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红釉瓷器特征

(2017-09-07 17:28:37)
标签:

北京瀚海

文化

分类: 瓷器

北京翰海瓷器部微信号18318068291

本人收集的红釉白纹瓷的地釉按其色泽可分为深红釉、红釉、紫红釉、褐红釉四种。分别介绍如下:

http://p9.qhimg.com/t012e4a4899c81971a6.jpg?size=490x646

深红釉白纹瓷

这色瓷器只有一件,它是一个铺首盘口瓶,饰乳白釉四爪云龙纹。这个瓷瓶造型大器、周正,深红色地釉色泽纯正,云龙纹气势磅礴,红白两色对照给人

http://p3.qhimg.com/t01f4f8a7c7836e3f27.jpg?size=490x734

印象深刻,是难得的铜红釉白纹双色瓷精品。

红釉白纹瓷

有多件,它们的地釉釉色在红里略透黄色。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荷叶纹盖罐三种;纹饰有云龙纹与缠枝牡丹花纹两种。龙纹的造型有两种形态。一对“内府”铭的八棱形梅瓶上的龙纹,其造型与深红釉白云龙纹铺首瓶的龙纹基本相同。在编号以HBC打头的三件瓷器上,有另一种造型的龙纹。特点是其头与颈的连接处,显得特别细。猜测画师的意图是显示他的龙纹与别人不同的特点,使人看起来头颈之间似乎被云雾罩住似的。

紫红釉白纹瓷

http://p6.qhimg.com/t0174355f4f2587fb8b.jpg?size=490x769

只有一件,是白龙纹梅瓶。这个瓶造型大器、周正。紫红色地釉晶莹剔透,散发出玉石般的光泽。一条白龙,犹如腾飞在幻梦般的紫红色的天际中,十分壮丽。

褐红釉白纹瓷

只有一件,是白龙纹八棱形梅瓶。此瓶上有多处腐蚀孔。与蓝釉瓷器上腐

http://p3.qhimg.com/t01c3a65d713c0ba8e0.jpg?size=490x646

蚀发生在地釉的缩釉斑处不同,此瓶上的腐蚀主要出现在白龙纹里。在这里发生腐蚀的原因,是这个瓶的乳白釉花纹的釉层很薄,抵抗腐蚀能力较差。

本章双色釉瓷器的花纹形成方法,与蓝釉白纹双色瓷器是完全相同的。它是先在涩胎上刻画龙纹,在其上并一直到紧边缘外填上乳白釉,然后从外向里上铜红釉,把铜红釉一直抹到花纹边缘处,干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此外,龙睛用青花

http://p1.qhimg.com/t013d45818a19434cf6.jpg?size=490x616

点染。所以,如把龙睛的青花考虑在内,它们实际上是三色瓷器。

铜红钧釉鹿头尊

这是本书收录的唯一而且是奇特的无纹单色釉瓷器。它的釉色在枣皮红与茄皮紫之间。它有钧瓷的特征,表现在釉面上有蓝紫色乳光斑。这种斑纹呈离散点状分布。放大镜里可以看到斑点背后有多条弯曲且有飘动感的紫蓝色絮丝。这是钧釉的明显特征,因为钧釉是二液分相釉,含有产生乳光斑的成分。此外,出现乳光斑的地方

http://p8.qhimg.com/t0136aa0cd5e02a68ba.jpg?size=490x783

,釉面明显下凹。钧瓷上也有这种现象,但没有它的明显。这种现象形成的机理是乳光斑导致当地表面张力下降。但它不是钧瓷。钧瓷的胎骨不够细腻,为了与钧釉能够很好结合,通常是先敷一层化妆土或施浅色护胎釉。而且,宋钧的足部不上釉部分,用酱褐色护胎釉很好加以保护。它也不是元钧。元钧釉层肥厚。由于

http://p1.qhimg.com/t01cad736de3183c839.jpg?size=490x778

一次上足釉,釉液常常过度流淌,导致在瓷器的胫部形成大悬滴。而且,胫、足部不上釉部分,护胎汁通常薄而潦草。此尊的底部旋削痕迹轻微,只施了一层薄薄的无色护胎汁。从足端可以看到,胎骨白净细腻,瓷化程度很好,有玉质感,可以肯定是用景德镇的瓷土烧制的,且是在高温窑炉里瓷化的。但它还不是一件典型的铜红釉。因为铜红釉不应有乳光斑,而且也未达到纯正铜红釉的色泽。这样看来,它是一件宋代钧瓷与元代铜红釉瓷之间的过渡瓷器。这个鹿头尊应是在元代早期,景德镇窑在开发铜红釉瓷器时烧制的。釉液的配制还没有完全脱离钧釉的配方。这就证明,铜红釉瓷器的确是从宋代钧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这个鹿头尊不仅有很好的审美价值,而且,对研究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也有重要的物证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