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易武同庆号明辩真伪

标签:
转载 |
分类: 易学 |
(同庆众说纷纭,现在让茶友看看真正同庆什么样子吧,易武同庆刘氏)
古时同庆号包装:
现代同庆号包装:
同庆家谱及家族排序:
家
刘顺成
刘葵光
刘嗣曾
刘作鼎
刘鹏飞
刘峰
刘作鼎
记载和历史:
同庆号先祖系湖南省麻阳县青田刘姓,明初随军赴南疆平叛,来到滇南石屏。平叛甫定,军旅首领早报朝廷以滇南地广人稀,请求把驻军改为屯田部队。
于是刘氏宗亲就留在了石屏宝秀吴营,主要以务农谋生,兼结伴到附近州县做买卖,清雍正末年游商至易武茶山,看到茶叶生意有发展前途,于是筹集资金在此间成立了“易武同庆号茶庄”。依据祖籍吴营刘氏历代世系推衍,同庆号的成立应是刘氏十世祖的业绩,又据关于易武茶山的历史资料记载,同庆号茶庄是乾隆初年在易武成立的,由此推断茶庄品牌的创立时间为1736年,即清雍正十三年,乾隆元年。
“同庆”,即普天同庆之意.同庆号成立伊始即设厂加工毛茶,向易武各茶山的茶农采购最新鲜的大叶种茶,做成较好的毛茶。同庆号在易武山也种植茶叶园,将精工制作好的茶叶销售出去。同庆号一向以信用可靠著名,凡是从同庆号出来的普洱茶都是品质上等的茶叶。
“易武同庆号茶庄”在清同治年间至清末为兴盛时期,此期间,由刘顺成和其子刘葵光经营茶庄,将毛茶工厂设在易武,收集新鲜的大叶种普洱茶箐,聘请技艺精湛的师傅做成质量精良的圆茶,茶叶品质为思茅、普洱两区之首,当时商家都称同庆老号的茶为“易武正山阳春茶”。此茶畅销海内外,尤被海外侨胞所赞赏。
刘顺成在继承了传统的基础上,将茶品的制作推向精良,赢得了世人的赞赏,为易武同行所敬仰。时刘顺成因商务到思茅,当地商会以大黄鳝宴请商贾,不慎食物中毒,昏迷不知人事,由工人服侍转回易武,于光绪甲午年不幸仙逝,享年53岁,墓葬于易武张家茶园后山上。
刘顺成去世后,茶庄由其子刘葵光、刘芸光两兄弟继续经营,而刘葵光的经营才能更胜一筹,系清朝秀才,曾被朝廷诰封为奉直大夫、知州(次五品),群众称之为“刘大老爷”。
由于刘葵光的苦心经营,同庆号在1900年以后逐步步入辉煌,并跻身于云南茶界之首,1915年之后,其实力和规模已经超过易武其他茶庄,成为云南最大的茶号。清光绪年间至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易武主要茶庄除了同庆号外,还有有同兴号、乾利真宋聘号、福元昌、同昌号、同泰昌、迎春号、庆春号、守兴昌、车顺号、元泰丰、君利祥、中和祥、庆丰号等十四家。同庆号创立时间要晚于“同兴号”后3年(创建于1733年)),但经营规模却是后来者居上,超过了“同兴号”。
《
勐腊县志》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易武富商‘同庆号’老板将女儿嫁与土司,联姻缔缘,结为嫡系,富商变为‘山主’。”刘葵光的官员身份,加之与土司署的姻缘关系,同庆号集天时、地利、人合于一体,年收购、加工、贩卖茶叶500—600担,拥有资金20余万元,营业额30余万元,骡马30余匹、驼牛40余头,茶叶主销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及南洋一带,颇受好评,当时使用的商标是“龙马商标”,为红色内票,上部有云南同庆号字样,中部是白马、云龙、宝塔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