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本研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6-04-18 19:17:44)

校本研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十五年以来我深深感觉到,写作对农村小学起步阶段来说是一大重点,它贯穿着整个语文阶段的学习,是作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大多数学生懒得动脑,面对写作就头疼,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上十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再者我们面对的是乡村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不识字,所以回家没人辅导,学生就只靠在学校获得点知识。所以学生的阅历浅,不能身临其境,仅凭教师传授知识,唯一的认知来源就是电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体验不到那种真切的感受。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并获得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写作的欲望,所以就不能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好地用于作文中来。

其实,习作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写作方法,以便为后来学习语文的其他方面(特别是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密切作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写作有趣”、“写作合理”、“写作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的课题。    

改革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写作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我想开展“农村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初探”的课题研究。该课题站在“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学生对话、与家长对话”的层面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力求为教师用好用活小学语文写作教材提供一些思路与思考,以构建适合乡村学生口味、突出本土特色的校本写作教材,高速度、高效率的来解决小学生的写作问题。

    二、课题研究指向与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希望通过我的“农村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初探”能深入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地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在生活化课堂中领会写作合理、写作有用、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激发农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升华。  2、本课题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研究范围:本课题主要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下册内容中的习作课堂教学的探索。  3、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小课题研究中教师角色与地位;习作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具体内容如下: a、对我本校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现状。 b、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小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并制作适合相应的实践方案。     c、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在习作教学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d、寻找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4、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为:小学语文习作的乐趣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小课题研究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去探究;5、课题研究的难点为:“乐趣化课堂”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三、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借助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a、调查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我校三年级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现状、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培养孩子习作能力的看法和做法。  b、自然实验法。  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乐趣化课堂”进行实践操作。  c、个案法、分析法、研究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在年级和本校推广教学经验、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调查法、自然实验法、个案法,讲授法、分析法、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施的过程中结合讲课、听课、评课、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效果测试和教学反思来进行,从根本上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要从传统的教材中学习习作转移到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而且提倡多学科的综合学习,结合本次课题的实际,我采用以教学试验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助进行研究。

    2、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159月——10

9月:成立小课题研究小组,选择研究课题。

10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中“习作”的有效性,校本教研课题申报、制定研修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

201510月——20165

10月: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习作的现状。

11月总结分析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呈现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2月——20164月:进入教学一线听课,收集案例,针对“怎样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这一内容深入探究。

20165月:查阅《中国教育报》、《教师报》、《语文教学参考《陕西教育》、《安康教育》等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结阶段:20166

1、收集资料、整理各项成果。

2、研究结题验收阶段。1>、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要拿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论文、优秀教案集、小课题演示文稿、结题展示课、实验报告等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四、校本教研小课题成果的预期成果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1)观念转变,变单纯课堂讲授,为师生问答的双边活动。

2)掌握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习作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交流科研论文、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课例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为以后的习作课堂奠定基础。

(二)预期成果呈现方式:

1、问卷调查报告;

2、案例研修总结;

3、优秀教学案例、课例;

4、校本研修论文。

                                             

2015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