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两枚唐代南诏国银质大钱

分类: 收藏鉴赏 |
一、建极通宝:南诏国第十一代国王世窿建极年间(公元860-877年)铸。“建极”义为“建立中正之道”,语本《尚书·洪范》:“皇建其有极。”
径56.22-56.65mm,厚4.38mm,重79.9g。
![[我的珍藏]两枚唐代南诏国银质大钱 [我的珍藏]两枚唐代南诏国银质大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嵯耶通宝:南诏国第十二代国王隆舜嵯耶年间(公元889-897年)铸。“嵯耶”是梵语(古印度语)观音的音译。隆舜以“嵯耶”为年号,显示了南诏对佛教尤其是观音的崇信。
径56.46-57.19mm,厚5.03mm,重83.9g。
![[我的珍藏]两枚唐代南诏国银质大钱 [我的珍藏]两枚唐代南诏国银质大钱](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附:南诏国简介
南诏国(738年-902年)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建立。据史料载,唐贞观初年,南诏第一代国王细奴逻就随族人躬耕于“蒙舍”(傣语“蒙”为“地方、国家”,“舍”为“虎”,“蒙舍”即“虎地、虎国,位于今巍山盆地)。唐朝初期,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比较大的小邦国,史称“六诏”,分别是河蛮人的浪穹诏(今洱源)、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哀牢人的蒙舍诏(今巍山)、蒙嶲诏(今漾濞),摩梭人的越析诏(今宾川)。蒙舍诏位于其他五诏南部,故称“南诏”。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细奴逻当上了蒙舍诏诏主,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唐朝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
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南诏迅速强大,进而称雄于祖国西南地区。其后阁逻凤、异牟寻、寻阁劝、劝龙、利晟、晟丰佑、世隆、隆舜、舜化贞,共传位十三代,历经250多年,几乎与整个唐王朝相始终。南诏最强时期,其疆城包括今云南全省和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分,势力达越南、缅甸、老挝。南诏的崛起和发展,为巩固祖国领土完整、加快西南边疆的开发,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