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契丹文印九字印文之破译

分类: 文博收藏 |
这是一枚辽代契丹文印章的印面(图一)↓:

将印面翻转(图二)↓:
印文(图二)九个契丹字,从右至左分为三列。
右列三字从上到下破译为“崇国禄”。
中列三字从上到下破译为“御稳进”。
左列三字从上到下破译为“强令卫”。
崇国禄:尊崇国家(给予的)俸禄(言外之意是:享受了国家给予的俸禄,就要对国家尽职尽责,否则就是轻贱国家给予的俸禄)。
御稳进:皇帝亲率军队稳步前进。
强令卫:考虑到契丹语与汉语的语序差异,这一短语的意思应该是“命令加强防卫”。
根据破译的印文内容判断,此印应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于辽会同九年(公元946年)九月御驾亲征后晋前所制的“伐晋令”印。
辽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应后唐叛将石敬瑭之请,辽太宗耶律德光派军南下赴援,在太原西北大败后唐将领张敬达和杨光远。十一月,辽太宗耶律德光册石敬瑭为“大晋”(史称“后晋”)皇帝,约为父子。
辽会同六年(公元943年),后晋石敬瑭死,因其子石重贵对契丹“称孙不称臣”,辽太宗耶律德光兴兵问罪,中途受挫。
辽会同九年(公元946年)九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亲整兵马,再度南伐,克定州(今河北定县),下镇州(今河北正定),围晋兵主力于滹沱河岸之中渡寨,收降晋将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继拔相州(今河南安阳),直攻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逼迫石重贵奉表投降,灭亡后晋。
由此看来,此印是 “辽灭后晋”史实的见证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