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工艺技术
(2013-08-29 16:20:59)加药混凝后的原水含有大量的絮状体,采用气浮分离装置将絮凝体浮于水面,利用刮渣机将其排入集渣池,从而完成固液分离。气浮系统采用清水溶气气浮,溶气水量为30%,气浮池直径为2.5 m,HRT为40 min。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
1 原水水质
某厂(生产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染料车间排出的综合废水(含30%左右的冲洗水)近100m3/d,中间体车间排出的综合废水(含30%~40%的冲洗水)约90m3/d。
原水是含盐量较大的高色度有机废水,无机盐浓度为15%~20%,主要是NaCl、Na2SO4。有机物主要是苯系、萘系化合物,所以水体可生化性差(BOD5/COD一般为0.02~0.2),并具有很强的毒性,因此染化废水一直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
2 方案的确定
通过试验,对几种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但都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混凝脱色法用药量大,运行费用高,亦难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生化法需加入大量稀释水以降低含盐量,基建投资大,厂家难以承受;膜分离法由于膜易堵塞,反冲洗频繁,并且需进口NF膜,因此运行费用太高(达30
2.1 调节池
采用调节池既充分调节了水量、水质,又省去了一沉池,从而节省了投资。废水中的一部分染料及其中间体物质经沉淀后得以去除,COD有所降低。为解决排泥问题,保证调节池的有效容积,采用了行车式吸泥机,污泥进入集泥池与气浮池的浮渣一起泵入压滤机,滤饼焚烧处理。设计染料及其中间体废水调节池各一座,有效容积为100m3,HRT为24
2.2 铁床
铁床主要是利用铁、炭组合的填料与原水反应,破坏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及其性质。其原理是:铁与炭的腐蚀电位不同,铁作阳极、炭作阴极、原水作电解质而形成千千万万个原电池。电极反应如下:
Fe-2e=Fe2+(阳极反应)
E0(Fe2+/Fe)=-0.44
2H++2e=H2↑(阴极反应)
E0(H+/H2)=0
当有氧存在时阴极反应如下:
O2+4H++4e=H2O
O2+2H2O+4e=5OH-
E0(O2/OH-)=0.40
从上述反应可知,原水在酸性、充氧的条件下以一定流速流经铁炭填料时,染料的发色基团被氧化,硝基还原为氨基,偶氮键断裂,这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了可靠有效的条件。在设计时因考虑到充氧的重要性,所以在原水进入铁床前设置溶气罐,并采用空压机供气。铁床(Ⅰ)的HRT为1
2.3 混凝脱色系统
铁床出水呈酸性并含有大量Fe2+、Fe3+,当将其出水pH值调至7~8时,形成Fe(OH)2、Fe(OH)3胶体,但形成的矾花较小,需加入助凝剂PAM以利气浮处理。在此过程中,可加入季铵型阳离子高效脱色剂进一步降低原水中的色度。该装置为混合反应罐,其HRT为4
2.4 气浮系统
加药混凝后的原水含有大量的絮状体,采用气浮分离装置将絮凝体浮于水面,利用刮渣机将其排入集渣池,从而完成固液分离。气浮系统采用清水溶气气浮,溶气水量为30%,气浮池直径为2.5
2.5 砂滤罐
设置了两座砂滤罐(一用一备),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物,使水质达到进活性炭罐的基本要求。滤料为单层石英砂,反冲洗水排至调节池。
2.6 活性炭罐
为保证出水水质达到GB
3 处理效果分析
①德州市环保局于1999年11月17日—18日对该厂水样进行了48
表1 处理出水检测结果
项目 |
pH值 |
COD(mg/L) |
色度(倍) |
苯胺(mg/L) |
|||||||||
染料 |
中间体 |
染料 |
中间体 |
染料 |
中间体 |
染料 |
中间体 |
||||||
原水 |
7.89 |
5.00 |
798 |
810 |
4050 |
3000 |
10.95 |
9.29 |
|||||
铁床 |
出水 |
7.93 |
7.36 |
786 |
791 |
1900 |
1000 |
29.08 |
19.12 |
||||
去除率(%) |
|
|
1.5 |
2.3 |
53.1 |
66.7 |
|
|
|||||
气浮池 |
出水 |
7.56 |
340 |
110 |
1.79 |
||||||||
去除率(%) |
|
56.7 |
89.0 |
90.6 |
|||||||||
活性炭罐 |
出水 |
8.09 |
141 |
11 |
0.22 |
||||||||
去除率(%) |
|
58.5 |
90.0 |
87.7 |
|||||||||
总去除率(%) |
|
84.0 |
99.6 |
97.6 |
|||||||||
注:表中数值均为平均值。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