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17):写作品梗概

标签:
写作品梗概 |
分类: 作文教学 |
仅看这幅图学生其实很难“看”出如何写,这三个步骤的语言表述也挺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老师再将这个图示内容简化、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方法。课堂上,我借助这个图示,定位图示中的核心词语,辅以实例和具体方法,分步骤教学。
第一步
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核心词:基本框架
方法支持:看目录
读懂内容是前提,学生肯定是看完了整本书才能写梗概,紧接着理清这本书的基本框架,我想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目录”。以《语文》教材为例,孩子们翻开目录,结合每单元的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用自己的话练习说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
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核心词:概括、合并、简明
方法支持:抓关键词 + 删除细节 + 转 述
抓关键词: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书中的关键词是“漂流”,那在写梗概的时候和漂流有关的事件就要保留下来;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书中的关键词是“历险”,那历险的内容就要作为重点保留……抓关键词结合目录进行筛选与合并。
删除细节:以《鲁滨逊漂流记》梗概和选文为例,出示选文中的段落——
“我几次到船上去,取出了许多东西。有几件虽然不值什么钱,对我来说却很有用,比如笔、墨水,还有纸,在船长、大副、炮手和木匠保管的物品中找到的几个包裹、三四个罗盘、几台数学仪器,还有日晷、望远镜、地图和航海类的书籍。我把它们一股脑堆在一起,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小说中,关于鲁滨逊去船舱取东西还有很多处。
梗概中将这部分内容概括成了一句话——
“在船舱里,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上岸。”
学生讨论原文和梗概有什么不同,此处拓展阅读几篇小短文,让学生体会哪些是作品中的细节。如:对话,介绍性语言,心理活动,细致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环境描写,举例等。
转述:将对话变成叙述性语言;将第一人称表述变成的三人称。辅以实例,略。
第三步
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核心词:连贯
方法支持:用表达顺序的词(时间、空间、事情的发展顺序等,时间顺序用得最为普遍);添加过渡句。
锤炼语言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第三步只要求学生能将概括合并的内容连成通顺的篇章。
以《鲁滨逊漂流记》梗概为例,用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连段成篇:从前……有一次……很多年过去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清晨……在荒岛度过了二十八年以后……。
写作水平高一点的孩子,可以尝试添加过渡句,将小说主要内容连缀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