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6-04-18 19:17:44)校本研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从教十五年以来我深深感觉到,写作对农村小学起步阶段来说是一大重点,它贯穿着整个语文阶段的学习,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学生懒得动脑,面对写作就头疼,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上十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再者我们面对的是乡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识字,所以回家没人辅导,学生就只靠在学校获得点知识。所以学生的阅历浅,不能身临其境,仅凭教师传授知识,唯一的认知来源就是电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体验不到那种真切的感受。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写作的欲望,所以就不能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用于作文中来。
其实,习作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写作方法,以便为后来学习语文的其他方面(特别是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密切作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写作有趣”、“写作合理”、“写作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的课题。
改革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写作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我想开展“农村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初探”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站在“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家长对话”的层面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力求为教师用好用活小学语文写作教材提供一些思路与思考,以构建适合乡村学生口味、突出本土特色的校本写作教材,高速度、高效率的来解决小学生的写作问题。
准备阶段:
2015年9月——10月
9月:成立小课题研究小组,选择研究课题。
10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中“习作”的有效性,校本教研课题申报、制定研修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2015年10月——2016年5月
10月:问卷调查
11月总结分析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呈现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2月——2016年4月:进入教学一线听课,收集案例,针对“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这一内容深入探究。
2016年5月:查阅《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语文教学参考《陕西教育》、《安康教育》等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结阶段:2016年6月
1、收集资料、整理各项成果。
2、研究结题验收阶段。1>、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论文、优秀教案集、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一)预期成果:
(1)观念转变,变单纯课堂讲授,为师生问答的双边活动。
(2)掌握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习作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交流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课例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以后的习作课堂奠定基础。
(二)预期成果呈现方式:
1、问卷调查报告;
2、案例研修总结;
3、优秀教学案例、课例;
4、校本研修论文。
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