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简介及分工
(2014-03-03 20:29:24)课题研究组成员简介及分工
一、课题组成员简介
课题组负责人:
王淑梅,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13年。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团结同志,关心学生,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中高段年级语数及班主任等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课题组成员:
杨云芳,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16年。2007年她撰写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获区教研二等奖。在教学教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学理论丰富,各项成绩显著。
张
刘金梅,小学一级教师,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数、美术教学工作,美术专业毕业的她在教育教学独具艺术特色,课堂上文图并茂的板书深深吸引着学生。多次被评为张滩镇教学能手。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在安康教育发表。
刘
姓名 |
出生 年月 |
教龄 |
专业 职务 |
学历 |
联系 电话 |
工作 分工 |
王淑梅 |
82.08 |
13 |
小学一级 |
本科 |
15336282385 |
安排各 项工作 |
杨云芳 |
70.07 |
16 |
小学一级 |
大专 |
|
负责课 题指导 |
张敏 |
72.04 |
13 |
小学一级 |
|
|
资料收 集整理 |
刘金梅
|
82.07 |
14 |
小学一级 |
|
|
资料收 集汇编 |
刘辉 |
84.06 |
14 |
小学一级 |
|
|
资料收 集总结 |
《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与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汉滨区张滩镇张滩九年制学校小学数学课题组
《小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与研究》是张滩九年制学校小学数学组承担的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宜川经验学习的指引下,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的迫使下提出了此课题,于2013年初向主管部门申报,同年6月安康市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自启动以来,在市、区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课堂为教学的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最科学、效率最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还不完美,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教研组长任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认真做到课题研究的任务、人员、奖惩三落实。本课题研究人员为5人,因提前了结题时间,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及时调整了研究任务,夯实责任,积极参与研究,从未中断。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3年5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研究基础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2、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探究水平不是一下就能提高的,探究能力也是要有一定基础的,所以存在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
3、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4、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5、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6、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四、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组的“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二)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力图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以彰显。挟课改之劲风,乘教研之热浪,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正茁壮成长,志存高远的雏鹰正展翅腾飞。
(三)积累了开展教科研宝贵经验。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和探讨,我们积累了许多开展教科研的宝贵经验,收集、整理了几篇教师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汇编,拍摄了大量的教研活动照片及自主学习模式课堂的照片,基本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需要“导而弗牵”
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二)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要协调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很聪明的孩子学生成绩不好,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探究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特征,掌握教科研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家校合作
我组在进行自主学习模式课题研究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和经验,但由于是首次进行课题研究,还缺乏一些必要的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经验,课题研究队伍的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