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圣母哀痛》(333)

标签:
旅游 |
http://s12/mw690/003Odw81zy7mGX1cuGTab&690
在教堂馆藏最杰出的三件珍品之一,《圣母哀痛》。大殿的右侧,母爱小堂中的《圣母哀痛》被称为教堂中最优雅的作品,为米开基罗24岁时的杰作。而且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其名字就在圣母身上横跨胸前的饰带上。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和诗人。米开朗琪罗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雷赛镇,父亲是当地的官吏,母亲早逝,他在奶妈的抚育下成长,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是靠着我奶母的乳汁,才拿起雕刻刀和锤子来创造雕像的”。1488年米开朗琪罗进入画室学画,后被召入宫中,师从文艺复兴第一代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学生贝托多。在新柏拉图主义、人文主义思想与古代经典雕塑的熏陶下成长。
作品《圣母哀痛》(1498-1500),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大理石雕像,高1.7米,是米开朗琪罗受一位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而作,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米开朗琪罗说他的这件作品是“罗马现今最美的大理石雕塑”。雕像的意思为“怜悯”,取自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后,圣母玛丽亚怀抱着死去的耶稣的场景。
雕像中,米开朗琪罗一反传统表现圣母哀痛爱子的模式,将圣母刻画得宁静与柔美,赞颂人文主义理想。雕塑构图为三角形,显示了主题的庄重与神圣。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但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横躺在玛利亚的双腿之间,右手自然下垂,头稍向后仰,面部表情好似熟睡般安详。
米开朗琪罗将耶稣的形体处理得较小,不同于稍大的圣母的形象。尽管耶稣在受难时已经是33岁的成人,但是圣母玛利亚依然被塑造成年轻俊美的女子,这独特的艺术处理好似暗示着玛利亚不论何时回忆耶稣都是她怀里的婴孩,不仅预示着基督教信仰中所饱含的爱与深情,也充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的崇高。
http://s2/mw690/003Odw81zy7mGX1KpIR0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