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2016-05-16 10:06:47)
标签:

转载

分类: 收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至十六国时期的佛像作品,造型古朴。十六国时期的鎏金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纪年铭的遗物。南北朝时期,佛教的造像艺术已有很大的发展。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等石窟寺在雕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北魏前期的佛教受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深目高鼻,形体魁伟。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崇信佛教,加之南北艺术的融合,出现了秀骨清像、清羸飘逸、挺拔俊秀褒衣博带的形象与风格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鎏金铜像,十六国,公元304-439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交脚弥勒菩萨石像,北魏(386-534)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石像,北魏孝昌二年(526)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王龙生等造佛像石碑,北魏(386-534)

 这件造佛像石碑,因刻有王龙生等供养人的姓名而得名。它用浅浮雕的手法刻画。碑的上部雕刻着文殊菩萨与维摩诘争辩的场面。在他们身后是佛弟子和其他菩萨。维摩诘手持如意,微侧身躯,作倾听状;文殊脑后有头光,作说法手势。中层作窟龛状,龛内作一坐佛,旁立二胁侍菩萨。龛楣顶上左右侧各刻一供养人,并肩侍从相配。龛下两侧各刻一法狮,张口瞪目。两狮下各一飞天。下面那些站着、走着、或骑马、或乘车的一组组人物都是礼佛图。画面上的人物严格遵循主尊从卑的等级来表现,有身份的人都比较高大,侍从奴婢身材瘦小、形象拘谨。该碑雕刻形象生动,内容复杂,以浮雕手法为主,运用自如。背面、侧面雕刻也很细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像石塔节,北魏  公元386--534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像石碑,北魏正光二年,公元 521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鎏金铜像,北魏(386-534),面相丰满,表情慈祥,唇角内收,蕴含笑意。身着褒衣博带式大衣,下裳及袖口外扬,犹如迎风飘展的羽翼。宽厚身躯和端庄姿态,开启北魏佛像向东魏过渡的新风尚。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卢边之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车安生造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任延造铜佛像,北魏正始元年,公元504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释迦多宝佛铜像,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鎏金铜像,北魏(386-534)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保亮造菩萨鎏金铜像,北魏  景明二年  公元501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普兴造弥勒铜佛像,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藏佛教造像—十六朝.北魏

佛铜像,北魏(386-534)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