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老师讲母亲的故事,讲自己的故事,讲高密东北乡的故事,讲得精彩,讲得感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讲给朋友听,讲给自己的孩子听。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儿童睡觉之前父母一边哄孩子睡觉,一边根据宝宝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听,希望通过引导,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情趣。我们的两个孩子小时候也一样,《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经典童话里的故事一个一个讲,孩子们很喜欢,很爱听。有时候我们也穿插一些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比如爸爸小时候放羊啦,河里捉鱼啦,晚上掏鸟窝啦,孩子还更感兴趣。到后来晚上一上床开始讲故事,便缠着我让我将小时候的故事。
我们也和莫言老师一样,也有自己的母亲,也有自己的童年,也有自己的故乡,也有许多故事。就像中国好声音选手王韵壹所说的,“谁都有自己的故事,人生总归有开心又不开心。”当孩子懂事的时候,就会慢慢关注父母。想知道父母小时候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小时候的一些小事进行整理,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给孩子听,既能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又能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理解父母。女儿刚上学,学习用品不爱惜,铅笔那么长就不想用了,本子没写完就要换新的,说了几次也不当回事儿,觉得反正买下的多着呢!晚上女儿又缠着我讲小时候的故事时,便讲了爸爸小时候刚开始写字,是用树枝写在地上,有时一场风便吹没了,望着光秃秃的地只哭。女儿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写在本子上,便顺势引导,那时本子少,平时练习在地上写,只有给老师交的作业才写在本子上。铅笔也是,用短了还要套一个管管接着用。从那以后我发现女儿对学习用品比较爱惜了,铅笔、尺子、本子不再随便到处乱扔了。
现在的孩子相对来讲都比较自私,一个不让一个,我的两个孩子,女儿今年9岁,儿子四岁多。经常为吃零食、玩玩具、看电视争得不可开交,有时还会动起手了,弄的小的哭大的气,说时还各是各的理。晚上睡前讲故事时,女儿让我讲讲小时候放羊的故事,想了想便把小时候我们兄妹仨一起放羊的故事做了一些渲染,讲给她俩听。那次父亲因为忙让我们兄妹仨把门前草地上的羊看一会儿,我们很高兴,追着羊群跑,结果惹恼了那只羝羊。它一个回头冲了过来,当时我吓傻了,眼看弯弯的角马上就要戳到弟弟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姐姐勇敢的向前冲了出去抓住了羝羊。姐姐被羝羊顶到了,弟弟吓得大哭。女儿争得大大的眼睛,问姑妈最后怎么样了,叔叔受伤了吗?看着女儿着急的神情,我告诉女儿,奶奶听到哭声出来赶走了羝羊,可姑妈为了保护弟弟手却受伤了。这时女儿认真地说,如果以后弟弟遇到危险,他也要勇敢地去保护弟弟。接着我便因势利导给孩子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一些简单的做人的道理。在家里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谦让,冻得关心,在学校要懂得分享,不要自私。通过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告诉了一些孩子简单的做人道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时代的故事,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人有不同的经历,父母和孩子所的时代和环境已大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会有差异。父母通过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