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面》教学设计

(2019-02-22 21:59:21)
分类: 初中数学

《平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与价值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身边的实物思考、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等,从而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正(长)方形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想

(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你们能举出更多例子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举例和互相交流.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师:那么,平面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平面含义

师: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但是,几何里的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师: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学生上黑板画)

之后教师加以肯定,解说、类比,将知识迁移,得出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02.gif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如果几个平面画在一起,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画成虚线或不画(打出投影片)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04.gif

 

·B

 

课本P41     2.1-4 说明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A在平面α内,记作:A∈α

B在平面α外,记作: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06.gifα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08.jpg

3、平面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41的思考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把一把直尺边缘上的任意两点放在桌边,可以看到,直尺的整个边缘就落在了桌面上,用事实引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前几行相关内容,并加以解析)

符号表示为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10.gif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三脚架可以牢固地支撑照相机或测量用的平板仪等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公理2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BC三点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使A∈α、B∈α、C∈α.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12.jpg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教师用正(长)方形模型,让学生理解两个平面的交线的含义.

引导学生阅读P42的思考题,从而归纳出公理3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α∩β =>α∩β=L,且P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http://zjzy.lsedu.com.cn:8090/resource/gz/gzsx/new4/rjb/bx2A/bx2A-2-1/2006040510017.files/image014.jpg

4、教材P43 1

通过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符号的正确使用.

5、课堂练习:课本P44 练习1234

6、课时小结:(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2)三个公理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

7、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内容;

2)预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以上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