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共享】李学红在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讲话(口述整理稿)

(2018-10-04 23:29:51)
标签:

教育

分类: 资源共享

在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点评

(口述整理稿)

 李学红

李学红,特级教师,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河北省小语会秘书长。参加国家社科重大基金项目“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面颇有建树。  

与以往历次活动不同,此次活动召开与我们新教材使用的前夕。新教材,新理念,势必带来学习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几天来,课堂教学带给我们全新的课堂冲击和感受,引发了会场内外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深层的思考和讨论。可以说,此次活动是一场语文界继往开来的盛会,是新教材在课堂教学落地的有益探索,是新教材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是对未来小学语文发展方向的引领。

虽然,我们这次会上大部分教师是第一次用教材,有些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材培训。但是,短短几个月的备课时间,讲课教师以及教师背后的团队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体现新教材理念和基本思路。更加可喜的是,课堂上,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总体看来,这些课从以下四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引领。

第一、清晰的目标意识。统编本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单一地以人文主题为主的编排方式,采用宽泛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合”的方式,力求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科学地安排了内容,有的以“主题”组元,有的以“文体”组元,创造性地安排了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这些变化势必将语文教学有以往的单纯地由“阅读为中心”引向“阅读与表达”并重,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道路上来。这几天课例,几乎每一堂课不再以“理解内容、领悟主题”为中心,而是结合年段特点、单元教学目标及文体特点,注重阅读和表达的点拨引领,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比如,山东张岩老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广东刘艳老师《我是一只小虫子》等充分体现了阅读与识字结合,识字方法,理解词语方法在理解课文发展语言过程中的渗透。重庆冯栎钧老师《我的心儿砰砰跳》,辽宁高森老师《“漫画”老师》,河北王健老师《插上科学翅膀飞》等老师的表达课,实实在在地介入写作前的兴趣激发,方法渗透,写作之后的有效评价,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由“不知道”到“写什么”、“如何写,由“不会写”到“会写”的全过程。江苏吴雨来老师《阅读策略:有目的的阅读》,利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有目的的阅读方法。应该说,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教什么”的很好的凭借,这些教师的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怎样教”的有益示范。

第二、扎实的过程落实。即使在这样大型的公开课场合,我们依然欣喜地看到了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认认真真地教学生识字写字,从从容容地让学生下笔写作,阅读方法的指导细致有效,这样的课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借鉴,甚至拿来就可以用。这种基于教学实际、从学生需求出发的教学思路,较好地体现了我们本次活动的精神和宗旨。

第三、精心的教学设计。作为公开课,每一个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来做支撑,每一节课都是一种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体现,甚至从每一个课堂细节,我们都能看到教师以及他背后团队的匠心所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无论是课堂导入、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北京于松建老师《在柏林》,学生对于战争的印象与小说中关于战争的小视觉,通过板书的对比来体现;学生的阅读感受借助“贴卡片”来表达,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的心儿砰砰跳》当中借助“心跳弧”引领学生在讲清楚事情发展的基础上,聚焦在形象直观的感受,教学方式符合中年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可以说这些课都实现了教学设计精心,课件设计精美,教学效果精彩。

第四、过硬的教师素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教师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是漂亮的板书,入情入境的朗读,教师的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表现力,对课堂的调控和驾驭能力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我们联想到,现如今活跃在小语舞台上许多优秀教师都出自我们今天这个平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过此次历练,这些年轻教师之路今后教学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聚光灯下的公开课,它的另一种价值是把课堂上的优点和缺点集中地放大,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课堂上的闪光点以及纰瑕。尤其是作为新教材初次使用的研究课,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思考。

第一,从目标设定来看,有些课目标设定过于庞杂,有的课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如何恰当的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一,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第二,要认真研读教材,借助单元导语、课后思考题、语文园地等栏目的设置,把握单元以及课时的教学目标。第三,研究学情,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应该是成功课堂最关键的一点。

第二、从文本解读来看,对于全新的教材,对文本的解读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把握文本?要研究教材选文,把握教材文体热点、内容结构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比如,阅读单元重视语文要素的学习,旨在引领学生把握语言学习规律,更好地建构和运用语言,但并不意味着忽略文本的情感因素。童话单元、民间故事单元、寓言单元、小说单元、说明文单元等,强调文体意识,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不同存在的真实的文体样式。在内容选择、表现特点上的不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不是讲解文学常识。阅读策略、习作单元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并习得真实的阅读习作实践中必须的策略、方法和技能,而不是讲解概念和术语。

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本次活动也出现了手段单一,方法生硬等问题,尤其是概念罗列式,贴标签式地教学方法,有抬头之势。我们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中,要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学习的真正需要出发,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式,引领 学生在真实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常态课毕竟不同与观摩课,少了聚光灯的聚焦,少了无数双眼睛的关注,少了团队力量的集中帮扶。我们毕竟要回到常态语文课中来。那时候,我们的言语可能不再那么急促;我们的心态会更加地从容平和;我们不必“也许应该”两个课时完成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因为时间的匆忙而顾此失彼;我们也不必需要,把四个课时完成的作文教学目标,压缩并装进短短的四十分钟。而是,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阅读、表达,呈现出孩子完整的,真实的、进步的足迹。鉴于此,我们认为,处理好一下几个方面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用好新教材。

第一、处理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总走过了一些弯路,教材双线组元是对近二十年来教学中缺失语文特性的一种纠偏,但这绝不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回到枯燥乏味的语言训练的道路上去。如何才能既有语文特有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精神成长;又能借此激发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取阅读和表达的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是我们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第二、处理好依托教材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关系。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凭借,我们一定要认真的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语文教学的大方向。陈先云老师在以往的培训中,一直说这套教材“好教”,但是“教好”不容易,我想,之所以“好教”是因为教材已经提供给我们“教什么”的有效凭借,但是怎么样更“好教”,怎样让孩子学有所获,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实施。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大前提下,地域不同,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一定有不同,对教材的处理使用也要有所不同。依托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教材“立”字的功能,应该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能力。

第三、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自主感悟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立将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将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技能,适当的学习策略,语文学习习惯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亲身经历阅读、表达、实践活动才能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学当中,要放手让学生更加自主地阅读、感悟、表达,教师的引导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禁锢。如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到阅读、实践、表达当中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处理好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外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另一个重要特点。教材当中“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等栏目设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还为我们如何阅读,如何评价学生阅读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除此以外,教材中阅读策略的习得,习作方法的指导,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支撑,才能让学生真正的领悟掌握。如何把课内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课内阅读教方法,课外阅读实践运用,必须是我们要坚持研究的课题。

新时代,新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挑战。此次活动是新教材、新理念的研讨交流。时间有限,研讨无限,因为我们对语文教学的研讨能延续到会后,延续到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延续到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鱼亚强整理,201810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