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21):环境描写引发的思考
(2020-06-02 19:15:38)
标签:
环境描写表达情感六下 |
分类: 作文教学 |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孩子们围绕“如何在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主题展开学习和写作。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习得了很多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借环境描写烘托情感,环境随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上有孩子说到环境描写就是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
我下意识地觉得不太对,于是反问自己,环境描写仅仅是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吗?
看看下面四段文字。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少年闰土》
2.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穷人》
3.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开国大典》
4.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第三单元《初试身手》中的例段
不难看出,这四段文字都属于环境描写,但又各有不同。
第一、二段中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寒风、海浪、风暴……这是景,是自然景物;炉子里的火,闪闪发亮的食具这些是物,是生活物品;第三段其实写的也是物,是会场的陈设和布局,属于人文景观;第四段有景(花、树叶),有物(鸟儿)的描写,但不同的是这些景物还赋予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
语文书中这个单元“初试身手”部分是这样表达的——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思考,这句话至少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一定的环境”约等于“身边的事物”,那环境描写就不仅仅指对自然环境(景物)的描写,还应该包括对事、对物品、对人文景观的描写。
第二,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不同。言下之意是环境描写可以是不真实的,可以是想象和联想的,可以是以“我”的心情变化而变化的。
再回到文首的问题,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应该固化、甚至僵化地理解为景物描写。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不用下定义的方式界定环境描写,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有比较宽泛的认识。(这里不讨论社会环境)
1.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情感。
2.环境描写是写身边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是景(自然景观),可以是物品(静态、动态的物),可以是人文景观(建筑物、展示物、雕像等)。
3.写作的时候可以基于情感对环境展开想象。因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情感,所以我们可以依据情感的变化对景、物展开想象(拟人、比喻、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