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2017-07-06 08:24:45)
标签:

转载

分类: 收藏
      
                    晚清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作者古瓷鉴藏家陈树威

    徐善琴,名韵仙,字善琴,号长庚,光绪年间浅降彩名家,作品活跃期为1889年(光绪十五年)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名款有徐善琴、韵仙、长庚氏、善琴氏、善琴等。轩室号有长庚室、长庚陋室、松竹轩。徐善琴擅长绘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尤其是擅长绘花鸟和人物仕女。所绘花鸟清新生动,别具一格;所作仕女风姿卓越,娟秀端庄,格外受收藏爱好者喜爱。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徐善琴,一个对艺术、对美充满热爱和崇敬的人,他执着、勤奋地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美的境界。也许,这对当时的他来讲只是一种谋生的必需,只是一种换取金钱的必由之途,以致于他选择用一种世俗化的美来迎合大众的口味,保证自己作品的市场销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一丝矜持和恣意,我们只能想象他是带着某种对用户的虔诚和谨慎,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从他作品的数量和风格,我们可以想象他一定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徐善琴笔下的世界看是世俗的,可以看到他“云想衣裳花想容”、二乔图、课子图、富贵白头、官上加官这些大众化的题材作品,也可以看到他的人物、山水、特别是花鸟,用彩非常的艳丽、清新。同时,他的世界又是唯美的和高度理想化的,他那令人惊叹的写实功底,气韵生动的线条,和谐优美的设色,清雅大气的书法,以及他的作品整体表现出来的那种优雅、超逸的气度,让我们可以立即把他同一般俗手区别开来。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徐善琴同其他浅绛大师一样,是一个通才,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无一不精。徐善琴的人物,不但刻画极其精细准确,而且骨法用笔,气脉通畅,尤其是人物的开脸轮廓和眼神的勾画极具功力,衣纹的勾勒也自然生动,疏密得当,富有韵味。除最具有代表性的仕女之外,他笔下的老人宽厚仁慈,豁达疏朗;童子稚气俊美,机灵顽皮,传神于阿堵,最体现一个画家的功底。徐善琴的人物无论仕女、老人还是儿童,眼神的表达都非常准确到位,看似简单的一笔,粗细浓淡总是恰到好处,或者羞涩、或者平和、或者天真的神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山水华美润滋而不失清雅,熟练的笔墨底蕴,给他的树木枝叶赋予了生机和神采。他的山石的皴法尤其为人称道,用墨焦枯,大笔开阖,富有质感,而无寒硷生硬之气。即便是普通的花鸟,我们也可以从洒脱超逸的一笔一划中体味出不群的神采和爽爽的风气。曾经从网上见到过一对徐善琴作的六方帽筒,是富贵白头的题材,但是仍然得到大批网友的推崇。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一个人的无奈也许是历史的幸运。可以推断,在兵荒马乱的特殊年代里,徐善琴这样一个具有极高天分的画家也许只能为了生计的原因,在广泛的大众当中寻找自己的艺术知音。徐善琴像王少维、金品卿那样,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美细致的艺术珍品,从一般日用器具到瓷板、花插、瓶、尊、文房雅玩等高档器型都可以见到很多。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徐善琴的艺术魅力可以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感受到。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如果说程门的世界可以比喻为寒意料峭的初春,如果说王少维的世界可以比喻为清丽俊朗的晚秋,那么,徐善琴的世界就是生机盎然、蓬勃华滋的盛夏。在徐善琴的笔下,没有寒意,没有苍凉,一派亲切祥和,明丽灿烂,葱茏朴茂,朝气勃勃,其乐融融。徐善琴就是徐善琴,不避俗而达高雅之境界,在不经意中跨越了俗和雅的门槛,在不要自我中找到了自我,这在浅绛画师中恐怕是最典型的一个。


    徐善琴作浅絳彩一品富贵图花插鉴赏:该花插是徐善琴浅絳彩作品中的佳作,一是用彩水平极高,色彩既非常艳丽,又搭配自然和谐,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二是构图巧妙生动,雍容华贵的牡丹、苍劲挺拔的松树、高贵挺立的仙鹤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面,寓意一品富贵,松鹤延年;三是用笔老辣,线条点皴有力,表现力极强,彰显名家绘画功底,实为难得!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转载]浅絳彩大家徐善琴简介及作品欣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