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

标签:
竹雕雁衔芦水盂 |
分类: 收藏鉴赏 |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 [我的珍藏]清初竹圆雕雁衔芦水盂](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水盂,又称水丞,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同时也具有玩赏陈设的作用。它供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笔砚相伴,与文人相对。因其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
此件清代竹圆雕雁衔芦水盂,系取楠竹根部一段随形雕刻而成。大雁伏地,回头衔芦,背部开孔,内膛挖空,构型奇妙,生动可爱;雕刻精细,刀工精湛;包浆熟旧,色泽醇厚;堪称清新脱俗之文房佳器。
历代竹制水盂一般是钵盂造型、器身浮雕或阴刻图形以为饰,圆雕水盂颇为罕见,以其选材极费工夫之故。由此也体现出该水盂的珍贵价值。
雁衔芦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传统题材,寓意避凶就吉。出自《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夫雁顺风以爱气力,衔芦而翔,以备矰弋。”东汉·高诱注:“衔芦,所以令缴不得截其翼也。”《古今注》卷中《鸟兽》篇则说得更详细:“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飞,不畏缯缴。江南沃饶,每至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为虞人所获,常衔长芦可数寸,以防缯缴。”
此后,以“雁衔芦”为喻的诗句便屡见不鲜,例如:
唐·陆希声《鸿盘》:“如今天路多矰缴,纵使衔芦去也难。”
唐·杜牧《雁》:“万里衔芦别故乡,云飞雨宿向潇湘。”
清·陈维崧 《青玉案·雁字》词:“年年未了衔芦债,入塞几时还出塞。”
又,明清文房用品如砚台、臂搁、水盂上常见雕刻着一只螃蟹用蟹钳夹着一枝芦苇,寓意“一甲传胪”(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芦”与“胪”谐音。古时科举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传于阶下,谓之“传胪”。进士一甲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传胪”意为科举及第)。