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敦煌唐人写经精品系列欣赏

标签:
转载 |
分类: 书艺 |
一·《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於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於法华、涅盘之最後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全经分四处(指佛陀在王舍城的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王舍城竹林精舍说法的四个处所)十六会(16次集会)。前五会文异义同,均为对般若教义全面系统的叙述。第六会至第九会,撮取大部般若之精要,说无所得空的法门义理。第十会为佛对金刚手菩萨等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等,带有密教的色彩。最后六会,依次谈六度(即六波罗密多)。全经文辞典雅畅达,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
此经宣称大乘即是般若,般若即是大乘,大乘般若无二。它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被称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中心思想在于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是存在的。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另外,此经认为佛陀有真身和法身之分,法身也就是信仰者追求的最高真理或真如,人们通过修行的六种方法(六度),可以获得解脱。
三·《金光明最胜王经》
1、吉祥如意速消业障 2、 如意胜愿随愿满足
3、即时福庆遂心乐意 4、普令人天欢喜踊跃
5、能令世界和平安稳 6、护身护国家宅平安
7、去除贫穷官司诉讼 8、速证清静觉行心性
9、普皆进趣佛道向善 10、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了悟无明妄心,即是妙慧真心,二心同体,故曰悟心。三界以心为主,心名为地,能印心者,究竟解脱,故又名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门。惟经义深邃,倘不解如来所说义,则心地莫由证入,此读诵讲解之不可忽也。震旦人具有大乘根性,于此经最有缘,独苦不解其义,讲者每多依文解字,此是释字,非属解义,闻者复杂参我见,附会邪说,于心地法门,远之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