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山神仙洞三大文化之——亿年溶洞地质景观文化

(2013-06-22 06:06:57)
标签:

旅游

分类: 神仙洞游

三、黄山神仙洞三大文化之——亿年溶洞地质景观文化

黄山唯一的一座地下喀斯特溶洞

http://s8/mw690/d064f2a0gdfb1599c60a7&690 

      一、奇山秀水神仙洞

在黄山市有“奇山秀水神仙洞”的三大自然景观。黄山神仙洞就是黄山的第三大胜景,是黄山市唯一的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与花岗岩地貌的黄山风景区、丹霞地貌的齐云山风景区齐名。据《中国名胜词典》记载:游人步入洞内,雾霭袅袅,幻觉顿生,如入仙境,故名“神仙洞”。 

http://s5/mw690/d064f2a0g7cc4f02dad54&690 

       二、溶洞的布局

神仙洞全长 3200,已开发游览线全长1200,游览区总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整个洞体游览线走向呈“S”形,自上而下形成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结构。洞体宏伟壮观,景观奇特多变,结构迷幻神奇,空气爽朗清新。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洞相通、纵横交错,地势高低不等、宽窄不一,溪水蜿蜒曲折、层层相叠,游览线曲折回环,如入迷宫。洞内有山水、大厅、长廊、潭池、溪瀑等奇观。上有挂瀑、卷帘;下有湍流、龙潭。“步步有殊景,时时入妙境”。

            http://s1/mw690/d064f2a0gdfb1639823d0&690

     三、景观的五绝

神仙洞洞内景观以形命名,以幽、空灵、神妙、虚幻为主要特色,犹以洁白无暇的“昊天宝塔”、晶莹剔透的“王母瑶池”、精美雄伟的“老君宫府”、巨幅立体的“山水壁画”、惟妙惟肖的“水帘洞府”五绝著称。

鬼斧神工的钟乳石是“黄山自古曾为海”的历史见证,永不停歇的地下河水不断滋润着新生代钟乳石的成长,跨越时空的大自然力量积淀着景区的文化深度和内涵。千奇百怪的山、水、钟乳构成了一个琼楼玉宇、如梦如幻的地下洞府。

http://s12/mw690/d064f2a0gdfb172d5252b&690

          四、种类齐全的钟乳

溶洞景观是以像形钟乳石、五彩灯光、声光电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景观。神仙洞内的钟乳石景观类型几乎涵盖了溶洞景观的所有类型,因此专家认为,黄山神仙洞可称为溶洞地质博物馆,其中“王母瑶池”的鹅管、“昊天塔”的石柱、“骆驼顶玉柱”的石幔、云盆、边石、“地质展示墙”的泥林、“天钟”的吊石柱、“水帘洞府”的石瀑布、以及随处可见的石笋、石盾、石珊瑚、石珍珠、卷曲石等都很具有代表性。尤其是在地下河水这个溶洞血脉的滋润下,白得晶莹剔透的新生代钟乳石更是展示了神仙洞旺盛的生命力。黄山神仙洞是一座时光化石的博物馆,这里形成的一切东西都比每一个生命体要古老得多。用科学方法计算,形成洞中一棵1米多高的石笋就相当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

http://s15/mw690/d064f2a0gdfb174eaf30e&690

            五、七彩的景观

黄山神仙洞洞口开在山腰部,洞口下宽阔平静,洞前有地下河溪流。进入溶洞像是扑进一个奇诡、幽邃、凝固而又恢弘壮丽、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亭台楼阁五彩纷呈,飞禽走兽姿态各异。溶洞内大厅有如巨大天然的盆景,盆景四周钟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错落其间,琳琅满目。石笋、石柱、石幔,如镶嵌上千颗明珠,在灯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缤纷的光芒,仿佛置身仙境。

http://s2/mw690/d064f2a0gdfb175c0cb31&690

         六、钟乳石的记忆

穿越时间隧道,回到遥远的洪荒年代。沧海桑田,溶洞是永久的见证。神奇而美丽的钟乳石见证了地球的变迁。神仙洞里的每一个钟乳石,每一根石笋、石柱都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黄山神仙洞是研究远古历史的地方:笋、柱隐无声的流年,钟、乳滴诉沧桑巨变,屏、幔记录大自然冥冥的声音。神仙洞是文学艺术的长廊:移步景换,一步一画,一步一诗,如梦如幻、光怪陆离。神仙洞是诗的结晶,哲学的凝聚,美学的雕像。


         http://s4/mw690/d064f2a0gdfb1aa31f313&690

                          七、溶洞的血脉

地下暗河是神仙洞的血脉。神仙洞的地下河水主要来自于天上的雨水和地下的山泉水。神仙洞洞内河道从上、中、下洞中蜿蜒曲折,跌宕起伏,阶梯状溶洞使地下河是悬挂式的,所以水的流量、速度都不同于其他溶洞的地下湖或者平行的地下河。日夜奔流、生生不息的河水,使神仙洞有了动感与活力,滴水凝石的力量,在亿万年中成就了今日的美轮美奂。地下河水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下,斑驳陆离、虚幻迷离。洞内古井、清潭宛如龙宫仙境。洞内瀑布别有洞天,流水潺潺荡涤着溶洞的新鲜空气,神水的传说带来远古的回忆。在神仙洞内聆听水声,也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享受。神仙洞地下河河道两岸石笋林立,洞顶钟乳高悬,洞内地质变迁和水的作用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洞顶鹅卵石的胶结层。
        http://s15/mw690/d064f2a0gdfb1ac456fde&690

      八、成长的溶洞

喀斯特溶洞本身就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黄山神仙洞的生命力和观赏性就体现在由于三层溶洞而形成的阶梯状地下河“活水”对钟乳石的溶蚀与滋润。神仙洞以水见长,洞中的山泉、山水日夜滋润着这亿年古洞,又不断溶蚀、渗透、雕琢着洞中的石笋、石柱、石钟乳,让这些自然景观永远保持着勃勃生机。“以柔克刚,水是穿石的利箭,是神仙洞的灵性之源。岁月悠长,沧海一粟。神仙洞的钟乳石记录了岩溶地貌的形成年代和发育过程。神仙洞的地下河水自古以来就未干枯过。地下河的神水据说熬中药时有奇效,还有很多人还专程来这里取水。当地人还常用此水浴身,用以医治皮肤病和关节炎,疗效极好。
     http://s10/mw690/d064f2a0gdfb1cd4df189&690
                                九、地质的演变

神仙洞是一个奇诡、幽邃、凝固而又恢弘壮丽、色彩斑斓、扑朔迷离的世界。畅游其间,神秘清幽,奇观绝景连绵不断,五彩灯光,晶莹剔透,绚丽多姿。老、中、青、幼四种不同时代的石钟乳在洞里“四世同堂”,老的色泽苍黄,中、青年的白里透黄,色泽明艳,幼年的则银白如玉。亿万年前生存在古海洋中的那些原始生命,原始海洋动物、小贝壳与螺壳被包熔在小小的钟乳石里,静静地成为永恒,晶莹剔透、活灵活现。神仙洞是经过黄山地区的几次地壳运动才形成的,据考证至早有两亿年的历史。层层叠叠的不同岩石层,证明了黄山地区的亿万年来的地质变迁。一个神仙洞,可以说就是一部地质史,是一个地质博物馆。

   http://s8/mw690/d064f2a0g7cc4fb0eca77&690

        十、溶洞的沉思

“观山产生激情,游洞产生沉思”,大自然恒久的耐心与意志凝固了时间的形象。阅读古老地球的沧桑历史,可以触摸大地深处的皮肤,还可以面对它们静静的诉说。星云聚散,沧海桑田,神仙洞带来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感,会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想人生之艰辛。同时唤起人类对厚重历史的追忆与释怀,启发人们对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再认识与二次定位。

  http://s12/mw690/d064f2a0gdfb1e21a9eeb&690

    十一、古老的溶洞

樵山神仙洞史载至晚在明代弘治年间就已发现此洞,并有人进入游览。宋元以来,神仙洞即有人探险与题记。古往今来溶洞内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顶礼膜拜的诗篇和题词。现在神仙洞从荷花坑出口的上洞洞壁,有清代、明代人留的墨迹。19924月对樵山神仙洞考察时发现明万历年间文人题词100余首和“雪洞”两个大字。清初大画家石涛曾游此洞,并题写“神仙洞,石涛”等字,依稀可辨。清康熙年间,游人在洞中有题词:“向闻此处好,今日方得知,一览洞中景,真是神仙居。”

    http://s2/mw690/d064f2a0gdfb1eec793d1&690

      乾隆十五年(注:公元1750年) 光绪八年二日(注:公元1882年) 1967

十二、溶洞的功效

远古人类,习居洞穴以避寒暑,躲猛兽,图生存,繁子孙,历尽沧桑。人类就是从洞穴中走出来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等都属于“穴”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发现居住洞穴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养护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时一些炼丹道士和养生家,常居住洞穴烧丹炼汞、铸剑、导引练功,以享天年。洞穴内的温度、湿度相对稳定,且有“冬暖夏凉”的特征,保证了一个优化的小气候和微环境。洞穴环境对多种伤情疾病,具有治疗康复和养生防病的作用。因此溶洞称为“天然疗养院”,是“洞天福地”。

溶洞内的钟乳石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古代的中药材,主要补益作用体现在“延年益寿”、“轻身长命”、“补脏腑”。

     http://s6/mw690/d064f2a0gdfb217c2bae5&690

        十三、神秘的溶洞

数十年前,在神仙洞内发现了一些刻有古篆字或类甲骨文字的上古祭祀的图腾祭祀品和石雕神灵。在华夏文化中,大凡叫“神仙洞”的都与古代甚至史前始祖或者某个英雄有关,当然与后世的道教列仙传说相关也极有可能。但是至今无法得知来源已久的樵山神仙洞何时得名、神仙洞究竟居住的哪一位神仙。这实际上暗示了神仙洞来历的久远。

        http://s6/mw690/d064f2a0g7cc502757995&690

      十四、上洞探秘

神仙洞已开发三分之一,古时入洞游览是从荷花坑上洞入口进入。荷花坑洞口四周陡峭,看上去像陨石从天而降砸开的“天坑”,形如荷花初绽。洞口边有一山涧,以涧为界,涧东是青灰色石灰岩质岩石的喀斯特地形,涧西是黄山红岩,其色泾渭分明。神仙洞上洞洞口是悬崖峭壁,洞口云雾缭绕,俯视洞口常有“光晕”。由软梯放入洞内,可见水田、旱田,奇特的是水田在上,旱田在下。传说当地人家里如果有育龄妇女,就在水田里随意去摸小石子,不能挑拣,摸到长圆形的生男孩,摸到圆形的生女孩。进入内部有观音台、旱田、水田、狮石、八音石钟、万年戏台、神仙床、无底潭等景点,最为奇特的是有音石、鼓音石、八音琴乐石。有的恍若黄山胜景、蓬莱仙境:有的仿佛千佛山的佛像,大小参差、神态各异;有的好像苏州园林,楼台亭阁,曲廊幽径,千姿百态。


http://s7/mw690/d064f2a0gdfb218e4ab66&690

http://s13/mw690/d064f2a0gdfb219cc9a0c&690

http://s16/mw690/d064f2a0gdfb22b6e685f&690

http://s4/mw690/d064f2a0gdfb22c40d6d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