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标签:
广政通宝建炎元宝咸平元宝上元通宝淳化通宝 |
分类: 收藏鉴赏 |
1.广政通宝
径23.1mm,厚1.87mm,重4.3g。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年)铸行。分铜钱、铁钱两种。铜钱面文广政通宝,直读,八分隶书体。 钱背多光素无文。存世稀少,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2.建炎元宝
径21.52mm,厚1.18mm,重2.4g。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铸,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因其铸造量极少,今存世极为罕见, 故位列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价格昂贵。
作为宋室唯一赵姓传人,赵构高宗立年号“建炎”作为南宋第一个年号——所谓“建”即建立,“炎”即权威——自是这位曾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新皇高宗心之所想、志之所向,肯定是在满目疮痍、山河破碎的国土上建立起他高宗的权威,似乎满含复兴的雄心。只是建炎年间,高宗赵构一直是疲于奔命、忙于逃亡,还不断罢黜主战派大臣,一味地策划向金虏求和,并未建立起统帅全民全军抵抗外族入侵的权威,只留下了“泥马渡康王”的滑稽戏。不过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的铸造发行却可以说是高宗登基后表现其继承乃先祖的一大物证,更给后来的钱币爱好者收集和研究留下了美妙的联想。
3.咸平元宝(阔縁厚肉折十)
径41.98mm,厚3.64mm,重29.2g。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998-1003年)铸的年号钱。钱文楷书,旋读,传为真宗御笔。咸平元宝铸于咸平后期,铸期短,铸量少,版别亦少,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钱。常见唯小平一型,而阔縁厚肉折十大钱则十分罕见。
4.上元通宝
径26.1mm,厚1.5mm,重4.8g。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唐高宗李治上元年间(674-676年)铸造。青铜材质。钱文楷书直读。上元钱史志、钱谱皆不载,但近年有多枚“上元元宝”被发现,而这枚“上元通宝”则为仅见。
5.淳化通宝
径24.59mm,厚1.81mm,重5.2g。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 [我的珍藏]珍稀古铜钱(十四)](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淳化元宝是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开始铸造的钱币,淳化通宝应与淳化元宝同时铸造,但淳化元宝较多见,淳化通宝却为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