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四则(印琴)
(2015-09-23 16:42:31)
标签:
健康 |
衔石救渴
鸦渴。见巨瓶置 于庭心 ,趋而饮之。水积其半, 而瓶口小,不受啄。鸦衔小石填之,石满而水上溢,乃救其渴。凡物需深者巧始出。
——选自《伊索寓言》
【词句点拨】
①置:放置;②庭心:庭院中心;
③不受啄:鸟嘴接触不到(水面);④巧:巧妙的办法。
【文白对读】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课堂互动】
师:为了喝到水,这只乌鸦想了什么办法?
生:鸦衔小石填之,石满而水上溢。
师:这个办法好不好?
生:我认为这个办法好。
生:我认为还可以有其他办法呢。
师:说来听听——
生:将瓶子推歪斜,也可以喝着的。
生:用吸管吸。
师:这可是现代乌鸦才能做到的。
生:实在喝不到,再到其他地方找找吧。
师:好的,模仿作者说一说可能在什么地方找到:鸦渴,见——
生:鸦渴,见瓶置于窗台。
生:鸦渴,见盆置于檐下。
鸦 狐
鸦本不善鸣。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ní)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suì )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选自《伊索寓言》
【词句点拨】
①适:恰巧;
②霓裳羽衣: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传说是唐玄宗梦游仙境后所作;
③幸勿见却:有幸不被(您)推却,这是古时候的一种谦辞;
④遂:就,于是。
【诵读练笔】
一、把狐狸说的两句话,改写成白话。注意狐狸说话的语气。
“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幸勿见却!”
“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二、乌鸦被狐狸戏弄之后一定很生气,它会对狐狸说什么?你能试着用文言写说几句吗?
【课堂互动】
师:用“霓裳羽衣”来赞美乌鸦,为什么会让乌鸦“喜不自胜”?
生:因为这让乌鸦觉得自己的羽毛很美。
师:是啊,五彩光亮的羽毛衣裳,才能称为“霓裳羽衣”。
生:还会让乌鸦觉得自己唱的歌像仙乐那样美妙。
师:是啊,《霓裳羽衣曲》是传说中的仙曲啊。
生:狐狸让乌鸦觉得自己是一个音乐家。
师:可不是吗?
生:我还觉得,狐狸用这样文雅的词语说话,让乌鸦觉得自己很受尊重。
师:哈,有道理!这样看来,这小古文里的狐狸真是比现代文里的狐狸聪明啊!
豺烹羊
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羊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豺则变羞为怒,责之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遂烹之。谚云: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此之谓也。
——选自《伊索寓言》
【词句点拨】
①安:怎么;
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要;患:忧愁,担心;辞:言辞,指借口。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诬陷人。
【文白对读】
狼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
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后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
是你父母,反正都一样。”
【诵读练笔】
一、“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这句话是 句。试着仿写一句话, 用上带点的词语。
二、对照白话提示,在括号里加上描写神态的词语。
豺( )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
羊( )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
豺( )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
羊( )曰:“大王误矣。去年某日,羊未出世,安能得罪大王?”
豺( )曰:“汝之父母得罪于我,亦汝之罪也。”
农夫救蛇
旷野外,有冰僵垂危之蛇,卧于草中。适农夫遇而动怜,急取而怀之。其蛇得暖复元,即就其胸中咬之,农悔曰:“救得彼命,失却己命。何其愚哉!”原毒物之不当救也,曾闻:“养虎为患。”莫不然乎!诚哉!“江山易改,性格难移。”非妄言也!
——选自《伊索寓言》
【词句点拨】
①怜:怜悯;
②复元:恢复元气,有了生机;
③莫不然:无不如此;④妄:虚假。
【诵读提示】
同学们,文章共分几层?按照老师的提示你们试着分层。(分层提示:冻僵/怜悯/复元/后悔/评论。)
【文白对读】
看看别人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歌曲了呢: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心动啊?你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改,可以以蛇的口气来改编这个寓言,同样也可以用农夫的口气呦。别忘了把你的作品寄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