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南宋临安府行用钱牌一套五枚

分类: 收藏鉴赏 |
准壹伯文省:长62.21mm,宽18.87mm,厚2.57mm,重18.6g。
准贰伯文省:长62.33mm,宽19.09mm,厚2.82mm,重21.9g。
准叁伯文省:长69.63mm,宽19.49mm,厚2.61mm,重19.9g。
准肆伯文省:长62.92mm,宽18.94mm,厚2.66mm,重19.4g。
准伍伯文省:长73.56mm,宽21.09mm,厚2.87mm,重23.0g。
![[我的珍藏]南宋临安府行用钱牌一套五枚 [我的珍藏]南宋临安府行用钱牌一套五枚](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临安府行用钱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历来受到古钱币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青睐。
南宋末年,面临金、辽压境的宋王朝退避江南,内外交困,财政捉襟见肘。遂大肆鼓铸各类铁钱,既应急于通货膨胀、战事频繁导致的国库空虚,也有效地阻止铜钱北流入金、蒙。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所铸。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临安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有记载:“朝省因钱法不通,杭城增造镴牌,以便行用。”“镴”与“蜡”通,都言其色黄,镴牌即铜制钱牌。
钱文中“省”即省陌(百),是五代起沿用下来的金融流通制度,如《五代史·王章传》:“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意思是八十文钱为一百文(南宋以七十七文为一百文)。
顾名思义,钱牌限于临安府地区使用。由于铸时短暂,铸额不多,又行用未广即废行停铸。所以存世极少,位列“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其面额,旧称分为“准贰伯文省”、“准叁伯文省”和“准伍伯文省”三等,而近十来年发现还有“准壹伯文省”和“准肆伯文省”两等钱牌。
“准壹伯文省”钱牌,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铜钱牌》就提到过:“宋季铜钱牌,长三寸有奇,阔二寸,大小不同,背铸‘临安府行用’,而铸钱文曰‘壹伯’之类。额有小窍,贯以致远。”
而“准肆伯文省”钱牌,根据古钱币面额的对应规则,既然“准肆拾文省”钱牌得到公认,那么“准肆伯文省”钱牌的存在就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准肆伯文省”钱牌反而小于“准叁伯文省”钱牌而与“准贰伯文省”钱牌大小相当,这一是可能由于“准肆伯文省”钱牌后铸而出现的“减重”现象,二是由于临安府行用钱牌只“大小不同”,而不是其尺寸随其面额加大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