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22.1mm,厚1.3mm。
大齐通宝是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一般认为是大齐国开国皇帝李昪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民国前,发现两枚:一枚是清道光时期发现的,因钱的右上方缺一角,故被钱币界称为“缺角大齐”,由当时江南名士戴熙收藏。戴熙死后,“缺角大齐”不知所踪。另一枚是上世纪20年代泉学家戴保庭和朱克壮在江西鄱阳农村孩童踢的毽子上发现的,因为做毽子,被钻了四个小孔,所以被称为“四眼大齐”。后此大齐由张叔训重金购得,张氏抗战后移居海外,四眼大齐亦一同带走。张叔驯1948年去世后多年,其夫人徐氏将这批古钱卖给了美国大藏家戴吉涛。戴吉涛去世后,他的巨额遗产和藏品组成了“戴吉涛(Tai.J.T)基金会”,“
四眼大齐”就存于美国戴吉涛(Tai.J.T)基金会。
前些年,李维发表《传世四枚皆成谜:传说中的珍品大齐通宝》一文,文中称近二三十年又发现了两枚。一枚是上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的古钱收藏家陈光扬以重金购得一枚,直到本世纪初才公之于众。因钱身生了大片蓝锈,故称“蓝锈大齐”;另一枚是2008年4月11日一网友在古钱园地和开元钱社两个钱币专业网站同时发帖,晒出了一枚大齐通宝,并提供了数据:径23.5mm,厚1.2mm。因该大齐通宝绿锈斑斑,故称之为“绿锈大齐”。
其实,本人也藏有一枚大齐通宝,径22.1mm,厚1.3mm。经与以上四枚大齐通宝仔细比对,觉得其风格与前四枚完全一致,如出一炉,应属同版同范。请看下面的比对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