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的年制铜器如何鉴定真伪?
(2014-07-20 11:42:58)
标签:
铜器宣德炉真品大明铸工 |
分类: 青铜器 |
自从收藏课堂开办“长眼”活动以来,每次都会吸引不少柳州民间收藏爱好者参与,他们拿着收藏品,寻求专业人士给出断代、真伪等鉴定。5月22日,又一期“长眼”活动中,柳州民间收藏爱好者带来了清代的竹制雕刻笔筒、汉玉等收藏品,虽然这些收藏品中,有真品,但离“珍品”仍有很大距离。而收藏爱好者黄先生带来的“大明宣德年制”铜器,则被认为是赝品。
从外观上看,此铜瓶像一个酒瓶,外表乌黑似青铜,在瓶肚两侧还有鎏金龙形图案,古色古香。且瓶子底部盖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楷书印章,拿上手也十分沉重。
但柳州市艺术品鉴赏学会秘书长李广生和理事李朝拿上手查看后,均认为此件铜瓶不是大明宣德年制的铜制品:首先此件收藏品虽然是铜器,但制造工艺粗糙,不像宣德铜器的精美制造风格;其次,铜器表面有明显浓硫酸腐蚀的痕迹;三是鎏金龙形图案没有明代风格,时代痕迹错乱。
两位鉴宝的业内人士介绍,明代是中国铜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不仅创造了“景泰蓝”、“宣德炉”等名品新器,还仿制了许多古代铜器,尤以宣德年间仿制的古代铜器最为精妙。
根据史书记载,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利用这批红铜开炉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成品色泽晶莹而温润,因而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不过,因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由于后代一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又极少真品可以对比辨别,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正是因为宣德炉具有珍稀的收藏价值,青铜瓶等假冒品在现代层出不穷,盖着“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或是棣书印章的赝品充斥市场,让很多抱着捡漏心态的收藏者上当受骗。
收藏建议
对于如何辨别宣德青铜器收藏品的问题,两位业内人士认为需要看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看包浆。真品包浆温润,长时间不变。伪品包浆枯槁,有的像油漆,越放久越难看;第二要看铸工。真品铸工质量平均,精品铸工相当精。伪品铸工不平均,有地方好有地方差,或者铸工粗糙;第三要看磨损。真品有自然均匀的磨损,伪品无磨损或人为打磨。
当然,“大明宣德年制”铜器真品并不是人人可见的,柳州普通交易市场上流通的有超过99%是赝品。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宣德年制的铜炉真品收藏价值高,但收藏难度很大,有可能一辈子难寻真品,而清代仿宣德铜器的仿品中也不乏艺术精品,如果有较为合理的价格,是用作收藏研究、把玩等收藏需求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