细介绍。花杆最好与花朵组合达到和谐,结构合理,不失轻重,多一丝则头重脚也重,显得臃肿,少一丝则杆不胜花而软弱无力。莲瓣兰名品花朵一般在两朵到五朵之间,花杆不仅与几朵花杆相衬,做到十分协调才具有和谐美。当然对传统的春兰由于是一杆一花,故要求花杆越细越好。
以上从莲瓣兰名品花朵的花瓣、捧瓣、花舌、鼻头到花杆各个部分自然造型必须达到一定的和谐美。所以说,莲瓣兰花朵的自然造型和相互组合和谐美成为鉴赏和名品鉴选的重要内容和准则。
三:色彩和谐美是莲瓣兰名花鉴赏的重要标准
莲瓣兰在大自然里花朵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花色有白、红、黄、绿、紫和麻等各色。在观赏花朵之色彩时,一朵花和花杆、花朵和叶或是单朵的花必须具备色彩和谐美。莲瓣兰花朵的色彩和谐的审美观念,结合莲瓣兰花色丰富的特点,吸取中国春兰鉴赏花朵之色彩具备质感透明的审美要求,要求花朵之色彩鲜明艳丽,而且最好是单一的颜色。莲瓣兰色彩名花花色具有透明感,颜色鲜艳明快,同时鲜艳明快的花朵与绿叶成鲜明的反差对比,突出好花要有绿叶扶的整体自然美、和谐美。
大千世界颜色可以说有几十种之多,但能够赏心悦目的仅有二十多种。悦目而具有美的感受,在莲瓣兰花朵之中主要有:白色,它象征素净淡雅,洁白美丽;红色,象征炽热情感,热列鲜艳;黄色,它代表着热情又稳重,沉静透明;绿色,体现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等等。这些颜色在人们生活之中是最受欢迎的色彩。莲瓣兰植株绿叶茂盛,碧玉滴翠,和任何一种人们喜爱的色彩鲜丽之花朵相搭配,和谐无比,美在观叶赏花两相宜,淋漓尽致地表达大自然的艺术美。
兰花的花朵所具有的色彩美,是花艺的观赏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花朵着色美,必须符合花色单一纯净,如果有几种色彩相间存在,必须协调不破坏整体美,特别是不同部位的颜色要鲜明美丽,对比的反差大,莲瓣兰彩心花就是多种颜色存在,只有备上述要求,才称得上美丽可爱,否则算不上名品之花。因此,按照莲瓣兰名品花的花色鉴赏的要求和标准,莲瓣兰花色的次第为:
第一,是纯净而明快的各色花朵。一朵花色彩的纯净,色彩和谐。莲瓣兰色彩名品花,花色纯净,如太白素,花杆到花朵整枝洁白无瑕,通体透明,经绿叶衬托而突出雪白的花朵。又如,金黄色莲瓣兰的花朵,通体透黄,那黄金一样的花朵绽放于绿叶丛中,犹如一件翡翠玉叶镶嵌上纯金花的工艺品,美丽感人。
第二,是两种颜色配合但又十分和谐,色彩相间而又明快的花朵。这一类色彩名花虽有两种颜色,但主次分明,协调搭配,毫无半点破坏花朵的色彩和谐美,反而增添花色的柔和度,突出一个主色,增加美感。莲瓣素中有一部分花朵的花瓣中有数条浅绿色脉纹,或是白色之中带有微微的绿色,但丝毫没有破坏白花瓣的色彩美,也没有降低素心花朵诱人之处。又如大圆舌的梅型瓣花,花舌短圆,细糯雪白的底板上有粗粗的U字型图案,鲜艳醒目,非常显眼,没有反而感觉缺点什么似的。
第三,就是两种以上颜色相混杂,但没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的色彩花。该类色彩花是多种颜色相掺合,一朵花的色彩象什么颜色都有一点,俗称麻色花。麻色花是不能以色彩花进入名品花之列,只有与其它不管是造型或是某一部分变异,才能进入名品花行列,如瓣型花、麻壳素、蝶花等等。
莲瓣兰中由于花朵的花瓣着色或变异后的色彩奇特,成为奇色花,是数量稀少而珍贵的名品花。莲瓣兰奇色花中有复色花、蝶花、缟花和覆轮花等,观赏价值表现于花朵的色彩奇异。奇色花的审美要求是鉴赏它们的珍奇之处,因此无法按照色彩花的鉴赏标准来划分,只能作为奇异品位的名品花,属单独的一个品第。
概括地说,花朵之花色和谐美是鉴别和欣赏莲瓣兰名品花特有的审美内容和要求,又是区别名品花和一般花在花色上的分水岭,是确定档次必不可少的尺度。所以,花色的和谐美自然地成鉴赏莲瓣兰名品花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花与叶相适应的和谐美的鉴赏标准
花和叶相适应的和谐审美观,指的是莲瓣兰花朵和叶子在一盆花中所占的空间位置,体型的大小相互间的比例要协调,两者相结合后具有的自然美。我国传统鉴赏兰花历来主张花必须胜叶,花放在突出的位置,兰叶则处于衬托的地位,偏重于花朵的艺术美。艺兰以花艺为主导是根据传统春兰植物叶少株不大的特点总结出的审美准则,莲瓣兰则不然,它的植株大,叶多有气势,花朵多有清香,花艺不仅强调花的艺术性且强调花朵和兰叶要协调,将花艺扩展到整体美,从而成为一个审美必不可少的标准。
莲瓣兰名品花是定型的品种,每株的兰叶都在6—7片,叶的造型大多数定型为环曲型垂叶,仅有少数保持野生状态下的直立型和弓型。我国历来将环曲型作为最美的造型,不管艺兰家或者爱兰的一般人士都喜欢具有曲线美的叶型。
莲瓣兰名品花的花和叶的和谐美组成的审美观,在鉴赏的要求内容方面,归结起来有:
首先,花和叶所在的空间要恰当,花要开放在叶面之上。花朵超出叶面,俗称花盖叶,又叫做花出架。莲瓣兰多数叶片下垂,相对降低了植株的高度,花杆高出叶面,花朵也自然超出叶面,花在绿叶丛上开放,两者所占的空间位置将花突出出来,观赏起来一目了然。当然,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审美观也是如此的,审美的角度不同,要求的内容也不同。莲瓣兰有的花不出架,但也有不出架的奇物美。“恨天高”莲瓣兰瓣型花,它的花朵在兰叶的根脚开放,鲜明粉红色的花朵可怜兮兮地望着高不可攀的兰叶,总长不到天而含恨终身,怨恨天太高。“恨天高”的美在花朵,还美在花朵与植株兰叶所占的空间反常,显出了奇特的美,自然就产生另一种和谐的美感。反之,一朵花没有观赏的价值,花就是出架也没有多少美的感觉。所以说,花和叶所占的空间要和谐,比例要协调是莲瓣兰名品花的审美原则之一。
其次,莲瓣兰名品花的鉴赏要求,花和叶各自的体型要成比例,花要胜叶,花朵要强而叶要弱。莲瓣兰由于生长的地点不同,兰叶的体型也有差别,有细叶、宽叶和中宽叶之分。不管哪一种叶,开出的花朵体型越大越好,花朵因此而地位突出,胜过兰叶。莲瓣兰是一种一杆多花的春兰,花朵多且大,充分展现大自然的美,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开出的花朵小得出奇,与宽大的兰叶比例反常,叶丛完全胜过小花,通常称为大叶子小花。一旦花朵与兰叶的体型不和谐,比例失调,出现花不能胜叶,叶强而花弱,势必缺乏欣赏之美。因此,古人提倡的花要胜叶的审美准则是很有道理的。以此为尺度可分出名品花的次第,所以说,花和叶对比相适应的和谐美,是鉴别莲瓣兰名品必不可少的内容。
五:奇花和谐美的鉴赏标准
奇花和谐美指的是莲瓣兰中从叶到花出现变异,成为观赏的主要内容。这些变异品种不是人为的创造结果,而是植株内部发生变异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历来重视花朵的艺术性,至于兰叶上出现的艺术性却不够重视,因此没有形成对兰叶之艺作为鉴赏的一项内容。随着艺兰家的交往,兰艺的交流,丰富了国内艺兰的内容,对兰叶上出现的艺术性也逐渐加强了研究工作。叶艺早在80年前是日本兰界发掘并提倡起来的艺兰项目,随后在近30年中,在台湾等地也重视和开发这项工作,栽培出许多美艺品,而且进一步将叶艺的艺兰水平向前推进一步。叶艺的各种名称首先由日本兰界界定,把叶艺分为爪、斑、缟三大类,从中又分出不同的种类,如斑分为虎斑、锦纱斑等等。莲瓣兰大量的开发还不到十年的时间,栽培的叶艺品种有一些,但由于该种兰花的叶面宽度有限,不免在欣赏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因此该品种影响面还不广。
除有叶面上出现变异的艺术之外,审美的内容和要求还在求奇方面,如奇花奇种等。莲瓣兰矮种草,叶成青绿色,叶长12cm左右,宽接近一公分。这是期望能够开出奇花或叶面上出现艺的种质资源。矮种草必须具有特定的内涵,与前面介绍的微型莲瓣素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但不能算作同一种类。矮种草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短、宽、圆、厚和皱。短讲的是叶脚、叶柄、叶片短;宽是指相同的种类中叶幅宽,长和宽之比越小越好;圆讲的是叶端成为圆钝的形状;厚者指的是叶的组织厚实,有重量感;皱指叶片的表面有皱纹,俗称蛤蟆皮。这五点必须同时在一棵兰株上具备,才可能称之为矮种,如莲瓣兰的矮种奇花,六个短圆花瓣朝天开放,花舌没有退化而保持原来的花瓣,有巧夺天工的奇特美。
莲瓣兰简介 “莲瓣”,一词源于对兰花瓣形的描述,莲瓣即荷瓣,云南民间习惯于将荷花称为莲花。在明永乐十年(公元1423年)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撰《南中幽芳录》中,即出现“莲瓣”一词,“‘金田玉’……正月开花,五至七朵,肩长两寸半,细长,莲瓣,开花如群燕飞翔,花如白玉,外镶金边,舌金黄,尖圆,无斑,香如麝,为兰中珍品。”在《南中幽芳录》所列之十八个珍稀兰品中,也曾提到“碧玉莲”的花名:“达果和尚待于箭杆坪后山,叶长一尺二寸,宽三分,青厚挺硬,有齿,正月现花葶,如碧玉,长尺二到尺三,花荷瓣,色如碧玉,娇若玉雕.花五到六朵。一字肩,长二寸,舌厚淡黄,净素。清香四溢。新株六叶,成株七叶,壳淡绿,年年开花,性喜阴凉。”至清代和民国年间,“莲瓣” 逐渐由对瓣形的描述演变为一种品种的名称,在云南众多的地方志中,陆续出现了“绿莲瓣”、“白莲瓣”、“红莲瓣”“黄莲瓣”、“麻莲瓣”、“藕色莲瓣”、“朱丝莲瓣”……等名称。而莲瓣兰作为植物界的一个物种被命名,是抗战至解放初我国植物学家唐进、汪发瓒两教授对云南兰科植物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正式定的拉丁学名“Cymbidium lianpan Tang etwang.”惜未能在正式刊物发表。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编撰的《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收录的25种云南兰属植物中,就记载了唐、汪两教授的莲瓣兰这一种。1980年吴应样、陈心启两教授发表“国产兰属分类研究”以及吴教授编著的《中国兰花》均未能收录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一个种。本人曾多次向吴先生反映和探讨,终于得到两位先生的确认,在吴教授1995年编著的《国兰拾粹》中,正式列入了莲瓣兰一种,从此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一个种得到国内兰界的公认,她的风采也更为世人所关注,在众多云南兰属植物中独领风骚。2002年9月,陈心启教授又亲自给我写信,经多方形态比对,莲瓣兰应和原在台湾发现的俾亚兰为同一种,并指出“莲瓣兰应作为种予以承认。” 学名为Cymbidum torn sepalumFukuyama.莲瓣兰作为国产兰属的重要一员,逐渐为国内兰界所熟知,还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随着中国兰协成立后连续十余次全国兰博会的举办,云南兰友纷纷把从莲瓣兰中选育的优良品种亮相兰博会,每次都赢得组委会大奖和全国各地兰友的赞许,莲瓣兰的知名度与日俱增。特别是由于其植株形态、开花性状、生活习性、栽培方法等与四川习惯栽培的春剑较为相似,而受到四川兰友的格外青眯,莲瓣兰中许多优秀的品种被引种到四川,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由于其枝叶秀美,株型适中,花色丰富,环境适应能力强,发芽率高,易开花等优良性状而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兰友的喜爱。莲瓣兰亦称小雪兰。根白色,粗壮,径0.5-0.8厘米,长20-30厘米,有的可达50厘米以上;假鳞茎较小,呈圆球形;叶6-7片集生.线形,长40-50厘米,宽0.4-0.8厘米(宽叶莲瓣兰叶宽可达1.4厘米),绿色,无光泽,端渐尖,叶缘有细锯齿,中脉及两侧平行脉明显,基部常抱合对折,横切面呈“V”形,无叶柄痕(“关节”),叶质较硬;花直立,高出叶面或与叶面等高,苞片大,比子房连梗长,每个花葶着花2-4朵,偶有5朵,生长不良时仅开1朵。花色有红、紫红、粉红、白、黄、绿等色,香气清纯,花期l—3月。莲瓣兰原产于滇西北三江流域,其核心分布区是大理、丽江、迪庆、怒江等地、州,向南沿澜沧江、怒江可分布到保山、临沧以及德宏的北部,向东沿金沙江可分布到楚雄、昆明、曲靖、昭通以及相邻的四川西昌、会理一带。因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异,分布于不同地域的莲瓣兰在植株高度、叶片宽度等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莲瓣兰生长在海拔1500-2500米河谷或半山背阴坡的松(杉)栎类混交林下,林下灌木及地被层不是十分茂密,每天有少许阳光可散落林间,林下腐质层松软,通风透气性能良好,空气清新而湿润,这些都为莲瓣兰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由于分布区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植被成分、温湿度条件、土壤状况等的差异给莲瓣兰在植株形态、叶片长短、宽窄,花的形态、色彩等方面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形成极为丰富多样的自然变异,给人们有目的进行引种驯化,继而为培育无数优良品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众所周知,莲瓣兰的花色在国产兰属的所有物种中是最为丰富的,又由于分布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紫外线强,空气透明度大,花色极为鲜艳悦目。加之莲瓣兰一花数朵,多数高出叶面,其观赏价值在国产兰属植物中是无可比拟的。首先,莲瓣兰瓣形丰富多彩,梅、荷、水仙、竹叶瓣应有尽有。梅瓣的有“滇梅”、“星梅”、“寿梅”、“点苍梅”、“千禧梅”、“玉龙梅”等等:荷瓣的有“荷之冠”、“丹鼎荷”(药草)、“千禧荷”、“紫熹荷”、“荡山荷”、“绣荷鼎”等等。当然野生莲瓣兰更多的表现为水仙瓣甚至竹叶瓣类型。复杂的地形地势以及十里不同大的气候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的自然变异,加之分布区土壤内各种有色金属含量丰富而多样,促使莲瓣兰发生的变异更加绚丽多彩。其叶的变异包括叶片色彩的变异和叶片形状的变异两方面。色彩变异是指叶片上出现黄色或白色的变化。叶片色彩的变异可分为条状变异和斑块状变异:条状变异己发现的有边、缟、中透、嘴草等。斑块状变异有虎斑、曙、扫尾等。叶片形状的变异有宽叶、叉叶、矮草、水晶等。 花的变异有: 1.素心:即唇瓣上没有紫红色斑点、斑块或线条。除了传统栽培的“大雪素”、“小雪素”以及品种众多的以白色为主的各类“莲瓣素”外,还有黄花白舌的“黄玉素”;红花白舌的“红妆素”、“红荷素”:绿花绿舌的“绿玉素”、“碧玉素”:整个唇瓣从舌尖到根部全为血红色的“碧龙红素”等。 2.红舌:唇瓣中央全为红色.仅周围一小圈为白色,如“心心相印”、“雪里红”、“丹心”、“丹顶鹤”、“龙女”等。 3.蝶瓣花:蝶瓣花就是花瓣唇瓣化,花瓣上出现类似唇瓣上的紫红色斑点、斑块或线条。状如蝴蝶的翅膀。蝶瓣花可分为主瓣蝶、副瓣蝶、捧瓣蝶三类。主瓣蝶如“苍山奇蝶”。副瓣蝶化多出现在副瓣的下部,所以也称副瓣下蝶,如“剑阳蝶”、“宝莲蝶”等。棒瓣蝶化又可分为捧瓣内蝶,如“碧龙奇蝶”、“苍山奇蝶”和捧瓣全蝶两类。捧瓣全蝶也称三星蝶,如“丽江晕蝶”、“玉兔”、“桃园蝶”、“馨海蝶”等等。所有蝶化变异,性状都是比较稳定的,唯“苍山奇蝶”虽然主要是主瓣蝶和副瓣内蝶,却表现得变幻无穷,不仅不同的年份表现出不同的蝶化性状,就是同一植株也会开出不一致的蝶瓣花,所以兰友常戏称其为变脸蝶。蝶化程度的高低是区别蝶瓣花品质优劣的主要依据。以三星蝶为例,若两捧瓣蝶化程度高,则捧瓣形状、色彩、线条、斑点.甚至连摺片、喉管都和唇瓣一样,区分不出哪个是捧瓣,哪个是唇瓣,变成了三个舌头,这就是莲瓣兰三星蝶中“馨海蝶”市场走俏的主要原因。有些蝶化现象蝶化程度高,彩色的斑点、斑块甚至会出现在新叶的先端和部分叶片上,出现所谓“叶蝶”现象,如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大唐风羽”、“汗血宝马”等,给原本奇异的中国兰花更增添无限的神秘和不可思议。 4.多瓣花:我们知道兰花的花被数是六,而有的一朵花有多达十余、二十余甚至更多的花瓣,状如菊花或牡丹。其中部分花瓣出现蝶化,呈现多瓣、多舌、多蕊柱于一身的现象,如著名的“剑湖菊”、“雪菊”、“碧龙菊”、“玉菊”等等。有的多瓣花则主要表现为多舌花,如“黄金海岸”、玲珑春”等。 5.蕊柱瓣化成多个小的花瓣,如“奇花素”等。 6.六出花:即唇瓣没有发生特化,形状和捧瓣一致,和主、副瓣一起呈六出状放射排列,如“剑湖奇”、“碧龙奇莲”等。 7.花柄短缩,花朵紧抱花葶,有的呈现无花柄,无于房状,如“粉荷”。 8.少瓣、舞瓣、戟形瓣等,如“雁南飞”。 9.子母花:在每朵花的花柄基部又生长出1-2朵小花,这些小花也会正常开花,只是花小一些,如丽江的“奇花王”。有些小花不仅出现在花柄的基部,还会出现在花萼(即主、副瓣)的基部,而且主花也会出现多瓣,蝶化现象,如保山张明月先生去年在曲靖省兰展上展出的子母奇花,主花、小花一起盛开,状如绣球,十分美观。 10.树形花:树形花近年在春兰上时有发现,花葶上出现分枝,每朵花有几轮苞片,花瓣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如在彭州全国兰展上展出的“天外天”,疑为莲瓣和春剑的自然杂交种,就是一种树形花的珍稀变异。莲瓣兰品种繁多,花色丰富,色彩鲜艳,明快而俏丽,在国产兰属中独树一帜。在国产兰属植物中发现的各种遗传变异,在莲瓣兰中也应有尽有。大家知道,有的遗传变异所形成的优良性状是不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如素心、多瓣、蝶田等。而有些优良性状,如色彩、瓣形却往往因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变化而发生某些改变。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和控制能保持这些优良性状所需各种环境条件,以使这些优良性状得以充分的表现。就总体上来说,莲瓣兰的瓣形与春兰、豆瓣、四季兰等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且花瓣质地较薄,好的瓣型不易保持,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