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犀珍藏]战国银质桥足布二枚

分类: 收藏鉴赏 |
桥足布是战国早中期魏国的主要通货,它是由春秋时期的空首布演化而来的,其形制特点为:平首,方肩或圆肩,方形双足以弧裆相连,故其全称为“平首弧裆方足布”;又因其足部看上去像拱桥,故俗称“桥足布”;还因其钱文多有记重单位“釿”,故又俗称“釿布”。
一、“安邑二釿”银质桥足布
长62.98mm,宽37.71-39.94mm,厚1.7mm,重24.6g。
![[铁犀珍藏]战国银质桥足布二枚 [铁犀珍藏]战国银质桥足布二枚](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安邑”是战国中早期魏国的国都,即今山西省夏县。
“釿”是战国时期的重量单位(币值),一釿约为今之14克。由于上古铸造钱币时对其重量把握不准,所以魏国“二釿”桥足布的重量一般在26克左右,也有将近30克的。
二、“梁充釿五十二”银质桥足布
长61.56-64.12mm,宽39.85mm,厚1.94mm,重25.8g。
“梁充釿五十二当寽”意思是五十枚“二釿”布充当一寽(音“略”)。
“梁”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国都大梁,即今之河南省开封市。这说明“梁充釿五十二当寽”桥足布是魏惠王(梁惠王)十年即公元前361年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以后所铸。
“寽”也是战国时期的重量单位(币值),一寽约为今之1400克。
“梁充釿五十二当寽”桥足布的重量跟“二釿”桥足布基本一致,也在26克左右。其币值自然也与“二釿”布相等。因此,五十枚“梁充釿五十二当寽”布充当一寽。这与民国“二分”铜元标示“每五十枚当一圆”的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