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铁犀
铁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551
  • 关注人气: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犀珍藏]唐代南诏国“赞普钟通宝”特大银钱

(2025-04-28 14:24:22)
分类: 文博收藏

60.30mm,重63.4g

[铁犀珍藏]唐代南诏国“赞普钟通宝”特大银钱

“赞普”是古代吐蕃对君主的称呼。《新唐书·吐蕃传》:“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其实,“赞普”是藏语btsan po的音译,本义为“雄强丈夫”,转而指称君主;“钟”则是藏语chung ba的音译,意思是“弟弟”;“赞普钟”就是君主之弟的意思。

然则作为唐朝藩属国的南诏国,其“赞普钟通宝”钱为什么要用藏语词“赞普钟”呢?这话就要从头说起。

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国王阁罗凤携妻子儿女前往成都谒见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路过姚州时,云南太守张虔陀竟奸淫了其妻子和女儿,还多次向阁罗凤索取,阁罗凤不答应。张虔陀就派人辱骂阁罗凤,并且向唐玄宗密奏状告阁罗凤。于是阁罗凤怒而发兵,攻占姚州,杀死了张虔陀。以此事为导火索,唐廷震怒,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8万,分三路进攻南诏。鲜于仲通到达曲靖,南诏遣使谢罪请和,并说“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有也”。而鲜于仲通一心想求得战功,拒绝了南诏的求和,并囚禁了使者。南诏至此只好全面倒向吐蕃。鲜于仲通的唐军继续前进,在西洱河,南诏主力和吐蕃军出击,唐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唐大将王天运战死,鲜于仲通带少数随从弃军逃跑,中途被南招大军将段忠国截杀,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唐朝第一次对南诏的征讨以唐军几乎全军覆灭而结束。而这么大的事情杨国忠竟然瞒着唐玄宗,谎报“大捷”,鲜于仲通还因此被推荐做了京兆尹。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正月初一,吐蕃君主赤德祖赞册封阁罗凤为“赞普钟”, 阁罗凤也就以“赞普钟”为年号,并铸此“赞普钟通宝”特大银钱以为纪念。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派剑南留后李宓率军十余万第二次征讨南诏。李宓深入南诏,阁罗凤避而不战。唐军中的士兵很多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时间一长,军中瘟疫蔓延。唐军的粮道也被南诏切断,速战不成,只能后撤。此时南诏令大军将段克附率部与来援的吐蕃军合力反击唐军,史载此役唐军“血流成河,积尸塞水”,极少生还。李宓两个儿子死于乱军。愧悔之际,李宓于龙尾关黑龙桥坠西洱河而亡。

两次征讨南诏都以惨败告终,沉重打击了唐朝政权,也使得唐朝国力空虚的情形显露了出来。翌年,安禄山、史思明等便在北方发动了“安史之乱”,从而使得唐朝由衰落最终走向灭亡。

而南诏在唐军战败后,“遂收亡将等尸祭而葬之”。在今天的云南大理市下关镇中心,大唐天宝战士冢仍然存在。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代云南点兵官邓子龙将军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并刻成石碑立于墓前。

[铁犀珍藏]唐代南诏国“赞普钟通宝”特大银钱

由上所述,本人珍藏的这枚“赞普钟通宝”特大银钱,作为“天宝战争”和唐朝衰亡的见证物,必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