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秦腔中的“唱”+ 唱得好,全凭巧+怎样学习才能唱好秦腔

(2017-01-12 09:01:41)
分类: 戏曲知识

   唱念做打,不光是专业戏曲演员的必修课,同样也是业余秦腔爱好者把握的重点。作者愿就这四个字的前一个字体会,与戏友切磋,如有不适,欢迎教正。

   唱戏唱戏,以唱为主,四字之首,说明唱功排列当先,尤为重要。业余戏友首先要明白,秦腔的框定性较强。也就是一个人的嗓子结构是天生的,它适合你唱什么戏就应该去唱什么戏,并不是说你喜欢唱什么戏,就能唱好什么戏。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退休人员,喜欢秦腔,热情很高,但是不分清红皂白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偶像学唱,其不知自已的嗓子是不是同属一类。有的戏友,社会上流行什么戏,就唱什么戏,到头什么都戏学不好。一会儿《迟开的玫瑰》,一会儿《银灯结彩》,一会儿《盼子》,一会儿《十八年》,唱的不适合还不听别人劝。

    所以人的嗓子一的般适合演唱有三类人,以女士为例,声音单纯,明亮.清脆,发音部位高,适合唱小旦,花旦。如铡美案中的公主,拾玉镯中的孙玉蛟,玉堂春中的苏三等。总之适合唱未婚女主人公,年龄在1828岁左右人的戏。声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分布均匀,共鸣腔较强的戏友,适合唱青衣,也叫正旦,就是说你适合唱中年妇女的戏。如赵五娘,三娘,秦香莲,等。声音宽厚,有洪钟般的共鸣腔,低音悦耳,底气充分,更适合唱老旦。如龙国太,佘太君,继保母等。不管是小,花旦,还是青衣老旦建议戏友专攻一门,唱精唱好。也可反串一两个角色,但只是玩玩而已。现实中,一个说她自已什么戏都爱唱,都会唱的戏迷,可以断定什么戏都唱不好,充其量是个戏母子而已。

    自乐班还有个习惯,就是看周围谁的戏唱得好就跟谁学,这当然没错,学习人家的科学发音法,气息控制法,真假声结合转换法很有必要,但是,你得弄清楚看你们是不是同一类行当。小,正,老旦,甚至须生戏不分。一轱辘唱,一律学,到头如猴子搬包谷劳而无功。

    第二是学乐理,文化程度高一些,年纪轻的戏友,可初步学习一下识简谱。简谱并不困难,只肯下功夫,两三个月练习就会初步掌握。它能更好地帮你解决好你的音准,节奏,乐感以及和乐配器配合的问题。费时不多,收获很大。因为每个演员都要熟记自已及相关人员的演唱弦律。现在的专业演员没有不识普的。这是更深一步学习戏曲的捷径。目前文场面的师傅一般都识简谱。

    其三,唱好一段戏,一定要对戏词内容深刻理解,跟据剧中情节安排规划好唱词弦律的轻重与缓急。一大段戏,一般都在中音区域行进,低音,和高音,或强调的音只有整段的两三句中的两三处,且是过隐和叫好之处。没有大量的低中音铺垫,就没有高音的爆发。有的戏友为了唱高,得到掌声,处处标高,到头还不显高,所以若要求高音,就要先在低中音中做文章。沉下去才能浮上来。

    在唱的过程中首求节奏分明,板路沉稳,但也不能平辅直叙的在念书,一定要在稳中求险,正中求奇。这样一段戏就唱活了。要逐步悟出强弱,浓淡,高低,虚实,轻重,缓急的弦律对比关系。

    当然说说容易唱者难。只是一点体会罢了。谨供参考,共勉!

      O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秦腔爱好者怎样学习才能唱好秦腔

西村人家 2017-11-11 15:29:42

http://p3.pstatp.com/large/438d0003b9b9e8b722a3唱得好,全凭巧+怎样学习才能唱好秦腔" />

学唱秦腔要跟板路学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一段唱腔,就如同学会了一首歌曲。刚开始,把唱段当歌曲唱,这是很自然的,学十几段、二十段唱腔,也就像学了许多歌曲一样。可是您如果一直把秦腔唱段当成歌曲去唱,时间长了,您就会觉着自己还是站在秦腔的门外。虽然也在唱,但对秦腔的基本规律仍然没有掌握。我曾经问过好多跟着自乐班唱了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爱好者,问他现在唱的这几句是啥板?他们的回答都是很含糊的。有的还能答对一点;有的则摇摇头,什么也不知道。由于长期把秦腔当歌曲唱,没有抓住秦腔唱腔的实质特征,基本要领没有掌握,就是唱的出了错,节奏坏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吃梆子”了,可自己也不觉得,别人指出错了,他们有的嘴上“谦虚”,可心里并不承认;有的人性情直率,就会当面发生争吵,甚至说:“我跟着碟片学,和某某名家唱得一模一样,就你能不够,专爱为人挑毛病”!有的自己唱的不断犯错误,害的乐队没法伴奏,可他还说,乐队不行,给自己没伴奏上。这样,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好的人,每每遇到这样的“唱家”,总是低着头不言传,任他胡乱唱去。结果,使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学唱者进步缓慢。 所以,学唱腔一定要一边学,一边学习掌握秦腔板路的基本要素,要把学唱腔同学秦腔的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才能学得快、学的正确、准确。当然,秦腔是一门综合各方面知识、博大精深的艺术门类,要全面掌握秦腔的诸多方面的学问,对于一生从事戏曲专业的专门人员来说,也是很难做到的。但对于广大秦腔业余爱好者来说,在学唱实践中,经过精心钻研,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秦腔的板式结构,也还是能够做到的,而且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否则,就只能把秦腔唱段当歌曲唱了。(因为我本人对秦腔也是处在学习过程中,在这里聊学秦腔,也不打算、也不可能涉及更具体的秦腔理论知识,只能从宏观角度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体会,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途径等方面做些讨论,目的就是为了使初学秦腔的朋友不再重复他人的误区,收到好的学唱效果)。

http://p1.pstatp.com/large/438c000409b9c1f204c2唱得好,全凭巧+怎样学习才能唱好秦腔" />

学戏曲要多练多唱

所以,在这里,建议喜爱秦腔演唱并且初学的朋友,在学习中一定不能一直把秦腔唱段当歌曲唱,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兴趣入门后,就要把秦腔的板路作为学习的重点,结合唱段一并进行。其实,板路和唱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分割开来对待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板路是秦腔的灵魂和骨架,不懂板路,就肯定唱不好秦腔。从思想上一定要重视板路学习和掌握,不能因为难学、难掌握就回避它。事实上,我们好多朋友唱戏不懂板,也是从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到自乐班去瞎胡喊,图个发泄,图个痛快就行了。可反回来说,唱戏不仅仅是自己乐,也还要能给听的人带来享受;如果瞎胡喊,别人听着如鬼哭狼嚎一般感觉,非常痛苦,非常反感,那我们演唱的人自己又何来的快乐呢? 第二,向书本和光碟求教,是现在最简单易行的学习途径。介绍秦腔入门和秦腔基础理论的书籍、资料现在也比较多,肖炳、卢东升、邓曾奇等大师都出版有专门著作和光碟,特别是已故秦腔音乐专家肖炳先生的《秦腔音乐唱板浅释》一书,多年来一直被各类秦腔专业、业余戏校用作专用教材;这些书籍和光碟对于我们学唱或演奏秦腔都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第三,要善于向秦腔专业人员和自己身边有特长的朋友学习。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在参加自乐班活动中,同样的一段唱腔,可能有的朋友唱的非常好,要仔细听他是怎样唱的;不要急于自己演唱,当有高手或专业人员参加演唱和演奏的时候,正是我们观摩学习的好机会;常见到有的朋友,在演唱人员少或观众较少时,总是推推辞辞,不愿站出来;当有高手来演唱或观众较多时,则不顾一切地抢着唱。这样的做法是很让人反感的。 第四,参加秦腔知识学习班、讲座、培训等,也是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只要您真心实意地喜欢秦腔,掏点费用,也是非常值得的。 第五,拜师学艺是秦腔学习的最传统方法和途径。既就是最有天赋的人,也是需要老师指引的。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会避免走很多弯路,而且能够学的正规、准确,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要提醒的一点是,自乐班到处都有,但水平参差不齐。有没有比较正规的司鼓和板胡,是决定这个自乐班水平高低的重要条件。有人编顺口溜形容一些低水平自乐班是:“胡砸梆子乱打鼓,五音不齐拉胡胡;面红脖粗青筋鼓,声嘶力竭表情苦”。当然,对群众性的自发秦腔娱乐活动不能要求过高,但对初学者来说,“打牢基础引对路”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些自乐班的乐队人员,自己本身对秦腔旋律、板路就一知半解,反梆子,黑牙子,胡琴弦不齐,按音不准又不知节奏,俗话叫“吃梆子胡胡”,在这样的班子里,恐怕好演员也会唱倒退了,初学者必然不会有长进的。所以,如果您刚开始学唱腔,一定找有正规司鼓和正规板胡的班子去实践,既就是您唱错了,也会有人为您纠正指导的。

http://p1.pstatp.com/large/438c00040b30a1c35f2c唱得好,全凭巧+怎样学习才能唱好秦腔" />


唱得好,全凭巧


   要想唱好,学会拐弯抹角。  唱得好,全仗巧。慢听味,快听字,音正腔圆真够劲儿。词句准,不掉板,吐字清,不连线。

山三四十分不开,老乡保准不明白。甩腔憋足劲儿,给个知会儿闪个神儿。边儿是边儿,楞儿是楞儿,拖泥带水唱白扔。
慢唱似流水,快唱像咬豆。唱词连片儿, 甩腔到段儿。板头好,嘴像铡刀切草,起落蹲摔,样样出巧。快唱忌板板黑,慢唱忌板板堆。掰瓜露籽,送音到耳。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唱快的,心别慌;唱慢的,心别闲;快如爆豆,慢如滴油,不紧不慢似水流。词熟才能生巧。唱玩艺儿走味,好比熊头(皮球)冒气。该少唱,唱一句不少;该多唱,唱百句不多。唢呐要当帮架,不是跟演员打架。拉弦的跟着演员走,托腔保调是好手。弦裹音,听不真,不要音包字,不要句句跟。气出丹田,字正腔圆。心中有点儿,张嘴有板儿。四声字音唱不准,发声吐字必含混。吐字归音,句句听真。吐字不真,如钝刀杀人。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师傅。字要重,腔要轻;字要刚,腔要柔。
紧唱字儿,慢唱味儿,不紧不慢要唱劲儿。唱的好,味难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