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烹羊》教学实录(何小苏)
(2013-12-06 08:46:38)分类: 课堂呈现 |
《豺烹羊》教学实录
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一、聊故事,品读课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本《伊索寓言》,他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寓言故事集。大家读过没有?(读过了)这本书有好多个故事,都写到了同一种动物——狼,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
生:狠凶狠,很残忍。
师:还有吗?你来!
生:故事中的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阴险、狡诈。
师:说的很完整,还有没有?好,你来!
生:故事中的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凶恶、奸诈
师:好,请坐。今天,冷老师啊,也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狼的同门师弟,和狼一样凶猛,它叫做豺。今天啊,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好不好(好)。据说,有一天,一只豺又饿有渴,于是来到了小溪边。正在这时,恰巧遇到了一只羊。这只豺,打起了羊的主意,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谁来读一读题目?好,你来读!
生:豺烹羊。
师:在题目当中啊,有一个字叫烹。大家猜一猜,在这儿,可能有什么意思?好,你来说!
生:吞食。
师:吞食。还可以怎么讲?站起来,你来说!
生:吃。
【简评】通过故事导入,既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又符合寓言故事的情节,降低难度,调动学习热情,为孩子学习小古文打下基础。
二、读故事,品读古文
师:吃,噢!原来啊,这只豺啊想吃掉这只羊。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啊,我们就来读一读《小古文一百课》第73课《豺烹羊》,齐读课题。(豺烹羊)。相传,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鸟兽皆能也,听,他们在说些什么?好,请同学们拿出资料,自己试着读一读,争取读正确,读流利。开始!(齐读课文)。谁能拔得头筹,第一个勇敢的站起来读。好,你来读!
(一)教读:第一段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第一遍就能把小古文,读通顺,读流利,真不错,我们把掌声送给她(鼓掌)
师:还有哪一位同学也愿意读一读?你来。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读得怎么样?(好、鼓掌)。其实啊,小古文,语言文字非常精炼,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表示一段完整的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啊,要去慢慢品味,慢慢的去揣摩,这样读起来呀,你就会觉得小古文很有意思、很有节奏。听老师来读一读,好不好?(好)读文章一遍。读得怎么样?(鼓掌),下面啊,请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小古文的节奏,读出小古文的韵味,好,开始!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好,请你来试!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你来!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好,请你来!
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读得真棒,不仅读出了古文的节奏,读出了古人的韵味,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把掌声送给她。(鼓掌)。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好)。
师生:读小古文一遍。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段话你读懂了吗?下面啊,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意思,同桌间也可以交流一下,开始!
生:同桌间相互交流,说意思。
师:谁来说一说?好,请你来!
生:说这段话的意思。
师:恩,好!还有那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好,请于睿来说一说!
生:说这段话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具体,生动。同学们,从这段话当中,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豺?你能结合课文说一说吗?恩,你来。
生:我从中读出了一野蛮的豺,他本来没有什么理由,但是他却硬把这个理由,加在羊身上,
师:说的不错,还有谁想说一说吧?好,你来!
生:我从羊说的话“大王在上游,羊在下游,遂浊无碍。”人家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水又不会向上流,羊在下游,即使弄脏了水,与豺又有什么关系呢?
师:对呀!还有谁想说吗,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豺?王钰洋,你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一只很凶狠的豺。我从这“乃强责之曰”它明明没有理由,却还要强行责怪羊。
师:好,请坐。同学们,想一想,此时此刻,这样一只豺,在面对一只柔弱的羊时,他会表现出怎样的神态,或者,会做出怎样的动作呢?请同学们试着好好的想一想,填一填,争取有感情的读出羊豺说的话。好,自己试一试!
生:大家互相联系读书,读出感情。
师:试一试,谁来说?好,你来!
生:有感情的读书一遍。
师:听出来了,凶神恶煞,还有吗?你来。
生:有感情的读书一遍。
师:不光读得好,表情也十分丰富,表演的活灵活现。还有谁想来说一说?好,你来。
生:有感情的读书一遍。
师:还有吗?恩,你来。
生:有感情的读书一遍。
师:听到豺说的话,此时此刻,羊又是一种怎么样的表现呢?的家再来试一试,读一读。
生:互相练习第二段话。
师:谁来试?好,你来试一下。
生:有感情的读第二段一遍。
师:听出来了,一只心平气和的羊。还有吗?恩,你来!
生:有感情的读第二段一遍。
师:谁来帮帮她?你能不能读出理直气壮?有理不在声高,你来读。
生:帮她读出有理不在声高。
师:听,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很有趣,是不是啊?接下来啊,我们把它演一演,好不好。(好)。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下,等会,冷老师想情同学们分别扮演豺和羊,试一试。
生:同学们开始相互训练。
师:已经有后面的同学准备好了,谁来演一演豺?你来。谁来演一演羊,我们请一位女生,李璞。谁来读旁白?好,你来读旁白,请三位同学上来。
生:三位同学上去表演读。
师:读得怎么样?演的怎么样?(鼓掌)。再请一个小组上来,我想啊,有了第一组的示范,第二组肯定表现得更加出色,谁来演羊?恩,余笑月。谁来读一读豺?张涵。还要请一位同学读旁白,谁?好,请你来读。
生:三位同学上去表演读。
师:谢谢你们,坐到位子上去。(鼓掌)。我想啊,肯定还有很多同学想跃跃欲试,是不是啊?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合作读一读,请所有的男生,来读一读豺说的话,请所有的女生,来读一读羊说的话,老师来读旁白,大家准备好没有?(准备好了)。
师生:师生共同读小古文。
(二)自读:第二次对话
师:好,刚才呀,我们通力合作,一起来读好了豺和羊的第一次对话。不仅读准了字句,读好节奏,而且读懂了意思,读懂了感情。接下来啊,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根据黑板上的四个要求,一起去读一读,豺和羊的第二次对话。按照我们平时的四人小组方式,开展自由读,开始。
生:同学们准备四人小组交流。
师:好,那一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好,请第一组。
生:第一小组汇报学习。
师:(鼓掌)。其他同学想给这一组的四人小组学习提一些建议吗?好,你来。
生:我觉得他们这组读得很好,特别是朱慧雯,她读出了豺的那种凶神恶煞。
师:还有吗?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观点?恩,你来!
生:我觉得他们这组读的很有感情,张涵读出了羊的心平气和。
师:我想啊,肯定还有其他小组的同学也愿意来读一读这段话,是不是?哪个组愿意来读一读?好,这组来!
生:第二小组汇报学习。
师:请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好)。
师生:共同读羊和豺的第二次对话。
(三)编写:第三次对话
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你看,同学们通过四人小组的自读,也能读好小古文。接下来啊,我们来看一看豺和羊的第三次对话。你能试着把蓝色的内容,把它改编成小古文吗?好,自己拿出笔,试着改一改,编一编。
生:开始改编小古文。
师:编好了,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看谁编的最像。好,黄程菲来。
生:读自己编的小古文。
师:恩,好。这是一种,我想,肯定还有其他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只要合理,只要有那么一点儿小古文的味道,都可以,恩,你来。
生:读自己编的小古文。
师:可以,还有没有?还有不同的吧?好,你来!
生:读自己编的小古文。
师:好,还有没有?好,你来说!
生:读自己编的小古文。
师:其实啊,原文就和大家讲的差不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好)。看,在同学们的笔下,小古文也活灵活现。看着自己写的小古文,大家读起来,肯定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师生:齐读豺和羊的第三次对话。
(四)感情朗读
师:好,刚才啊,我们分别读了豺和羊的三次对话。接下来,我们把他们连起来,完整的读一遍,好不好?(好)。准备好了没有?
师生:读全文一遍。
(五)创编结尾
师:之前啊,我们学过一篇小古文,叫做《鸦狐》也就是《小古文一百课》中的第72课,这个小寓言啊,在它最后,作者有一句点睛之笔,揭示了寓意。今天,我们学了《豺烹羊》,你能仿造它的格式,也给它来一个点睛之笔吗?大家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呢?谁来?恩,你先来。
生:俗云“恶人霸道,无理亦有理。”
师:恶人无理喻。还有没有?恩,你来!
生:俗云“其不善者,必而远之。”
师:还有没有?好,乐君,你来!
生:俗云“恶人必有难也。”
师:恶人必有恶报。虽然这个故事当中啊,没有体现出来。还有吗?恩,你来!
生:俗云“无理之人无需理喻。”
师:好,还有吗?蒋乐凡!
生:俗云“羊之堕弱,难以理喻;人当刚强也。”
【简评】通过先“教”后“扶”,让孩子习得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学以致用。通过读一读、编一编,让孩子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特点,哪怕只尝到一点儿味道也是好的。
三、背故事,积累古文
师:掌声送给他。(鼓掌)。刚才啊,我们发现,小古文不仅可以读,还可以演。现在啊,我们又自己写了小古文,大家觉得小古文有趣吗?(有趣)。最后啊,我们试着把他背一背,好不好?(好)。好,请同学们跟着填空,把小古文背一背。
生:自己试着背下来。
师:好,刚才啊,我们是看着填空自己试背一下,是不是啊?接下来,难度增加一点。我把填空去掉,谁来背?能背多少是多少。谁勇敢的站起来?好,你来!
生:背小古文。
师:恩,谁能接着帮他背?已经不错了哦!好,你来!
生:接着背小古文。
师:好,请坐。还有谁能接下去背吧?恩,你来!
生:接着背小古文。
师:我们一起来背,好不好?(好)。不会背的地方,可以拿起资料看一看。
师生:共同背小古文一遍。
师:大家表现真棒,最后,冷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书声琅琅,神采飞扬。”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在见。
【简评】学习小古文,粗枝大叶,先背下来再说。学生当堂背诵确有困难,所以通过两个环节,一是填空背诵,然后尝试全文背诵,降低难度,阶梯上升,让孩子逐步提高。
(该课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