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美光影记(1)签证记

(2023-05-07 10:39:19)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申请和等待,我在2022年初拿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访学邀请函,六月中旬获批资助,接下来就进入到了签证环节。口罩事件发生后,中美签证停滞了一段时间,恢复之后据说整体过签率不容乐观,这也给我带来不小压力。


  20229月,我开始跟对方学校联系获取DS-2019表,美国人的办事效率是全球公认的慢。历经三个半月,一直到11月底我才拿到表格。于是网上填表预约面签。美国签证网页是全英语,表格多达数十页,内容庞杂,花费了好几天时间才填写完。之后又是长时间的反复校对,生怕出现任何错误影响签证。在按下提交键之前心里忐忑,提交之后却并未轻松,又开始疑神疑鬼,担心有些项目漏填或者错填。


   缴完签证费之后就要在网上预约面签地点和时间。因为疫情形势严峻,外地去北京美领馆面签难度很大,沈阳美领馆又据说拒签率很高,而广州当时疫情比较严重,于是,就只能选择唯一剩下的上海美领馆。面签时间则定在了二十多天以后12月中旬。就在我提前预订往返车票时,上海宣布实行“五天赋码”政策,也就是到沪不足五天的,会赋一个“抵沪不满五天”的码,五天内公共商场馆所不能进入。而美领馆签证处正好在上海梅陇镇广场的楼上这就意味着必须提前至少五天到达上海,并一直待到面签结束。但又看到有网友,有人提前五天到达上海,第六天签证时,五日行程赋码却没有自动消失而无法入馆,差点就错过了签证时间。于是,为保险起见,我决定提前一个星期去上海。


   我在网上订了一家静安区的酒店,离梅陇镇广场就十五分钟的步行距离,但房费也让人有点肉痛。第二天顾不得舟车劳顿,我一大早就去梅陇镇广场“探店”,路上顺便又做了个核酸。上海做核酸非常人性化,我声明要去办签证,志愿者就立马带我去做了一个单管核酸。到达梅陇镇广场后还赶上了入馆的签友排队。我问了几个人,都说要解除抵沪五天赋码才能入馆,商场保安也是如是说。我又绕到后面的出口,想对签证的出来的人做一个“现场采访”摸摸底。我刚到商场后面,就发现有一堆人黑压压的站在绿化带边,不停的向一个商场出口张望,每出来一个人,他们就上前追问签证情况,掌握第一手情报,原来他们是留服中介。有一个中年妇女还递给我一张名片,热情的问我是不是来签证的,需不需要服务,可以帮我培训英语问答。她还说旅游签证基本不可能,访学签证敏感专业如医学,工程,生物等过不了,留学签证也是一样。我问人文学科的访学签证呢,她回答说应该问题不大。我稍微放下心来。但不死心,又追上去问了几位办完签证的人。有的很顺利,一下子就过了;有的问了半天问题,最后还是被拒签,可是,“采访”的几个人大半都被拒签这让我刚放下的心又悬起来了。


   又过了一天,媒体宣布“抵沪五天赋码”取消了。我不敢相信这个大喜讯,于是又连忙跑去梅陇镇广场询问工作人员,得到的是肯定回答。此时离我的面签时间还有五天。为防止这个节骨眼出现问题,我大部分时间仍然待在酒店里,只是跑去外滩和浦东看了一下。为了顺利过签,我每天都在网上收集各种面试问题进行准备,仿佛穿越回了多年前大学毕业求职的那个时候


   面签的那天终于来了,头天其实没有睡好,但起床后却像打了鸡血针一样精神百倍。穿上拉风的风衣,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匆匆吃过早饭就往美领馆赶。为了节省体力,三分半钟的车程我也坐的网约车。到了梅陇镇广场,发现已经有人在排队了。保安叫我到对面去存包,我在一个只有一米来宽的门面里面寄存了挎包,随身只带着各种证件表格,同时还有我照了两次的照片:因为网友说照片不能精修,我一担心,在上海又照了一次比我本人还老十岁的原图照片,都可以直接贴在退休证上了,但最后签证官却压根没要照片。入馆以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排在了一条长队的后面。现场气氛沉闷,人人都小心翼翼。我看到窗户里的美国签证官在提问,有的面签者很轻松,和签证官谈笑风生,更多的人比较紧张,感觉有个人从袋子里拿证件时手都在抖。


   等快到我的时候,我终于完整目睹了一次拒签过程。签证官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士,西装革履,风度翩翩。面签者是一位中年女士,妆容大方,风度端凝。她把护照和背景资料递进去以后,就静静等待签证官发问。可是,那个签证官却紧盯电脑,手指不停的在键盘上敲击,过了好几分钟,他一个问题都没问,然后用英语说,很遗憾,我不能给你签证。这个女士非常失望,她强压不满问到,您连一个问题都没有提,就直接拒签?签证官回答说,请你回去查询一下美国多少号总统令,它会给你答案。那位女士还想辩解,而签证官面无表情的说,Sorry,请你离开窗口。于是,她只能忿忿不平的走开了。我听后面的一个签友说,这位女士好像是学医学专业的。


   我强作镇定的走上前去,微笑着打招呼。递给他护照时,我脱下口罩凑近窗口,把这几天表演了若干次的自我介绍说了一遍,同时着重强调我是去那边做语言研究的。他嗯哼了一句,便不再说话,然后就是一通噼里啪啦的敲电脑。过了一会,他问了我几个简单问题,比如什么专业,谁资助的等等,又要了我的简历和研究计划,但我见他根本没怎么看。又过了一会,一位风姿绰约的女签证官靠在他桌边说了一会儿话,然后他就起身离开了,我此刻心跳估计有180下。约三分四分钟后,他回来了,目不斜视的紧盯电脑继续敲键盘,终于,键盘声戛然而止,随之传来他轻快的话语:Congratulations!然后收护照并递出我的个人材料,以及一张蓝色通知单!我连声说谢谢,然后想着仔细看一下那张单子,结果刚才还面带微笑的签证官就立刻提醒我要马上离开窗口。


   出门时,脚下像踩着棉花,下楼都变得丝滑。一年多来的辛苦,还有这七天的等待和焦虑,似乎都被这张蓝色的单子给治愈了!


北美光影记(1)签证记

北美光影记(1)签证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