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吃饭吗?
中国式饭局真相:穷人吃的是饭,富人吃的是机会。
先问你个问题:“你会吃饭吗?”
请不要误会,我完全没有任何贬低你的意思。
我问这个,是因为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吃饭绝不是“动动筷子张张嘴”那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饭局早已成为许多人拓展人脉、生意往来的最佳场所:
谈客户、拉合作、找投资……所有商业上的重要往来,哪个不是在饭桌上谈?
求人办事、赔礼道歉……要想展现自己的诚意,“边吃边聊”必不可少;
公司庆祝、领导办事、团队建设……想要在职场混得开,还是得在饭局上讨人开心;
结交贵人、拓展圈子……想找到助你一臂之力的陌生人,饭局是最好的场合。
就像《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的那样:在中国,没有饭局解决不了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饭局上表现不当,很可能会断送你的前程和未来。
这并不是什么夸张,人们常说“饭桌上最见人品”,一场饭局过后,高手眼中的你,早已“一丝不挂”。
最好的例子,就是“以酒识人”,“不会喝酒又爱逞能的,是不自量力之人,绝对不用;
能喝却装作不会喝,千万百计唆使别人喝酒的,是阴险狡诈之人,绝对不用;
会喝酒,却有分寸,对别人不劝酒的人,可委以重任。”
你看,饭局饭局,重点不在“饭”,而在“局”。一场饭局,穷人吃的是饭,富人吃的是机会。
之前大火的《欢乐颂》有个片段,创业者王柏川想要拿下包氏集团一个上百万的项目。
因为利润巨大,所以有很多成熟的大公司也在争,加上王柏川跟包氏集团的任何人都没有接触,自然比登天还难。
于是,王柏川借关系,邀请到了包氏集团负责人——包总,参加自己精心布置的饭局。
靠着在饭局上的各种技巧,王柏川的创业公司在没有任何胜算的情况下,打败了许多大公司,拿下了这个上百万的项目!
不过,普通人要像王柏川这样“吃出百万订单”可不容易,一场饭局,推杯换盏,看似轻松简单的场景,里面的水却很深。
宾客,座次,话题,劝酒,气氛……每样都有许多门道,96%的中国人都不懂这里面的套路。
结果,一场好好的饭局,自己吃得“不省人事”,别人吃得“不欢而散”:
不会饭局说话技巧,要么说错话要么不会说,在饭桌上没人跟自己搭话,毫不起眼;
不会敬酒,不懂饭桌上的各种必备礼仪,结果在饭桌上讨不到领导跟客户开心,错失机会;
不懂怎么在饭局上求人办事,抓不住最好的开口机会,老被拒绝;
不懂怎么拒酒,被人劝酒时,在喝与不喝之间纠结好久,伤身又损面子;
这些社会知识,学校的老师没教,身边又没有权威的人指导,即使看了些书,却没法在生活中运用,市面上也没有相关的培训班。
难道说,普通人要想靠饭局拓展人脉办成事,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
不!绝对不是这样!参加过多次饭局的老师曾说过:
看似复杂的饭局,其实暗藏无数“现成的套路”,这些套路,全都可以“拿来就用”;
普通人掌握这些套路,虽不能立马签下百万订单,但要想“饭局能说会道、拓展宝贵人脉”,还是很有希望的。
举个例子,普通人对待饭局最大的错误,就是误以为“参加的饭局越多,机会也就越多”。
但有老师说,有4种饭局,普通人最好能找到合适的说辞巧妙拒绝:
老师还说,一个人在饭局上最恰当的表现,完全要根据他的“饭局身份”来:
请客的核心人物叫“局主”;又能喝酒,又会搞气氛的叫“局托”;局托的局托,负责补漏周全的叫“局精”;最后买单叫“局奴”……
不过,上面这些姑且只能算饭局的“入门套路”,饭局里真正的核心实战技巧,可多着呢:
引座、点菜、就餐、敬酒,都有固定规律和话术,不论你是谁,都可以拿来直接用;
求人家办事,有些话术百试不爽,瞬间打动人心,让对方不好意思回绝,又顾及双方面子;
挡酒、拒绝对方过分要求,也有不少话术和套路,既能保护自己还不伤人面子;
还有不能躲的饭局礼仪和细节,做的好大家都喜欢你,做不全会坏事情;
长按图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