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亲近的妈妈,缺位拒绝的爸爸,抑郁烦躁、自我伤害的女儿!
(2022-06-09 16:06:32)关系亲近的妈妈,缺位拒绝的爸爸,抑郁烦躁、自我伤害的女儿!
啊漫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一个女孩,抑郁焦虑。
妈妈描述,
孩子是重度抑郁加焦虑症,休学在家。现在的情况是她不能自己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就很容易烦躁,烦躁了有时候就会自残。
孩子情绪低落会莫名的哭,晚上入睡困难,白天不想起床,住过三次院。
1.孩子没有独立自我,跟妈妈缠绕得太深。
妈妈比较强势严格,各方面管控都比较细,如几点回家,能不能出去玩,练琴练多少时间等等,而孩子一直也都比较听话。
妈妈说,孩子一直跟她关系不错,孩子总是会第一时间想着她。比如无论妈妈在外面给孩子买了什么吃的,孩子都会第一口给到妈妈,哪怕是一瓶水,第一口也要给妈妈喝。
有一次妈妈在地铁站说孩子,声音比较大,语气也不是很好。旁边有两个年轻女人就在小声的说这个妈好凶,对孩子不好之类的。当时妈妈是没有听见的,但孩子听到了就立马怼那两个女人说,“我妈对我好得很”。
孩子之所以怼那两个女人的原因,
一是,孩子确实和妈妈很亲近,很信任妈妈,不允许别人污蔑妈妈。
在孩子一两岁时,爸妈就离婚了,孩子一直跟妈妈生活,爸爸也很少来看她,她和妈妈确实感情很好。
那两个女人否定妈妈,就是否定她,否定她与妈妈的关系,她不能接受,所以攻击那两个女人。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没有独立的自我,跟妈妈缠绕在一起,不能承认与妈妈的冲突,不能接受与妈妈之间的冲突。
妈妈强势控制,孩子却总是听话,从不叛逆反抗,这其实并不是值得赞扬的事!
在孩子独立自我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听话、规则产生冲突,而这些都没有痕迹,那么这些压抑冲突都去了哪里?如果没有表现,那必然都压抑在了潜意识里。
孩子总是想着妈妈,不能说是仅仅因为关系好,还因为孩子没有独立人格。孩子总是顾及妈妈的需要,总是把妈妈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妈妈的需要已经内化成孩子的需要,妈妈的人格内化成孩子的人格。
但她不可能永远都知道妈妈要什么,所以会一直讨好,或者一直去维护与妈妈的关系,内在独立自我的需要就会一直被压抑。
其实旁观者的感受是客观的,那两个女人感受到妈妈的语气凶,她们感受到害怕,所以她们的表达也是真实的。
而她却不愿意承认妈妈凶,是不能承认,因为承认就意味着真的冲突,就意味着不被爱。她不能接受不被爱,因为她太缺爱,而妈妈是她唯一的爱。她害怕妈妈不爱她,因为曾经爸爸拒绝她,外婆顾及不到她。
她如何怼外人,就在如何压抑自我,攻击自我。她怼得有多厉害,就压抑有多厉害!
2.爸爸的角色缺位和拒绝,让孩子感觉到伤害。
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初中以前,爸爸几乎不怎么来看孩子。
孩子幼年时期非常喜欢爸爸,四五岁的时候经常悄悄打电话给爸爸。直到有一次孩子想学英语,就悄悄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交学费,但没想到刚说完就被爸爸和后来的女人骂了,当时孩子还不到五岁。
妈妈知道后还在电话中和爸爸吵了一架,从此以后孩子再没有给爸爸打过电话。
3.成长路上充满了委屈和否定。
幼儿园的时候,不记得当时因为什么被很多小朋友围着骂,她哭了很久。
初中的时候,一直学钢琴打算走艺术大学,文化课成绩不太好,老师觉得她拖了后腿,就各种语言羞辱,说她笨得像猪一样,还让班上同学集体排挤她,这让她感觉孤独、无助、自卑和痛苦。
高中以后,在学校交不到什么朋友,读了一年就没有去学校上课了,全在外面的补习班,后面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就感觉自己生病了。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公众号:啊漫老师深度催眠
微信:18583938270
啊漫老师:
累计数千严重心理障碍案例实例,保存大量心理催眠实录,包括视频和文字,实战型心理障碍催眠专家。
专注及擅长领域:
抑郁、恐惧、双相情感障碍、焦虑、强迫、惊恐发作;学生社交恐惧症及学校恐怖症;学生抑郁自残不上学;亲子关系疗愈;恋爱/婚姻关系疗愈;心理催眠技术与疗愈课程培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