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20):小说教学:让环境“诉说”人物和主题
(2019-10-30 18:10:58)
标签:
统编教材小说在柏林穷人 |
分类: 阅读教学 |
第四单元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考
语文要素包含四个关键词,小说,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后三者是我们常说的小说三要素。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文体意识。小说和记叙文、说明文教法上的区别;教师关注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区别。
2.关注学情。首先,学生对小说文体有初步感知。五年级学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金钱的魔力》以及《人物描写一组》。其次,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学生已掌握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但小说文体中,通常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
3.语文要素的侧重和取舍。了解学情之后,我们应对语文要素进行分析,仍旧教小说,六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目标应该有区别,有所侧重,体现年级序列和能力序列。
综合以上分析,我把这个单元的教学核心目标定位为: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用法。围绕核心目标,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三篇小说《桥》、《在柏林》、《穷人》的教学。
具体目标(5课时)
1.学生能找到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比如:《桥》中描写洪水和桥的句子或文段。
2.能理解并说出环境描写烘托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比如:《穷人》中“温暖舒适的渔家小屋”等环境描写烘托出桑拿的勤劳、能干等特点。
3.对比阅读《穷人》和《在柏林》,体会小说首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能理解环境描写能烘托小说的主题或氛围。
二、教学过程略
三、作业设计(第5课时后的作业设计)
请你结合小小说《在柏林》的主题(战争残酷、灾难),为第一自然段添加环境描写,烘托“战争残酷”这一主题。要求:不出现“战争”“炮火”“废墟”等相关字眼,让环境说话。
四、学生作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