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乾隆时期的宫廷文房清供
(2022-04-18 11:06:43)
标签:
转载 |
分类: 收藏 |
文房清供特指书斋文案清雅的陈设器具,即笔墨纸砚与相应发展而来的各种辅助用具。笔、墨、纸、砚,早在汉代发展成熟,逐渐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些辅助用具。明清时期,随着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发展,文房使用陈设器具的制作也发展到极盛。根据不同功用,分别命名有笔床、笔插、笔架、笔屏、笔筒、碧洗、笔掭、水丞、砚滴、水注、砚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印规、仿圈、纸刀等,这些辅助用具的出现要晚于笔墨纸砚,它是伴随着笔墨纸砚的发展而繁衍兴盛。并形成了各自发展体系,成为书斋重要的陈设器具。这些实用器具,因制作小巧精致,尝尝陈设于书斋文案,又称为“斋中清供”。
清代内廷书斋陈设极为考究,“几榻有度、器具有势、位置有定”。文案陈设器具的制作仍承袭旧制,并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清乾隆时期,御用文房清供器具,不惜工本,大量制作。其材质丰富,如宝玉石、水晶、玛瑙、玻璃、掐丝珐琅、陶瓷、竹木牙雕、漆器等制品,应有尽有。造型多样,或仿古或因材施艺,均出奇精巧。采用圆雕、镂雕、凸雕、浮雕、线刻等,各种传统工艺技法运用自如,可谓集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之大成,均体现了清代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高度发展。
乾隆朝文房清供器具的制作来源
乾隆时期文房清供器具,均按内廷样式制作。一部分是出于内廷造办处制作,一部分交由地方织造按内廷式样承办制作,还有一些是地方官员按年例特制的贡品。
内廷造办处制品,多遵照皇帝的旨意,设计样式,或仿造或改作或配装入百十件等,其制作形制品类多样。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还曾亲自参与部分文具的画样,如水盛、镇纸、墨床、笔山等,或由内廷珐琅处或如意馆画师改样制作,配装入百十件匣。(清乾隆四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47册75页,中国第一历史档隶馆)这一时期,还制作有以各种文具、文玩组合的多宝匣,或集多功能器具组合的成套百十件或多宝文具匣,以及便于外出使用的旅行文具箱等,都是典型的内廷造办处制品。
除内廷造办处制作外,各地方按年例进贡的文房器具品类也丰富多样,这些均体现了乾隆时期书斋清供制作的繁荣发展。
1、内廷造办处制作
乾隆时期,内廷书斋清供器具,一般由内廷造办处各作坊承办制作。其不仅种类丰富,形制多样,而且制作数量极为可观。造办处活计档案均详细记述有各种活计制作的过程。据记载,乾隆早期造办处铜作已有铜烧古鎏金压纸的制作。如乾隆二年八月,铸炉作记载:“铜烧古鎏金压纸九件,款式甚好,再做时收小些做些,将监看人员并匠役,俱着内大臣海望拟赏,钦此。”由此可知,所制铜烧古鎏金压纸,深得乾隆帝的赏识。并随命嘉赏铜作艺匠。此后,仍有压纸的制作或改做。(清乾隆三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439页)如乾隆三年四月炉作记载:“交铜烧古鎏金异兽压纸一件、铜烧古鎏金牛压纸一件,传旨:着另改做收拾钦此。”记述了将烧古鎏金压纸改做的情况。此外,造办处铜作还有改做或仿做各种笔架器具,如制作多件山峰式锡笔架。据乾隆三年九月铜作记载:“将做得五峰头笔架五件,……三峰头笔架四件,呈进讫。”(清乾隆三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547页)从中可知,乾隆早期,还有一些山峰式锡笔架的制作,并以三峰或五峰形为定式。
除上述所制压纸、笔架器具外,笔筒、笔屏作为文案陈设,也有大量制作。如乾隆二十二年杂录记载:“太监胡世杰交杏木笔屏一件,传旨:着画样带进京去,其笔屏仍交原处陈设,于本月二十三日……将笔屏纸样一张,持进交讫。”(清乾隆二十二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2册789页)记述了仿照杏木笔屏画样制作的情况。
据档案记载,乾隆时期,还命造办处将各种文房器具配装为笔砚匣或百什件匣收贮或陈设。如乾隆二十四年二十四年记载:将“铜镀金仿圈一件、铜镀金镇纸一件、珐琅仿圈一件、镇纸四件、水盂二件、西洋珐琅小壶一件、西洋珐琅鼻烟壶一件、传旨:俱入百什件,钦此。”(清乾隆二十四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4册632页)其中所列镇纸、仿圈、水盂等,均为书写常用器具。
乾隆时期造办处所制百什件多宝匣,数量可观。如乾隆三十五年,始修建宁寿宫,其内宁寿宫花园、养性殿、淳化轩、墨云室、卷勤斋等处,均命制作大量文房清供陈设于各处殿宇多宝格或宝物箱内。最多的一次数量高达数百种。如所述:“紫檀木笔船,铜墨斗一件,铅笔二枝……,以上共二百四十六件,……”(清乾隆元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胶片号74)。上述所记各种文房器具的多达数百余件,其中铜规矩、墨罐、墨斗、笔掭等,都有不同的形式制作。
此后,乾隆皇帝还曾亲自参与部分文具的画样,由内廷珐琅处或如意馆画师改样制作,配装百什件匣。如乾隆四十八年档案记载:“御笔画得水盛、镇纸、笔山、墨床纸样,奉旨:照样做合牌样呈览,准时俱做掐丝珐琅……”(清乾隆四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47册75页)其中所列水盛、镇纸、笔山、墨床等,至今仍有大量传世。
此外,为皇帝出行或陈设,还制作有各式文具多宝匣或出外旅行文具箱。据乾隆六年木作记载:“传旨:着做出外活腿桌子一张,先做样呈览,……外套箱二件。”(清乾隆六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9册681页)此后,乾隆二十二年期间曾有多次配装或更换出外文具箱内器具。(清乾隆二十二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3册14页)。据乾隆二十五年档案记载,又将出外桌子二张,更换或配装百什件器具。即“于本日交出,出外百什件桌二张,一张内盛陈设五十八件,一张内盛陈设五十七件。”(清乾隆二十五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25册112页)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文房器具极为珍视。曾多次命造办处配做笔砚匣或百什件文具箱等陈设。
2、地方按内廷样式制作
内廷造办处制作外,还有大量的来自地方官员每年的例贡。其形制、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多是按内廷样式或要求制作。此外,还有内廷发样交由地方织造照样成做。如“文竹盘二件,内盛文竹笔筒、墨床、镇纸、水盛、砚盒随绿石砚……交江宁织造寅著照样成作,文竹笔山二件,又笔山发往杭州,交寅保照样配做笔山二件,其盘内糊雪花锦垫。”其中所列文竹多盛盘器具,均有传世。又据乾隆四年活计档案记载,发往江西按内廷样式制作的各式文房器具一次多达上百余件。如“遵旨:酌量釉水烧造水盛、笔架、笔洗、盖罐等件,……水盛、笔洗等共一百三十八件,……唐阿六十三送赴圆明园讫。”(清乾隆四年,《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8册276页)上述所列有水盛、水盂、笔掭、笔洗等器具均为官窑制品,其釉色形式多样。由此可知,乾隆时期发往江西烧造的文房清供器具的数量之多。
此外,每年地方官员例贡物品中均有多种文房陈设器具。各地方官员也有投其所好,朝贡所进文房器具多为玉石或仿宋官窑制品。如乾隆时期《宫中进单》0095单、0025单、0086单、0024单、0024单等,详细记载着每单进贡文房清供的品种、材质、数量等信息,从这些记载可知,地方按内廷需要所制文房清供器具种类形式多样。其材质各异,以玉石、翡翠,瓷制品为最,也有少量的竹木牙雕制品,均不惜工本,精工细作。其制作数量可观。由于内廷的大量需求,各种材质、造型均有制作,争奇斗巧,异彩纷呈,文房清供器具的种类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乾隆时期《宫中进单》记录着地方官员进贡各类清供器具的情况。
乾隆朝文房清供的种类及特点
清乾隆皇帝对文房清供器具珍爱备至,在位期间,内廷造办处制作有大量的文房陈设器具,供其使用和品鉴赏玩。其中不凡有大量的御制诗咏。如题和田玉竹溪六逸笔筒、题和田玉云瀑飞棂笔筒、题竹根七贤笔筒、咏和田玉荷叶洗等,并也有将御题诗文摹勒于器具。这一时期,文房清供器具的制作不仅材质丰富,而且其形制种类更为多样,并创新发展了笔插、笔屏、笔掭、笔床、砚屏、砚滴、仿圈、墨床等用具形式,成为清代宫廷特有的书斋陈设器具。
乾隆时期内廷文房清供器具,种类丰富,按其功能用途可归纳为:(一)笔之辅助用具,包括笔筒、笔架、笔洗、笔掭、笔床、笔船、笔插,这些器具既可横放毛笔,也可竖放毛笔。(二)墨之辅助用具,包括墨床、墨罐、墨匣、墨盒等,为放置墨品的备用。(三)纸之辅助用具,包括镇纸、压尺(镇尺)、臂搁、仿圈等,为书写备用文具。(四)砚之辅助用具,包括水注、砚滴、水丞(水盛、水中丞、水盂)、砚屏等,为砚品备用器具。(五)印章、印泥盒、印匣,为署名印文的用具。(六)成组多宝文具匣、旅行文具箱。这种文具匣箱的形式,最初以实用为主,便于出行使用,逐渐发展为极具收藏与鉴赏为主的艺术珍玩。
(一)笔之辅助用具
包括笔筒、笔架、笔洗、笔掭、笔床、笔船、笔插,既有横放毛笔,也有竖放毛笔的工具。
笔筒,是为纳笔保护毛笔所用的必备用具,是由早期的笔套、笔床、笔插、笔篓发展而来。乾隆内廷造办处制作有大量玉石笔筒,如青玉、白玉、碧玉、玛瑙、水晶等,造型或圆形、方形、或椭圆形。通景构图,题材内容丰富,或山林风景,人物故事等题材再现于笔筒上,极具艺术装饰效果。
乾隆时供奉内廷的广东牙匠有黄振效,于乾隆二年召入内廷,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其善于牙雕笔筒、臂搁等文具,现藏品中有黄振效牙雕渔家乐笔筒,其上有乾隆三年御题诗句,为乾隆时期代表佳作。此外,内廷还制作有大量雕漆、珐琅、玻璃、竹木等笔筒,造型各异,极具宫廷特色。
笔架,出于内廷制作者造型丰富,不拘一格。装饰题材广泛,有海水江崖纹、云龙纹,还有寓意吉祥的三羊开泰、五子登科等内容。笔架选材精良,如玉石、玛瑙、象牙、珊瑚、水晶、墨晶、金星玻璃、掐丝珐琅、青瓷、竹木、犀角等无所不用,均因材施艺,制作奇巧。
笔插,始见用于唐代,据档案记载,乾隆时期也有少量笔插、笔屏形式的制作,但形制与早期笔插迥异。
笔掭,为沾墨吮毫所用工具。清代内廷御用制品形式多样,造型多为浅碟式,如秋叶形、灵芝形、佛手形、葫芦形等。材质多取玉石、玛瑙、水晶、青瓷、竹木牙等,制作精巧。如象牙雕葫芦式笔掭,玉质秋叶形笔掭,利用薄薄玉片,巧做吮笔用具,其叶脉清晰,晶莹剔透。
笔洗,是为清洗毛笔所用必备器具,以保护笔毫,可耐久用,晋唐时期就已流行。明清时期内廷御用制品,材质精良,有玉石、玛瑙、瓷、竹、木、铜、翡翠、象牙、珐琅等,除常见的方形、圆形、椭圆形以外,还有仿拟自然植物之形,如荷叶洗、桃式洗、瓜形洗等,乾隆时期多有仿宋官窑制品。
笔床,是一种台式可以横卧毛笔的用具,宋代已有使用。一般呈长方形,设有台座,笔床表面做有管状凹槽,便于放置毛笔,有的做多个凹槽,可置放多枝毛笔。因笔毫蘸墨湿笔,其用途也与笔架相似,宜于悬浮放置。清乾隆时期宫廷有少量制品,如金星玻璃笔床、红雕漆笔床,均为传世佳品。
笔船,是平卧置笔的用具,其与笔床相似,可横向置放毛笔。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述:“笔船有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精甚;有以牙玉为之者,亦佳。”而明文震亨《长物志》记载:“笔船,紫檀、乌木、细镶竹篾者可用,惟不可以牙、玉为之。”可见,笔船的材质以木质最佳,但传世品很少。乾隆时期有紫檀木或乌木制半圆状笔船,体轻壁薄,形似一叶小舟,其上可置放毛笔。乾隆时期所制多宝文具匣中也有同样可架笔的笔船形式。
(二)墨之辅助用具
包括墨床、墨罐、墨匣、墨盒等,为放置墨品的必备用具。
墨床,为置放墨品的用具,造型多小巧精致。清代较为流行,出于内廷制作其材质丰富,如玉石、玛瑙、金星玻璃、珐琅、竹、木、牙等均有制品。如乾隆时期所制掐丝珐琅墨床,玉石墨床等,形制小巧,置于书案陈设,颇具清雅。
墨罐,是一种储存墨汁的用具。清代始有制作使用,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时期内廷多有制作,其材质种类有玉石、珐琅、青瓷等。现知旧藏实物中有少量的铜墨罐、银烧蓝墨罐,如银烧蓝墨罐,造型小巧,口径3厘米,高4厘米。为储存墨汁所用。
墨匣,为放置墨品的用具,有防潮、防霉等作用,其形式多样,装潢精美,较为常见的有雕漆、黑漆、紫檀、黄锦匣等。明清时期多随墨形制匣,一般防尘、防蛀所用雕漆匣,或漆木匣,还有较名贵的紫檀木匣等,内廷制匣多雕云龙或金漆彩绘,纹饰精美,有些还套以黄锦囊,层层包裹,装潢考究。 铜墨盒是清代后期出现的一种储存墨汁的实用器具,即贮藏研磨后的墨汁,为携带方便而发明。造型有方形、圆形,也有椭圆形,多流行于文人阶层,也有文人自制之品,或文人题名诗画,作为书房案头陈设也颇为儒雅。
(三)纸之辅助用具
包括镇纸、压尺(镇尺)、臂搁、仿圈等,为书写备用文具。
镇纸,又称书镇、压镇,是固定纸面平整的一种用具,明清时期使用广泛,内廷制品更以金银、玉石为贵,又有竹、木、牙、瓷、铜质等。造型多取瑞兽或动物形像,如蟾蜍、卧马、辟邪、牛、羊等。制作生动古雅,置于书斋文案,既实用又可赏玩。
压尺,又称镇尺,也是固定纸面平整的一种用具,造型为长尺形,其上有各种形式的提携钮,便于使用。材质有玉石、铜、珐琅、竹木、牙等。清代压尺或长或短,材质有珐琅、玉石、牙、木、铜等制品。压尺上设有提钮,并做立体装饰,如圆雕兽纽,或浮雕装饰,或长、或扁、或蔓延于整个器身,形制古雅。
臂搁,又称秘阁、臂阁、背搁,是写毛笔字时悬腕垫肘的用具。乾隆时期臂搁,多沿袭旧制,一般为扁长方形或覆瓦形,材质有瓷、玉、竹、木、牙等,案头清供,极具典雅。
仿圈,是一种圈字临帖所用的实用工具,清代较为流行。造型有长方形、圆形、矩形。以铜或珐琅制品最为常见,清乾隆时期,内廷所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圈,或长或矩,或可折叠式等,颇具时代特点。这种仿圈形式一直流行到清代末期,是宫廷特有的书写实用工具。
(四)砚之辅助用具
包括水注、砚滴、水丞(水盛、水中丞、水盂)、砚屏等,为用砚必备器具。
水注,唐宋时期较为流行,有瓜果形、动物形,也有微缩小茶壶的形式,一般都有进水孔和注水的流。清乾隆时期仍沿袭制作,形式独特。现知有宜兴紫砂桃式水注、粉青釉莲蓬式水注等,均造型新颖,颇具时代特点。
砚滴,是一种注水滴砚的实用器具,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有“水滴辨”中记述了时人有将铜犀牛、天禄、蟾蜍等做文案陈设。乾隆时期崇尚古制,所制砚滴也有仿古造型,如乾隆碧玉犀牛砚滴、青玉天鹿砚滴等,也以瑞兽为造型,点缀书案极尽雅致。
水丞,又称水盛、水盂、水中丞,是贮水器具,汉代已有制作,用于贮水掭砚,多附有小勺。清乾隆宫廷制品,材质精良,青瓷、玉石、玛瑙、水晶、翡翠、象牙、玻璃、金银、珐琅、铜、锡等均有制品,尤以陶瓷、玉石为贵。造型多样,有圆形、方形、桃式、瓜式等多种式样,均出奇精巧。其题材内容更有寓意福寿吉祥等内容,极具宫廷特色。
砚屏,宋代已有使用,乾隆内廷制品也多为插屏式,屏上注重装饰,或以玉雕山水人物,花卉诗文或彩瓷图绘,或用竹木牙雕等,如乾隆御制诗文砚屏,置于案头,清心雅致。
(五)印章、印泥盒、印匣
为书画题识或署名印文的用具,为书斋常备用具。
印章,又称图章,是文人书斋常备用具,用于书画题识和署名。古代印章只是一种凭信的工具,宋元时期才逐渐发展为文人艺术。明清时期,成为书斋陈设的重要部分。皇家御用的印章,除政务宝玺以外,还有闲文诗句印、斋堂馆号印、鉴藏印、画印等。这些印章多为帝王御笔书画、皇家收藏钤用。乾隆时期,所制印章最多,如“元音寿牒”套印,数量多达120件,均为青田石料,应为皇帝万寿特制的贡品。
印泥盒,又称印色池,是用于放置印色泥的器具,也是文案必备器具。早在晋代就已流行,以瓷制最佳。清代宫廷制品,形式多样,有圆形或方形,材质精良,玉石、玛瑙、紫砂、玻璃等均有制品。如乾隆宜兴窑葵花式加彩印盒,造型呈葵花式,以黄色沙质加彩塑泥,颇具时代特点。
此外,为盛装印章所用的各式印匣,形式多样。特别是内廷御用制品,除瓷盒、檀香木盒、竹木、漆盒外,还有金匣、描金漆匣、雕龙檀木匣等,制作精致,极具奢华。
(六)多宝文具匣、旅行文具箱
这种文具匣,最初以实用为主,便于出行使用。逐渐发展为极具收藏与鉴赏为一体的文玩珍品。
多宝文具匣明清时期较为盛行,《长物志》中已有详细描述,记述多宝文具匣深受世人青睐。清乾隆时期内廷制品仍沿袭旧制,并发扬光大。多宝文具匣形式多样,有金漆方罩匣、檀香木匣、竹木匣、雕漆笔砚匣等,其内均有上下屉或多宝格,配装各种实用器具。传世的紫檀木折叠旅行文具箱(桌),箱内配有两个同样大小的屉盒,每一屉盒都有形式各异的多宝格,横卧其间,其内放置各式文玩65件。每件器具都有固定的位置,严丝合缝,按器物形状大小配制。均为乾隆帝喜用或赏玩的文房佳品。
综上所述,清乾隆时期内廷御用文房清供器具制作,其材质丰富,品类形式多样,在承袭旧制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发展。这些实用器具不仅成为书斋文案的重要陈设,而且更发展为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的文玩珍品。可谓集中国传统工艺制作之大成,体现了清代各种传统手工艺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